篁嶺——一幅流動版的「清明上河圖」
「篁嶺這個地方,我待了600餘天,近兩年的光陰,對於一個愛行走的人來說,已走遍祖國的名山大川,已踏足世界各地的風景名勝。而我,如夢似幻的待在一座500年的古村裡,行走在500米的天街上,發獃了無數次,每次擔心自己會厭倦的時候,便又發現風景依舊。」
婺源,一直被外界譽為——中國最美鄉村。地處婺源石耳山脈,面積5平方公里,由索道、索橋、空中攬勝、村落天街訪古、梯田花海尋芳及鄉風民俗拾趣等遊覽區域組合而成。掛在山崖上的篁嶺屬典型山居村落,曾經只有68戶原住民,水、路都不通的偏僻小村落,大多數的建築年久失修,面臨廢棄的危險。喜歡攝影的企業家吳向陽發現了它,精心規劃建設,使篁嶺成為一幅流動版的「清明上河圖」。
當錯落的村落引入眼帘時,好似手裡的行李頃刻間變得無比沉重一樣,我已是走不動路了,不得不駐足。
篁嶺四面環山,古木參天,數百幢徽派古民居錯落有致地鑲嵌在百米落差的坡地上,兩旁徽派瓦房的前店後坊,古趣盎然。舉目遙望的對面山地,千畝梯田,蜿蜒盤曲。這些沿著山勢開墾出來的層層梯田,顯然是篁嶺人世世代代賴以生存的糧倉。門前是人家的屋頂,屋後是別家的牆腳。有開字形的四條通道貫穿循環,只不過開字下面的兩條邊,在村子所在山坳的最底部會合後,通過那座搭建在山澗上掩藏在紅豆杉林中的小橋,連接起山裡山外的世界。
自然美景之餘,人文的氣息又是無處不在,濃重的鄉愁味道在空氣中瀰漫。民居建築群樓頂上,一盤盤圓圓的曬匾里,紅色的辣椒、金燦燦的黃菊、顆粒飽滿的稻穀等佔據著各個部位。于晴朗天空的輝映下,醉美的篁嶺曬秋圖形成了一幅幅天然油彩畫卷。
晾曬農家作物的行為被稱為:曬秋。然而,篁嶺的曬秋別有一番不同的風味。陡峭的岩壁,因為沒有平坦的地方,並不適合大面積晾曬。就是這樣地無三尺平的地理環境,激發了篁嶺先民的智慧。他們紛紛在自己屋子前插長木,於是延伸很遠的長木便可以多放置一些圓圓的簸箕。就這樣,高低錯落而且色彩對比強烈的篁嶺曬秋景觀形成了。
篁嶺,如若你真的能走進這個村落,那麼它將是你心靈的驛站,如若不能,就悄悄的來、悄悄的走,莫驚擾了它的那份獨特的清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