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華佗五禽戲詳解(附視頻,建議收藏)——仿生導引,內外兼修,強健五臟,無病先防

華佗五禽戲詳解(附視頻,建議收藏)——仿生導引,內外兼修,強健五臟,無病先防

↑ 點擊標題下「養生正道」關注更多養生知識 ↑



導讀:

目前國內外以「五禽戲」為名的功法很多,今天我們介紹的五禽戲,傳承、發展於華佗故鄉,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國發〔2011〕14 號,序號 1146,項目編號Ⅵ -63,項目名稱華佗五禽戲),故名之為華佗五禽戲

。(編輯/三木)


關於

華佗五禽戲



功法特點

——仿生導引,內外兼修


導引是以意導氣,氣引形體,使氣和體柔,意、氣、形合一的身心鍛煉技能,後來稱氣功。

華佗遵道法自然和人與天地相應觀,基於陰陽、五行、藏象、經絡學說,總結前人及漢代導引經驗,結合個人體驗,將模仿虎、鹿、熊、猿、鳥五種動物的動作,統一仿生導引功法為系統套路,編創而成五禽戲。

「亦以除疾,並利蹄足,以當導引。」當時飛禽走獸統稱為禽,文體類活動稱為戲,故名五禽戲


華佗五禽戲套路 54 式在故里亳州口口授受、代代相傳,其「內煉精氣神,外操筋骨皮」,兼有動、靜功之效;功法清晰,內外兼修,動靜結合,剛柔相濟,是適合各類人群習練的仿生氣功動功功法,深受歷代養生所推崇。2011 年 5 月,國務院批准其列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功法作用

——強健五臟,培補內氣


本功法以五行相生為序,一練鹿戲春、木、生,疏肝強筋;二練猿戲夏、火、長,養心健腦;三練熊戲中、土、化,健脾和胃;四練鳥戲秋、金、收,補肺固表;五練虎戲冬、水、藏,固腎壯骨。練「五戲」,強五臟,五臟相生,生生不息。動作仿生,勻和,適宜導引;長於借勢練逆腹式呼吸與息相呼吸調控,運用周天功導氣,經丹田呼吸至體呼吸,水到渠成。可謂強五髒的功法,體呼吸的橋樑。此法能夠疏通經絡,培補內氣,調和氣血,平衡陰陽。對於健康人群則無病先防,對於病人乃既病防變而治未病。

操作人物介紹

夏克平,亳州市華佗中醫院中醫內科副主任醫師,市職業技術學院兼職教授,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華佗五禽戲第 58 代傳人,市首屆名中醫,享受政府津貼。全國五禽戲養生推廣指導中心原常務副主任,市華佗中醫藥研究所所長,市華佗中醫院副院長,市中醫藥學會副會長,市華佗研究會副會長。



練法與作用

——詳解


松與靜是本功法始終遵守的基本要領。放鬆要從外到內,從全身肌肉到內在臟腑及呼吸、意念。練功的靜,以心境的安靜為主,其次是場地環境的清靜。外靜不如身靜,身靜不如心靜。並做到操作準確,內外兼修,剛柔相濟,不僵不滯。

1.動作:本功法模仿動物的動作,

以外動助內動,以意導氣,氣引形體,形隨氣動;徐緩勻和,剛柔相濟。因各自模仿的動物動作不同而功法各異。例如,鹿戲多伸展體側筋肉;猿戲窺、攀、抓、跳,機靈迅捷;熊戲沉穩運晃身軀;鳥戲運動胸、臂;虎戲運動腰及脊柱四肢等。

2.意念:習練時意想該禽的生活狀態,心中呈現禽的意境,而進入氣功物化境界。

練功身心安靜時在主觀感覺上將意識移置於身體的某一部位,即「精神內守」,以排除雜念,引導內氣。意守部位因所練臟腑經絡不同而異,其中主要者為意守丹田等。

3.調息:調息是本功法進入氣功境界的重要操作環節,旨在調控呼吸引導內氣和培補內氣;原則是順其自然、借勢呼吸、循序漸進。

借開勢擴胸吸氣,合勢縮胸呼氣。逆腹式呼吸,吸氣收腹,呼氣松腹。運用周天功,以意導氣,氣引形體,意、氣、形合一。息相呼吸,氣息深、長、細、勻,逐漸產生丹田氣感,收腹吸氣,感覺內氣隨四周壓力向丹田聚集,松腹呼氣則覺內氣從丹田向四周散發,標誌著丹田呼吸(臍呼吸)的形成。堅持習練丹田呼吸,感覺氣息通過周身毛孔直接向丹田聚散,周身毛孔開合,氣在體表出入,好似氣息通道不再經過口鼻,而口鼻氣息出入微乎其微,說明氣息自遍身毛孔與外界的交換已經形成,達到練功的高境界——體呼吸(毫毛呼吸或胎息)。一旦達到體呼吸,人體內外協調,天人合一,頓感意識豁達,氣足神旺,身心輕鬆,氣血融融,精神愉悅。


