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彧一生運籌帷幄、謀劃良多,此二策最被曹操稱讚
三國政治家、戰略家荀彧有王佐之才,是曹操的主要謀臣,被曹操稱為「吾之子房」(子房是漢初張良的字),一生運籌帷幄,為曹操出謀劃策「以百數」。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荀彧,字文若,潁川潁陰人,初舉孝廉,任守宮令。董卓專權後,荀彧認為董卓殘暴,難有作為,便求出補吏,任亢父縣令,後又棄官歸鄉。當時,天下紛亂,荀彧認為潁川是四戰之地,「天下有變,常為兵沖」,故率宗族避難冀州。
此時的冀州已被袁紹佔據。袁紹知道荀彧有才華,待其為上賓。經過短暫的接觸,荀彧看出袁紹最終也不能成就大業,又聽說曹操有雄才大略,於是便離開袁紹,前去投奔曹操。曹操與荀彧面談之後大為高興,說:「這就是我的張良!」立刻任命荀彧為奮武司馬。
從此,荀彧在曹操帳下運籌帷幄、出謀劃策,貢獻良多。比如,勸曹操「深根固本以制天下」,「迎奉天子至許都」,在張邈、陳宮等聯合呂布叛亂時當機立斷替曹操保全兗州三城,勸曹操在官渡出奇謀與袁紹決戰,出宛、葉而間行輕進以掩其不意奇襲荊州等謀略,都出自荀彧的謀劃。
那麼,在荀彧為數眾多的出謀劃策中,最被曹操稱讚的是哪兩次呢?
建安四年,剛剛打敗幽州公孫瓚的袁紹又統帥精兵十萬,戰馬萬匹,企圖南下進攻許昌。
面對來自袁紹的巨大軍事壓力,許都盛恐,以名士孔融為首的許多人都認為,袁紹地廣兵強,文有田豐、許攸等謀臣替他出謀劃策,審配、逢紀等忠臣為他做事,武有顏良、文丑這樣勇冠三軍的將領為他統領軍隊,很難戰勝。因此有主張不要與袁紹對抗。
荀彧卻認為,袁紹的兵馬雖多但法紀不嚴,田豐剛直容易冒犯上司,許攸貪婪又不能自我約束,審配專權而沒有謀略,逢紀處事果斷卻自以為是,這幾個人,勢必不能相容,一定會發生內訌。至於顏良和文丑,不過是匹夫之勇,一仗就可以捉住他們。
荀彧的一席話,堅定了曹操與袁紹對抗的信心。八月,曹操進軍黎陽,派臧霸等統領精兵到青州去保衛東方邊境,留于禁駐紮在黃河之畔。九月,曹操分兵駐守於官渡。
建安五年,官渡之戰爆發。至九月,曹軍軍糧將盡,士卒疲憊,曹操的信心出現了動搖,寫信對荀彧說,準備放棄堅守官渡,退守許昌。
荀彧回信力勸曹操堅守官渡,說:「眼下我軍軍糧雖少,但還比不上當年項羽與劉邦在滎陽、成皋之間爭戰那樣艱難。當年,劉、項雙方誰都不肯先退,因為先退的一方必定處於被動。您以不足袁紹十分之一的兵力就地堅守,使其不能前進已經半年了。如今,袁紹軍的底細已經清楚,銳氣已經枯竭,局面必將有所變化,這正是使用奇謀的良機,千萬不可失去!」
曹操採納了荀彧的建議,繼續堅守待機。不久,許攸家人犯法,被留守鄴城的審配逮捕,許攸知道後大怒,背叛袁紹投奔曹操,並獻上偷襲烏巢之計。
曹操於是以奇兵襲烏巢,斬淳于瓊等人,燒毀袁紹的軍糧,致使袁紹軍心大亂,兵敗官渡。
官渡之戰後,曹操雖然以少勝多、以弱勝強,取得了巨大的勝利,但曹軍此時也確實已經到了糧盡兵疲的地步。
因此,在建安六年三月,曹操準備暫時放棄北渡黃河攻打袁紹,而欲南擊曾與袁紹結盟的荊州劉表。
就在此時,荀彧又勸曹操說:「袁紹剛吃了一場敗仗,軍心渙散,應該乘他尚未擺脫困境之機,一舉消滅袁紹,統一北方。而您卻要此時遠征長江、漢水之間,如果袁紹收拾殘部,乘虛從後面突襲,則您的事業就將前功盡棄,付諸流水。」
曹操再次採納了荀彧的正確意見,停止了遠征荊州的打算,並於建安六年四月率軍渡過黃河,向駐守倉亭的袁紹軍發起攻擊,一舉殲滅了倉亭的袁紹軍。
袁紹死後,曹操又利用其子袁譚、袁尚為爭奪繼承權相互攻伐之機,先後打敗袁尚、袁譚、高幹、袁熙等,一舉平定冀、並、幽、青四州,統一了北方大部分地區。
建安十二年,曹操上表為荀彧討封。在表文中,曹操特別提到了上述荀彧的功勞,並說:「向使臣退於官渡,紹必鼓行而前,有傾覆之形,無克捷之勢。後若南征,委棄兗、豫,利既難要,將失本據。彧之二策,以亡為存,以禍致福,謀殊功異,臣所不及也。」
由此可見,曹操對荀彧力主堅守官渡與袁紹決戰以及趁袁紹困頓之機消滅袁紹集團二策評價極高。此二策,正是在荀彧為數眾多的謀劃中最被曹操稱讚的。
※知其一還要知其二:孫策和孫權為何要對黃祖窮追猛打
※絕非巧合:三國曹操用行動解釋了英國首相丘吉爾這句名言
TAG:至簡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