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宋代汝窯鑒定中所存在的諸多爭議,不得不看
宋 汝窯竹節紋雙龍耳三足爐
汝窯,五大名窯之一,因產於汝州而得名,窯址在今河南省寶豐縣大營鎮清涼寺村,汝瓷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
汝瓷因為造型古樸大方,以名貴瑪瑙為釉,色澤獨特,有「瑪瑙為釉古相傳」的讚譽。隨光變幻,觀其釉色,猶如「雨過天晴雲破處」,「千峰碧波翠色來」之美妙,土質細潤,坯體如侗體其釉厚而聲如磬,明亮而不刺目。器表呈蟬翼紋細小開片,有「梨皮、蟹爪、芝麻花」之特點,被世人稱為「似玉、非玉、而勝玉」。宋、元、明、清以來,宮廷汝瓷用器,內庫所藏,視若珍寶、與商彝周鼎比貴。被稱之為「縱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
北宋 汝窯三足
一、汝瓷的存世爭議:
談到汝瓷,在人們的印象中總是以稀少、珍奇、昂貴著稱,非一般人能夠收藏到。有一種說法:據統計全世界總共有汝瓷67件,台北故宮博物院21件;其它藏品在北京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英國大英博物館、大維德基金會等都有收藏和展出,私人收藏品極少。此說法在收藏界似乎已成定論,如果再有汝瓷出現,那一定是假的或新仿的。事實真的是這樣嗎?
說起汝瓷的稀缺性、珍貴性是不可置疑的,作為宋代五大名窯之首的汝瓷是歷代收藏者夢寐以求的珍品。就連乾隆皇帝也曾多次在詩中讚頌汝瓷的精美和稀珍。然而,時代在發展情況在變化,對汝瓷存世量的現有說法也應根據實際重新確定。
北宋 汝瓷天青釉弦紋三足尊
二、汝瓷鑒定—芝麻釘
「香灰胎,天青釉,芝麻釘」是汝窯器鑒定的最基本特徵。
這種細小的芝麻支釘只在汝窯器中出現,其他瓷窯根本無法仿製,明清御窯也仿不出,仿得最好的乾隆官仿汝釉瓷也需支釘加墊餅。令人奇怪的是,隨高宗南下臨安建都而建的南宋老虎洞官窯的窯工(有一部分是北方的汝窯窯工)也無法複製出芝麻支釘,看來清涼寺汝窯燒制的秘密伴隨著金兵的入侵而煙滅在歷史的長河之中,這些優秀的汝窯燒制工藝也隨之失傳了。
隨著科學考古的發掘,汝窯支釘的真面目終於揭開謎底。芝麻支釘其實很平常普通,就是窯工用當地的粘土隨手捏制素燒而成,沒有任何秘密可言,初期墊餅有支釘和無支釘兩種,支釘製作較粗,釘與餅容易脫落,後期製作偏精,餅薄釘尖;以後再生產墊圈,墊圈有帶支釘和不帶支釘的,有三支和五支釘的,六支釘的作水仙盆用,粘土墊餅或墊圈製成後,素燒成形,便隨時取用,就是如此簡單。後南宋官窯做不成,景德鎮窯也做不成,原因很可能與當地粘土成份有關
三、汝瓷鑒定—開片
開片紋是瓷器在燒造過程中,由於胎、釉受熱、泠卻等膨脹係數的不同,在爐火的燒造過程中或出窯後不斷形成的一種釉表面的龜裂現象。開片本是瓷器燒造過程中的缺陷,但文人們對此提升至審美高度,汝窯是第一個。
汝窯的開片非常獨特,也如同汝窯之釉面一樣豐富而多彩,古人留下來的稱謂非常多,且形象貼切,如魚子紋,冰裂紋,蟹爪紋,魚鱗紋等等。
汝窯的開片與它特有的工藝和配方有密切關係。汝窯施石灰釉,施釉薄而呈色均勻,並且瑪瑙入釉,釉面溫潤,玉質感強。出窯時已有大開片(以下稱主線),出窯後仍繼續不斷地開片,但都是小開片(以下稱為副線),副線都在主線條範圍內,不會出主線條之外,並在兩主線條內形成網格狀,網格有大有小,開片有深有淺,有的開片是斜向的,並呈有白色短線。河南民間專家袁海清在《汝官窯研究手記一》中對開片的形成原理作了詳盡的分析。
下面列舉一二:
柳絮紋:開片稀,線痕淺、細,色淡。
雞爪紋:形狀似雞在濕地上留下的瓜痕。佚名《百寶總珍集卷九:青器》「汝窯土脈滋潤,與高麗器物相類,有雞爪紋者認真,無紋者尤好,此物出北地。」這是南宋人的真實記載。後世因無此傳世品可查,故變成了「有蟹爪紋者真,無紋者尤好」
四、汝瓷鑒定—器型
這裡提出一個須大家討論的問題:北京故宮三足洗(以下簡稱三足洗)不是宋代汝窯器,很可能是清仿汝窯製品(本人無法上手仔細觀察,依據公開圖片而論)。理由有三:
汝窯的基本工藝是滿釉支燒(所有器形都是如此,目前所有出土瓷片沒有特列的),既滿釉必支燒,若墊燒則無支釘。三足洗底既有支釘,足又有墊燒痕(呈灰黑或黑色),違反了汝窯燒造工藝;
汝窯是香灰胎,所見瓷片斷口都是灰白、淺灰或土黃色(年久吃土形成的),灰黑或黑色的沒有;
三足洗開片也不似汝窯開片,汝窯大開片中蘊含許多小開片(特別是小開片在兩條大開片線之內形成網格狀)。三足器腿形也於北宋汝窯器之腿形有別。
「汝瓷的造型都經過千錘百鍊,做工非常規整」(《汝瓷的鑒定》朱立文),這是當時為皇宮專燒御瓷而集合當地最優秀窯工的結果,所以,汝窯不僅釉色美,而且器形優,冠絕天下,以最簡練的線條、釉色表現出最美的內容。所以宮中「惟用汝器」。一個「惟」字表明了徽宗的藝術品味和汝窯齊全的品種。
TAG:古玩收藏愛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