一、預備式


面南(或虛擬面前為南,依次定位),兩足併攏自然站立,兩臂下垂,頭正身直(圖 4-1)。




二、起式


1.動作


(1)動作1:承預備式,左足向左開步,與肩等寬,兩膝微屈,頭正身直,舌抵上齶,含胸拔背,松腰松胯,沉肩墜肘,兩臂自然下垂,指尖向下,掌心相對,全身自然放鬆,面帶微笑,收視返聽,排除雜念,意守丹田,目視前方。(圖4-2)

(2)動作2:松肩,肘微屈,兩掌向側前上托至視平,掌心向上,指尖向前;目視前方。(圖4-3)

(3)動作3:松肩,墜肘,兩掌內合,掌心向下,指尖相對,經體前下按,自然下落體側,指尖向下,掌心向內;目視前方。


2.調息


(1)大周天:兩掌上托收腹吸氣,意守勞宮,導氣自丹田順督脈達勞宮;兩掌下按松腹呼氣,意守丹田,導氣自勞宮沿任脈返回丹田。

(2)動作2、動作3交替,3遍。



三、第一戲 鹿戲疏肝功法


(一)鹿戲操作

梅鹿伸腰



意想梅鹿沐浴朝陽,伸展肢體。

1.動作(左式)


(1)動作1:承起式,面南;右腿站立,左腿屈膝呈90o,成右前屈膝獨立步;同時,兩手形呈鹿角(中、無名指內扣,其他三指伸直),外旋上提腰間,掌心向上,鹿角尖向前;目前視。

(2)動作2:左足向前蹬出,足尖向上;同時,兩鹿角從腰間內旋上舉至頭上方,鹿角尖向上,掌心向前;目前視。(圖4-4)

(3)動作3:左腿外展落步,兩足平行,與肩等寬;同時,兩臂分別向體側畫弧伸展下落,兩鹿角下落體側,掌心向內;目前視。

2.調息:舉臂收腹吸氣,落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左、右式交替,2遍。


轉頸運閭


意想梅鹿性靈快樂,轉運頭頸與尾閭。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重心移至左腿,右轉身面西,右足尖翹起外撇,踏實,重心再移至右腿,左足向左跨步與右足平行,間距大於肩寬,松腰坐胯屈膝半蹲,呈馬步;同時,兩鹿角舉向左前上方,高與視平,與肩等寬,鹿角尖向上,掌心向外;目視鹿角。(圖4-5)

(2)動作2:以鳩尾為中心,兩鹿角向右向下向左畫立圓3周,鹿角尖指向圓周邊;目視鹿角,頭頸、尾閭相隨,重心隨之平移。

2.調息:小周天,意守尾閭,舉臂畫弧收腹吸氣,導氣自丹田順督脈達人中,落臂畫弧松腹呼氣,導氣自承漿沿任脈返回丹田。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成鹿亮角


意想麋鹿體態安詳,伸頸亮角。

1.動作(右式)


(1)動作1:面東;右腿收回,屈膝足尖點地,成右丁步,左腿坐胯屈膝,重心移至左腿;同時,兩鹿角向外向後畫弧,外旋收至腰間,鹿角尖向前,掌心向上;目前視。

(2)動作2:右足向右邁一大步,右腿屈膝弓步,重心偏於右腿,成右側弓步,左腿蹬伸,足尖內扣;同時,兩鹿角從腰間內旋亮出,右臂向右平伸,坐腕,鹿角尖向上,掌心向右;左鹿角舉向右上方,鹿角尖向右,掌心向外;目前視。(圖4-6)

(3)動作3:右足收回,右轉身面南,兩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同時,兩臂向外向後畫弧收回體側,指尖向下,掌心向內;目前視。

2.調息:伸臂收腹吸氣,還原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左式動作參見右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右式。左、右式交替,2遍。



