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母嬰 > 「怕打針寶寶」變身表情帝,心裡苦:可以不打針嗎?

「怕打針寶寶」變身表情帝,心裡苦:可以不打針嗎?

小編上次發布了一篇關於寶寶疫苗的文章,(寶寶6歲前必打的疫苗清單,一目了然快收藏總用得上!)很多媽媽在後台留言,說寶貝很怕打針,每次去醫院就嚎啕大哭,但是打完確實好了很多,打針彷彿成了很多寶寶成長過程中必須面對的事情。

你們休想抓到我

我不想打針

小朋友們面對針頭,都快變成表情帝了。

有的是慌張無措,有的是一臉呆萌

護士姐姐好漂亮哦~她在幹嘛呢?

這位小朋友打針還帶著笑臉,讓人佩服

醫生擦消毒水的時候笑嘻嘻的十分配合,

不過打針的時候一臉疑問,打完後居然開始大哭

變臉也太快了吧!

「媽媽,我能不打針嗎?」寶寶都想逃脫這一刻。

而父母的回答一般是「不能,打針好得快」。這話沒錯,但是每次給寶寶打針,總是讓家長心疼又無奈。

最近秋冬季流感又很嚴重,去醫院預防和治療的寶寶有很多,家長和孩子的心態都要崩潰了。那寶寶生病一定要打點滴嗎?如果因病情需要而一定要打點滴的話,又有哪些事項需要注意呢?

(本文由好孕媽媽採訪諮詢/台灣馬偕紀念醫院護理部護理長黃凰瑛,由好孕媽媽原創,版權歸好孕媽媽所有,未經許可不得轉載,侵權必究。)

相信「到醫院打點滴」是不少人兒時曾有的就醫經驗之一,彷彿只要生病就應該打點滴,否則病很難痊癒。因為存有這種印象,於是有些父母只要帶孩子就醫,就認定「應該要打點滴」,而對醫師提出此要求。但打點滴真的能讓病好得快嗎?

補充營養與水分配合藥物治療

一般點滴的成分是水、電解質(鈉、氯)、葡萄糖等,打點滴的意義在於將液體、營養物或是藥物直接注入血管,用來補充因手術、外傷或出血所喪失的體液、血液、營養,並配合給予藥物治療」。所以需要打點滴的狀況如下:

1

因生病(如:腹瀉)而嚴重脫水,需要以點滴補充水分及電解質。

2

無法進食時(如:嚴重的嘔吐、咽峽炎),需要以內含營養物的點滴補充營養。

當患者長時間完全無法由腸道吸收營養時,則必須通過全靜脈營養液(Total Parenteral Nutrition, TPN)提供患者養分。

3

需要使用靜脈注射藥物,如:抗生素、顯影劑或其他藥物。「如果需要讓藥物定時與定量進入體內,經由輸液注射就是一條路徑。先打好點滴,給治療藥物時可直接注射入輸液管道內,就不必重複再從皮膚扎一針,這也可說是打點滴的最重要目的」。

「是否需要打點滴?」醫師會視患者狀況給予適切的治療,如果有需要,才會讓患者接受靜脈輸液注射。

當醫療處置與父母想法不一樣時

臨床上,難免會遇到孩子的狀況並不需要打點滴,父母卻執意讓孩子打的情形,或是必須要打點滴,但父母卻不忍心讓孩子挨針。「醫療不只是一門科學,也是藝術,更是一門社會學。碰到臨床狀況與父母想法不同時,醫護人員會以安慰、同理心的原則,與父母進行溝通,畢竟每個家庭與個人有不同的想法與個性,相信臨床醫護人員會以專業進行判斷,選擇適合孩子的治療方式」。

注射過程易遇到狀況

一旦確定小寶貝要挨針,父母的心頓時有如刀割一般,心疼之餘,不免希望醫護人員一針就成功。但幫寶寶打針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困難點包括:

.寶寶打針時總是大哭大鬧,全身不停扭動而難固定。

.寶寶的血管極細,且常常無法從皮膚表面看到。

.如果寶寶脫水,血管會變得又細又扁,容易戳破。

.如果寶寶全身都肉肉的,很難看到血管。

不論是由臨床醫師或護理師執行靜脈注射,都會依循標準作業流程,再加上個人經驗判斷,想要成功一針打上,理論上不會有太大問題」。然而,這只是理想狀況,往往醫療現場並非如此美好。

「生病的孩子哭鬧難免,不過,家長的反應也是醫護人員的壓力來源」。因為心疼孩子的父母,往往一個眼神或一句話,就為打針的醫護人員帶來莫大的壓力,即使父母默默不語,卻在一旁哭泣,甚至不斷發出「嘖嘖聲」,也會讓醫護人員備感壓力。就算是厲害的打針高手,一旦碰到在旁邊倉皇失措的父母,也容易被影響因而失去平日水平。

