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考試後,如何和孩子談成績?這才是正確的打開方式!
作者:Sophia
這一周,小學生們陸續完成了期末考試。對於一年級的小朋友來說,第一個期末考試,可能父母比孩子還要緊張。很多家庭的親密的關係,都是隨著孩子上學而戛然終止的。究其原因,都是考試和分數惹的禍。
當然,每位家長都希望孩子考出好成績。但是,如果我們把眼光放地更長遠一些,一次的成績並不能代表也不能預測孩子的未來。但是,我們如何面對孩子的成績卻會對孩子的未來有很大的影響。
先和大家說一個案例。當年在香港時,認識一位媽媽。她家孩子上初中時,從一所粵語學校進入到全英文授課的學校。小學時,孩子成績一直都保持在前3名。結果進了初中,由於語言的轉換,第一次中考,成績就遭遇了滑鐵盧,拿回家的試卷是「滿江紅」。
媽媽看到試卷後,很平靜地問孩子:你儘力么?
孩子回答:媽媽,我儘力了,只是一時不能適應。
媽媽聽到兒子的回答,拉起兒子的手說:Let us have a party(讓我們慶祝一下!)。
兒子望著媽媽,將信將疑地說:媽媽,你是被我氣得發燒了么?
媽媽說:不是!我很高興,因為你有全力以赴,而且有勇氣為自己負責。
事情的結局可以說是毫無懸念,孩子在後面的學習中,成績很快就趕了上來。
這麼多年來,這個故事都一直讓我記憶猶新。我也為這位媽媽的智慧所折服。那麼,面對孩子的成績,特別是不盡如人意的成績,我們要如何和孩子溝通呢?
第一,理性看待,不喜不憂
對於剛剛進入學校的孩子來說,我們看待成績的方式往往決定了他們看待成績的方式。如果我們為成績焦慮,覺得成績不好是丟人的、可恥的,那麼孩子,也勢必形成對成績的恐懼和焦慮。
心理學上有一種現象叫做「首因效應」,說的是,我們第一次接觸一樣事物的時候,那個感覺非常重要,甚至會影響我們一生對這樣事物的感覺。所以,如果因為孩子成績不理想,就嘮叨孩子,呵斥孩子,甚至威脅懲罰孩子,只會讓他懼怕考試,甚至討厭學習。
孩子剛上學,其實他並不知道什麼叫分數,什麼叫考試。如果說,看到高分數,我們就表現地歡喜異常,而看到低分數,就表現地垂頭喪氣,甚至沮喪憤怒,那麼,孩子就會覺得,分數是個神奇的東西,能夠左右爸爸媽媽的情緒。那麼,後面他的努力可能更多地是為了讓爸爸媽媽高興,而並不是由於自己內心對學習的渴求。
那我們可以怎麼做呢?
我們可以平靜地告訴孩子,考試啊,就像是體溫計。當我們發燒了,用體溫計量一量就知道有多少度。而考試呢,能夠幫我們量一量,我們對知識的掌握情況,找到哪裡做得好,哪裡還需要加強,這樣,我們就能把知識都學牢靠了。所以,我們要謝謝考試呢。如此這般,我們就是在幫助孩子建立起面對考試,面對分數的積極心態。
第二,肯定努力,激發動力
一般來說,當孩子成績不好的時候,內心更需要被肯定。你可能會說,成績不好有什麼好肯定的呀?其實,這時候的肯定,能夠使孩子擁有心理能量去面對當前的困難和挑戰。因為,解決成績的問題,光靠父母外部的說教和指導是遠遠不夠的,要使孩子自己願意去提高,主動去改善。這時候,孩子身上的優點,努力的過程就是最先能夠幫助他的優勢資源。而我們對孩子的肯定,恰好能夠幫助孩子看到優勢所在,提升孩子的心理能量。
神奇的是,當孩子看到自己的優勢和資源時,他的自尊感就會提升。面對問題的困難感,或者做出改變的恐懼感就會降低,從而更有意願面對困境。所以,當孩子成績沒有達到預期時,我們先肯定孩子的努力,肯定孩子在學習過程中點點滴滴做的好的地方,孩子也會更信任父母,願意和父母聽從父母的指導和建議。
第三,制定目標,落實行動
那麼,我們說不要過於重視分數本身,是不是就說明分數不重要呢?分數當然重要,這個重要不是說讓家長臉上有光,而是說,我們能夠通過考試成績找到孩子知識掌握方面的薄弱環節,從而可以進行查缺補漏。如果我們平時對孩子的學習比較關注,那麼一般來說,成績也不會有大的意外。如果平時疏於關注,那這時候,就不妨和孩子一起來制定一個改善計劃。
一起來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導致丟分,並利用假期時間做一些針對性的改善。
人生是一場馬拉松,小學只不過是這一場長跑的第一圈。第一圈領先,並不代表以後也會領先。保護孩子的學習興趣,激發孩子的學習動機,才是讓孩子在終身學習時代能夠勝出的王道。
作者簡介:Sophia,香港中文大學博士,斜杠親子溝通講師,執著教育研究的職場媽媽,在家啟蒙踐行者。
本頭條號擁有27位教育學、心理學、社會學、傳播學背景的專家學者,將與活動號(微信公眾號:育兒交接棒)一起,致力於通過線上線下課程和活動,推動有品質的親子溝通,微信公眾號的「問答」功能已經開啟,歡迎提問,專家一對一解答育兒疑問。歡迎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