(二)鹿戲作用


鹿戲多伸展體側筋肉,主練肝與筋,按摩肝膽,疏通肝、膽經,疏肝強筋。防治肝失疏泄導致的頭暈、胸脅少腹脹痛、情志不舒、月經不調等病症。



四、第二戲 猿戲養心功法


(一)猿戲操作

白猿攀枝


意想白猿敏捷靈巧,攀緣登高。

1.動作(左式):承上式,面南;左足跳起,足前掌先著地,繼而踏實獨立,右腿屈膝呈90o,成左前屈膝獨立步;同時,左手上抓,五指微屈,掌心向前,狀如攀枝;右手屈腕勾手成猿鉤(五指捏攏,屈腕呈勾手狀)收至腰間;目視左手。(圖4-7)

2.調息:舉臂收腹吸氣,還原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意守、調息參見左式,左右相反。左、右式交替,2遍。


白猿摘果


意想白猿摘果,神情愉悅。

1.動作(左式):面南,左腿沉胯屈膝獨立;頭身前俯,右腿向後上方抬胯屈膝,足心向上,足尖上勾,成左獨立平衡步;同時,左臂前伸,五指末節微屈,掌心向下,狀如抓果,然後「握固」(其他四指握住拇指);右臂屈肘,屈腕勾手成猿鉤收至腰間;目視左手。(圖4-8)

2.調息:俯身伸臂收腹吸氣,還原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白猿攀枝式。右式動作、調息、意守參見左式,左右相反。左、右式交替,2遍。


白猿抓癢


意想白猿抓癢,逍遙自在。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左足收回與右足平行站立,與肩等寬,右腿向左後插步,成左高歇步;同時,左挽花:左手由頭上方向腹部畫弧,右手由腹部向頭上方畫弧,兩手經胸前交叉左手在內,掌心向內;目前視。

(2)動作2:下蹲,成左低歇步;同時,左手落至左腰間,右手畫至頭右側,兩肩上聳,兩臂小幅度掣肘、屈腕、屈指,狀如抓癢3次;頭頸左轉;目視左上方。

(3)動作3:下肢不動,兩手交換,左手上提至頭左側,右手下落至腰間,兩肩上聳,左、右手同樣各抓癢3次;頭頸向右轉;目視右上方。(圖4-9)

(4)動作4:兩手移至胸前,兩肩上聳,左、右手各抓癢3次;目前視。

2.調息:意守鳩尾,自然呼吸。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左、右式交替,2遍。


(二)猿戲作用


猿戲運動多窺、攀、抓、跳,機靈迅捷,主練心神與脈,按摩心臟,疏通心、小腸經,養心健腦。防治血行失常及心神失養所致的心悸、心痛、不寐、多夢、健忘、神疲等病症。



五、第三戲 熊戲健脾功法


(一)熊戲操作

黑熊探爪


意想笨熊伸展足掌,活動肢體。

1.動作(左式)


(1)動作1:承上式,面南;右腿坐胯屈膝,左腿屈膝足尖點地,成左丁步;同時,兩臂屈肘,兩爪呈熊掌,五指分開,屈指狀如鈍鉤,拇指貼近示(食)指,上提至體右側,高與臍平,掌心向下;目隨爪動。

(2)動作2:兩熊掌由體右側向左前畫弧,帶動身軀左轉面東南,左足隨向左前邁步,右足墊步跟進,成左雞形步;目隨爪動。(圖4-10)

(3)動作3:屈肘,兩熊掌向左後拉回經腹前至體右側,畫平圓;兩足保持左雞形步,重心偏移右腿;目隨爪動。動作2、動作3交替,3遍。

2.調息:兩爪前伸收腹吸氣,兩爪拉回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笨熊遊走


意想笨熊遊走於林海,尋覓獵物。

1.動作(左式):面東南,右足收回,右轉身面南,右腿站立,左腿提胯屈膝提踵,足尖先著地,原地邁步慢行;同時,右熊掌前抓,左熊掌後摟,兩熊掌高與臍平,掌心向下;目視左爪,頸隨目轉。(圖4-11)

2.調息:意守中脘,起步收腹吸氣,落步松腹呼氣,小周天,參見鹿戲轉頸運閭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左、右式交替,2遍。


笨熊晃體


意想笨熊晃動身軀,鼓盪周身。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兩足平行;左轉身面東南,左足向左前邁步,成左雞形步;同時,頭身前傾,以肩帶臂,左臂向下向前伸展,掌心向右;右臂向上向後收,掌心向左;左膝微屈,右腿伸直,重心移至左腿;目前視。(圖4-12)

