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朝皇帝好玩有趣的外號,你知道嗎?

明朝皇帝好玩有趣的外號,你知道嗎?

在中國古代那樣一個皇權至上的時代,皇帝作為一國之君,掌握所有人的生殺大權,基本上是無人敢觸其威嚴的。更何況是給皇帝取一些取笑性的外號了,不過還真有這麼幾個皇帝中獎了,到底有哪些呢?

明朝的皇帝是中國歷史上最有趣的皇帝,幾乎每個人都很有個性。下面有每位的外號:

朱元璋:和尚。這個皇帝出生貧寒,當過和尚,還要過飯。

朱棣:殺人王。這個皇帝對殺人有一種天生的愛好,而且殺法還很有藝術性。他創造了歷史上唯一一次誅十族的紀錄。此外,是個好皇帝。

朱高熾:胖子 瘸子。他身體肥胖,而且是個瘸子,但他身殘志堅,是明朝歷史上的一個好皇帝。可惜太短命,只當了10個月皇帝。

朱瞻基:蛐蛐皇帝。他有個業餘愛好就是玩蛐蛐。人稱:「促織瞿瞿叫、宣德皇帝要」(年號宣德)。除此之外也是個好皇帝。

朱祁鎮:戰俘皇帝。這個人的經歷是最曲折的。在1449年土木堡之戰中被俘虜,被尊為太上皇,沒想到後來還能回來,而且還復辟了。

朱見深:姐弟戀皇帝。他一生一直愛一個比他大10多歲的萬貴妃,直到萬貴妃比他先死。

朱厚照:角鬥士。這位皇帝是明朝所有皇帝中最另類的,在皇宮外修一個別院,在裡面養了一群豹子、老虎,取名叫「豹房」。自己還經常下場親自和這些猛獸肉搏,客竄了一把角鬥士。

此外,這位大哥是歷史上唯一一位給自己封官的皇帝,他封自己為「威武大將軍」,帶兵出征瓦剌,結果獲得了斬首10餘敵人的「輝煌戰績」。可惜這位猛將兄死的時候沒有兒子,便宜了他的堂弟嘉靖。

朱厚璁:道士皇帝。這位皇帝幾十年不上朝,躲在西苑干一件事道士乾的事情——煉丹、齋醮。嘉靖帝死因,也是死在「道」上。

道士王金獻「仙丹」,藥方詭秘不可識。藥性燥烈,估計都是礦物質劇毒物和大麻等麻醉藥的混合品,吃下去一會兒很舒服,連服就會腎衰竭。「大力丸」吃了一個月,這位荒淫帝王就 「升天」了。

朱載垕:色魔皇帝。這位仁兄在歷史上很少被提及,其實朱載垕很幸運,即位後滿朝是人才濟濟,文有徐階、張居正、高拱、楊博,武有譚綸、戚繼光、李成梁,非常信任自己的老師高拱,所有政事後期都交給了高拱和張居正來打理。

在軍事上遼東的李成梁正是忠勇奮發的時候,戚繼光鎮守薊州也是景景有條。朱載垕這人特別的好色,服用大量的春 葯,每天要數名美女陪伴,並且因為服用春 葯,陽具常常三天不倒。

隆慶帝在宮中的用品從小到茶杯,大到龍床,全部刻上了男女歡愛的雕塑和彩繪。由於縱慾過度,外加長期服食春 葯,隆慶帝的身子沒幾年就江河日下,搖搖欲墜了。

朱翊鈞:怠工皇帝。這位皇帝懶惰的出奇,幾十年不上朝不說,連大臣們的辭職報告也不批,後來對皇帝不滿的大臣都自動離職,他也不管。結果導致一個官員辭職,這個職位的設置就不復存在。

有人認為,他這樣做是因為大臣們不讓他立自己喜歡的小兒子當太子,所以和大家鬧意氣,索性消極罷工。也有人認為,他幾十年不上朝,是抽了幾十年的鴉片。有人認為「明之亡實亡於萬曆」,說的就是這位仁兄。

朱常洛:春 葯皇帝。其實中國歷史上吃春 葯的皇帝很多,唯獨這位老兄是春 葯吃多了吃死的。朱常洛在老爹朱翊鈞手裡不怎麼受待見,雖然朱翊鈞迫於群臣的壓力立了他當太子,但對這個倒霉太子有事沒事總要找碴,害得這位老兄日子過得極其鬱悶。

後來老爹一死,頓時沒人管束,這位老兄就發了瘋得找女人、吃春 葯。結果偉哥服用過量,加上本來身體就不好,吃死了。在位僅28天。

朱由校:木匠。他老爹朱常洛長期沒有被立為太子,連累他的教育也給耽誤了。這位皇帝受教育的年紀太大,結果老大徒傷悲,基本上算是個文盲。

可他倒是保持了老祖宗朱元璋的勞動人民本色,喜歡上了木匠這個很有前途的職業。而且自學成才,成了一個天才木匠。凡刀鋸斧鑿、丹青揉漆之類的木匠活,他部要親自操作。他手造的漆器、床、梳匣等,均裝飾五彩,精巧絕倫,出人意料。

大太監魏忠賢常趁他作木工興趣最濃時,拿上公文請熹宗批示,朱由校便隨口說道:「我已經知迫了,你盡心照章辦理就是了。」魏忠賢藉機排斥異己,專權誤國。

朱由檢:勞動模範。 朱由校死後無子,朱由檢受遺命繼承皇位。面對危機四伏的政局,殷殷求治。每逢經筵,恭聽闡釋經典,毫無倦意,召對廷臣,探求治國方策。勤於政務,事必躬親,可以算是個勞動模範了。

但朱由檢性剛愎自用,急躁多疑,又急於求成,因此在朝政中屢鑄大錯,加之明朝積弊叢生,爺爺爸爸們把大明朝的一點家底都吃盡當光了,他最終也沒能挽救老朱家這條破船。1644年,李自成農民起義軍攻陷北京,朱由檢自縊於煤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微報 的精彩文章:

硯台的使用與保養
特惠!特惠!4刀宣紙都是四尺宣400張包郵!只要358元!

TAG:書法微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