注射過程

因注射過程複雜,本期僅擷取部分重點,讓讀者大致了解醫護人員幫孩子注射點滴的過程:

1.在注射部位上方綁上止血帶。

2.以消毒棉棒消毒注射部位。

3.在血管上方將針扎入皮膚。

4.確定針扎入後,取下止血帶,並將預備好的靜脈輸液管路接上,貼上透氣保護膜。

5.選擇適合的固定板,放置在關節下方。

6.在關節上方及下方貼上透氣膠帶。

7.打針處露出,以利觀察注射部位是否有紅腫熱痛的狀況。

8.標明注射針到期日期(或貼星期貼紙),讓醫護人員了解更換注射的日期。

看似只需打一針,其實每個過程都需要注意。所以父要相信醫護人員的專業,打針的人也有壓力,也希望一針就上,父母應避免以負向情緒干擾醫護人員的作業,如果可以的話,不妨暫時離開現場。

很多時候,寶寶的情緒會受到父母影響,如果父母離開現場,寶寶在醫護人員的導引與安撫下,反而可以好好配合。黃凰瑛護理長表示,雖然她擁有豐富的注射經驗,不過,當自己的孩子生病,她的角色就轉變為專心照顧孩子的媽媽,至於打針,她就全權交給現場的醫護人員。

護理人員的留任穩定度可累積臨床經驗值,加上家長的正向支持與兒童配合,一針成功不難達成,「如果客觀判斷寶寶的注射難度頗高時,就會安排更適合的醫護人員執行」。

照顧需要注意9件事

順利將靜脈留置針放入後,如果沒有特殊情況,一般可以維持3天,之後如果有繼續注射的必要,看狀況再換位置打。萬一漏針,就要重新注射。「雖然護理人員會定時巡視,但還是需要父母妥善照顧,避免發生漏針狀況」。

照顧時需要注意的事如下:

1.不要自己調整速度,以免影響藥物作用及安全。

2.注意打針處的反應,小孩的血管很細也很敏感,注射部位有紅、腫、熱、痛或遇小孩哭鬧不安、打針處有異樣或點滴不順暢時,請通知護理人員理。

3.點滴注射時,請勿折到或拉扯點滴管。

4.注射部位於關節處時,請勿隨意彎曲該關節。

5.請用未注射點滴的手,拿取東西或做其他的事。

6.只要不影響注射處針頭及牽扯或折到點滴管,打針的肢體可以活動。

7.洗澡時請避免弄濕注射部位。

8.維持點滴適當高度:點滴液靠重力流入體內,如果高度無法維持時,常常會有「回血」現象,血液倒流回去到管線內,常引起家長的恐慌與害怕,所以,家長應注意維持適當的距離高度。如果需下床活動時,請使用活動點滴架,點滴瓶的位置請高於注射部位約50厘米。

9.萬一點滴管線鬆脫掉落,請立即通知護理人員處理。可先把靠近皮膚下針處的管線關閉,並把輸液瓶端管在線開關關閉。不可直接未經消毒,就把已接觸到其他物品的管線接回,會增加感染的機會。

漏針怎麼辦?

發生靜脈注射針在血管內移位的情形可能有三種原因:

.可能是注射部位受拍打、壓迫,拉扯注射針。

.可能是血管太細。

.可能是注射針劑時速度影響,導致血管破裂。

通常「漏針」的癥狀是注射部位會有腫脹、疼痛,摸起來濕濕的情況。一段時間後,漏針部位甚至會有瘀血或硬塊產生。初步處理方法如下:

.不要去揉、拍打該部位,以免範圍擴散更大。

.該部位不要弄濕或自行塗藥,避免再次感染。

.將部位抬高,避免重壓。

.如果有藥物自注射部位滲出,需考慮藥物屬性並告知醫師處理。

幫寶寶打點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所以陪同就醫的父母,即使愛子心切,仍應尊重醫護人員的處置方式。

*本文部分圖片來自網路,如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

你家寶寶打針的時候會哭嗎?

歡迎留言分享哦~

如有育兒難題,快進入媽媽群,

全員秒回為您答疑

(長按識別/掃一掃添加小助手,備註「進群」,

加入好孕媽媽大家庭,一起輕鬆育兒)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孕媽媽全媒體 的精彩文章:

聖誕節要來了,送什麼禮物給孩子?這些禮物每個孩子都想要
吃什麼才不吐?少量多餐舒緩孕吐一把罩(下)

TAG:好孕媽媽全媒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