(2)動作2:以肩帶臂,左臂向上向後收回,掌心向右;右臂向下向前伸展,掌心向左;同時,左腿伸直,右膝微屈,重心移至右腿;目前視。動作1、動作2交替,3遍。

2.調息:意守中脘,抬左肩收腹吸氣,垂左肩松腹呼氣,小周天,參見鹿戲轉頸運閭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二)熊戲作用


熊戲運晃腹腔內臟,主練脾胃,按摩胃腸,疏通脾、胃經,健脾和胃。防治脾胃不和所致的納差、噯氣、呃逆、脘腹脹痛、便溏、便秘等病症。



六、第四戲 鳥戲補肺功法


(一)鳥戲操作

白鶴飛翔


意想仙鶴展翅翱翔,遠征高飛。

1.動作(左式)


(1)動作1:承上式,面南;右腿站立,左腿提胯屈膝呈90o,提踵足尖向下,成右前屈膝獨立步;同時,以肩帶臂,兩臂向體側伸展平舉,略高於肩,手形呈鳥翅,伸指,中、環(無名)指併攏向下,其他三指上翹,掌心向下;目前視。(圖4-13)

(2)動作2:右腿坐胯屈膝,重心下移,左腿屈膝,足尖點地,成右側屈膝獨立步;同時,以肩帶臂,兩臂下落體側,手形還原為掌,掌心相對;目前視。動作1、動作2交替,3遍。

2.調息:大周天,舉臂提胯,收腹吸氣,意守勞宮,導氣自湧泉經丹田沿督脈達勞宮;臂、胯下落,松腹呼氣,意守湧泉,導氣自勞宮沿任脈經丹田返回湧泉。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群鶴落灘


意想仙鶴降落沙灘,前俯後仰。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西南;左轉身面南,右足收回,兩足平行站立,左腿屈膝提踵足尖向下;同時,兩手自腹前向頭上方交叉畫弧,手形呈鳥翅,左手在內,掌心向外;目前視。

(2)動作2:左足落地,與右足平行,間距大於肩寬:同時,兩臂向上向後畫弧伸展,兩掌外旋,掌心向上;頭身後仰,目仰視。(圖4-14)

(3)動作3:兩臂向前向下畫弧,手形還原為掌,兩掌內旋,指尖相對,掌心向下,似觸地面;頭身前俯,目俯視。動作2、動作3交替,3遍。

2.調息:伸臂收腹吸氣,收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白鶴飛翔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白鶴撲地


意想仙鶴落灘棲息,扇翅撲地。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站立,下肢動作保持上式不變;右手臂由前下方提起向左向上再向右畫弧上舉,指尖向上,掌心向前;左手臂上提體側;目視右手。

(2)動作2:左手臂從體側向外向上經頭上方畫弧,下撲至右足外側,立掌指尖向下,掌心向右;同時,頭身前俯,右手臂保持上舉,掌心向後;目視左手。(圖4-15)

2.調息:直身舉臂收腹吸氣,俯身下撲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白鶴飛翔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飛鶴展翅


意想仙鶴展翅凌雲,伸筋拔骨。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左轉身面東南,左足向前邁步,成左雞形步;同時,兩臂向前畫弧相合,指尖向前,掌心相對,重心前移;目前視。

(2)動作2:以肩帶臂,兩臂向後水平畫弧伸展,手形呈鳥翅;同時,左腿伸直,足跟著地,足尖翹起,右腿坐胯屈膝,成右坐步;目前視。(圖4-16)

(3)動作3:以肩帶臂,兩臂水平畫弧前收,手形還原為掌,指尖向前,掌心相對;左足全掌著地,右足跟離地,重心前移;目前視。動作2、動作3交替,3遍。

2.調息:展臂收腹吸氣,收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群鶴凈身


意想仙鶴凈身沐浴,洗除塵垢。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左轉身面東南,左足向前邁步,成左雞形步;頭身前傾,左臂向下向前伸展,掌心向下,指尖向前;右臂上提體側,掌心向後;同時,左膝稍前弓,右足跟提起,重心前移;目視左手。

(2)動作2:直身,左膝伸直,左足尖抬起,右腿坐胯屈膝,重心後移;同時,以肩帶臂,左臂上提後收,掌心向下,畫立圓;垂右臂,右手掌向下向前伸展,指尖向前,掌心向下;目視左手。(圖4-17)

動作1、動作2交替,3遍。

2.調息:抬臂收腹吸氣,收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降落岩石


意想仙鶴飛離沙灘,降落岩石。

1.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右腿站立,左腿屈膝提踵足尖向下;同時,兩手自腹前向頭上方交叉畫弧,手形呈鳥翅,左手在內,掌心向外;目前視。

(2)動作2:左足落地,與右足平行,與肩等寬;屈膝下蹲,同時,以肩帶臂,兩臂向外畫弧伸展下落體側,手形還原為掌,指尖向下,掌心相對;目前視。

(3)動作3:收腹,提肛,提踵,漸次直立;同時,以肩帶臂,兩臂向外伸展畫弧上舉至頭上方,手形呈鳥翅,指尖向上,手背相對;目前視。(圖4-18)動作2、動作3交替,3遍。

(4)動作4:松腹、松肛、落踵,兩足平行站立;同時,以肩帶臂,兩臂向外畫弧伸展下落體側,手形還原為掌,指尖向下,掌心相對;目前視。


2.調息:舉臂收腹吸氣,落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看白鶴飛翔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二)鳥戲作用


鳥戲運動胸、臂,主練肺與皮毛,擴胸縮胸,張肺收肺,按摩肺,疏通肺、大腸經,補肺固表。防治肺氣不足、氣失宣降所致的氣短、咳喘、體倦、易感冒及內臟下垂等病症。



七、第五戲 虎戲固腎功法


(一)虎戲操作

猛虎覓食


意想餓虎尋覓食物,虎視眈眈。

1.動作(左式)


(1)動作1:承上式,面南;左足向前邁步,成左雞形步;同時,左挽花:兩手形呈虎爪(五指撐開,虎口撐圓,指關節屈曲內扣呈鈍鉤),左爪自頭上方經腹前畫弧至胯旁,爪心向下;右爪自腹前向頭上方畫弧,爪心向上,兩爪經胸前交叉左爪在內;目隨爪動。

(2)動作2:左腿屈膝前弓,成左前弓步;同時,兩臂屈肘,左爪內旋下按,爪尖向前,爪心向下;右爪內旋上推,爪尖向左,爪心向前;頭頸左轉,目視右足跟。(圖4-19)

2.調息:意守丹田,弓步兩爪推按收腹吸氣,還原松腹呼氣,小周天,參見鹿戲轉頸運閭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左、右式交替,2遍。


搖頭擺尾


意想猛虎與獵物搏鬥,搖首擺尾。

1.動作(左式):面南;右足收回,兩足平行站立,左腿前邁成左虛步;頭身前傾,伸臂,爪心向下,以腰為樞,兩爪自左下向上向右向下再向左下畫立圓3周;頭頸隨爪相向轉動,目視爪。(圖4-20)

2.調息:抬臂收腹吸氣,落臂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


翻身撲按


意想猛虎捕捉獵物,翻身撲按。

動作(左式)


(1)動作1:面南;重心後移至左腿,上體稍左轉,右足尖翹起內扣,踏實,重心再移至右腿;同時,兩臂前伸,爪心向下,兩爪從體前方抬起,上越頭部,以腰為樞,向左後仰面翻轉,轉身面北,目視爪。(圖4-21)

(2)動作2:面北,右腿坐胯屈膝,成左虛步;同時,兩臂向體側垂直下撲,目前視。

(3)調息1:伸臂收腹吸氣,下撲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

(4)動作3:左腿提胯提足,右腿獨立;同時,兩爪體前上舉至視平,爪心向前;目視雙爪。

(5)動作4:左足下踩,左腿屈膝成左前弓步;同時,兩爪向體側垂直下按,爪心向下;目視前下方。

(6)調息2:舉爪提胯收腹吸氣,下撲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右式動作參見左式,左右相反。意守、調息同左式。左、右式交替,2遍。



(二)虎戲作用


虎戲運動腰及脊柱四肢骨關節,主練腎與骨,按摩腎,疏通腎、膀胱經,固腎壯骨。防治腎精氣虧虛所致的腰膝酸軟而痛、耳鳴耳聾、陽痿遺精、精少不育、經少經閉等病症。



八、收式 引氣歸元


心境忘卻五禽習性,回歸虛靜自然。

1.動作


1:承上式,右足收回,兩足平行如起式。兩掌心向上側舉至頭上方,經體前內合下按(圖4-22)。舉臂收腹吸氣,下按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鳥戲白鶴飛翔式。

2.動作2:兩掌向體側前上托至視平,經體前內合下按。兩臂上托收腹吸氣,下按松腹呼氣,大周天,參見起式。動作1、動作2交替,3遍。

3.動作3:搓手9次。(圖4-23)


4.動作4:兩掌自下巴頦兒向額向頰浴面反覆6次。

5.動作5:自額向枕後沿頸側向下,經胸、腹、下肢由前而後至臀按摩。

6.動作6:捶擊腰眼9次。(圖4-24)

7.動作7:十指叩擊丹田9次。

8.動作8:

恢復如預備式。若全套多遍續練,當中不做收式調息、引氣歸元,均待最後結束再做,使式與式首尾相連貫,意境相連,保持氣感,有助於達到調息境界,提高整體效果。



臨床應用

無病先防,既病防變



華佗五禽戲是中醫氣功史上較早記載用於防治疾病的氣功療法。特點是整體調控,主動鍛煉。既能健身,無病先防;又可輔助治療慢性、功能性、心身疾病,以既病防變。辨證施功時,以臟腑辨證為基礎,按照五行、五臟和五戲的分類歸屬,選用相應的功法,改善臟腑功能。


(一)功法選擇

——


無病先防者,可習練本功法全套,或多遍相續。既病防變者,辨病施功一般選擇針對病變髒腑的 1 戲功法,辨證施功再選擇 1 ~ 2 戲功法。例如,胃下垂,辨病施功選擇熊戲健脾功法。辨證施功,若氣虛甚者再輔以鳥戲補肺功法。



(二)操作標準

——


1.練功時間:

每次練功時間,

遵華佗所言「以汗出為度」

,若無熱感不汗出說明時間短,功量不夠;汗出過多說明時間長,功量太過。一般在30分鐘左右。

2.練功頻度:

兩次練功的間隔時間,應

「任力為之」,量力而行;一般間隔8小時左右,以每日兩次為宜。若練功後無疲勞感,可縮短間隔時間,增加次數;若練功後感到疲勞,可適當延長間隔時間,減少次數及強度,「不當使極爾」,以免練功過度,損傷正氣。

3.練功周期:

練功天數,即

華佗所云「人身常搖動」,「能存行之」。一般為3個月,乃至數年,甚至終生。練功標準視體質、病情及練功反應而定。若久病體虛者,可採取縮短練功時間、增加練功次數、延長療程的方式;病程短、正氣尚可者,則相反。



注意事項


練功前做好身心松靜準備,著寬鬆合體的練功服,摘除配飾。

勿過飢過飽,可飲適量溫開水。排空二便。運動頸、肩、腰胯、膝以熱身。

環境宜寬敞、清潔、安靜,光線柔和,空氣新鮮,無干擾。

婦女經、孕、產期慎練。練功治病者,宜節制房事。

練功後認真做好收功,之後靜息片刻,再開始其他日常活動。宜用干毛巾擦汗,或熱水浴,不宜冷飲、冷食。

不論是無病先防,還是既病防變,堅持練功的同時,務必講究生活方式的科學合理,調適心態,勞逸適度,起居有常,合理膳食,戒煙限酒等。練養並重,「只顧攀登,莫問山高」,持之以恆,才能達到治未病的目的。



 

 

◆  

 

 


登場書籍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推薦功法》

(↑因微信公眾號平台系統波動,圖書信息有時可能會出現無法顯示的情況,此時可通過點擊文末的「閱讀原文」了解圖書詳情)


本書由基礎篇、功法篇、常識篇三大部分組成。其中「基礎篇」介紹氣功鍛煉的基本操作;「功法篇」介紹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推薦的5種動功(五行掌、內養功、伏羲養生術、華佗五禽戲、巢氏導引法)和1種靜功(放鬆功)的特點與鍛煉方法;「常識篇」圍繞中醫氣功的基本概念、發展歷史、流派劃分、主要作用、介紹相應的內容。本書旨在為中醫氣功習練者夯實氣功基礎、普及氣功常識、推廣氣功功法,使中醫氣功更好地為百姓的健康服務,適合中醫藥愛好者、中醫學工作者及關注中醫氣功的大眾閱讀參考



養生正道


版權聲明


本文選自

中國醫學氣功學會推薦功法

,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由

黃健

主編

,最終解釋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時請註明出處

圖片為出版社所有版權圖片,請勿盜圖。


商業合作或投稿:whkpbjb@163.com

點擊

「閱讀原文」

優惠購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養生正道 的精彩文章:

腸痔如蟲咬,試試坐浴方
青春痘真的是上火導致的嗎?吃清熱的葯為什麼越發嚴重?導致青春痘的四種原因,祁老師給出具體的解決方案

TAG:養生正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