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可愛到想掐一把?為什麼我們會想欺負可愛的東東

可愛到想掐一把?為什麼我們會想欺負可愛的東東

原文:《「It』s so Cute I Could Crush It!」: Understanding Neural Mechanisms of Cute Aggression》
作者:Katherine K. M. Stavropoulos and Laura A. Alba / 非完整翻譯


Cute aggression,侵萌衝動,這詞是指我們在看到可愛至極的人、物時,會徒然升起一股上去掐一把甚至牙根痒痒想咬一口的攻擊衝動。這種衝動直到近幾年才開始有人納悶,在2015年特地做了研究,他們認為實驗里有跡象表明,欺負可愛小東西的慾望跟過度強烈的愉悅有關。


在學界討論里,侵萌衝動通常會被當成是一種「情緒二態表達」的案例。譯:dimorphous expression of emotions,如怒極反笑、喜極而泣,心裡一種情緒深海爆炸,外部不由自主湧出的卻是另一種。不一定都是正對的矛盾表達,比如怒和喜,所以暫譯作二態,你理解成「矛盾」在大部分場合也沒多大毛病。一般而言,人的情緒和表情都是一一對應,開心就笑,愁就皺眉。但伴隨著侵萌衝動來的情緒卻來自不同方向,洶湧交疊,搶著先表達。小孩從父母那收到一隻小狗,摟得死死的又怕弄疼了它,然後流著眼淚笑問:讓我來養真的可以嗎?——你覺得這裡面纏著哪些感情?

本文作者的假設:侵萌衝動背後是大腦在試圖調劑過度洶湧的快樂。從進化的角度看,能被人腦識別為可愛的幼兒更容易得到關照,於是更容易活過幼年,但作為父母如果每次看到孩子的大眼睛就開心到渾身發軟,那照料孩子的業務能力反而就被削弱,要辦的事反而就耽擱了,而能克服這個缺點的大腦,其所有者的後代會多一些。


人對可愛有獨特反應並不是個新發現。當眼前出現嬰兒時,我們的大腦會作出響應,切入一直內置著的baby schema/育兒模式。另有多次研究表明,在人觀看圓臉高額和瘦臉扁額兩種嬰兒照片時,大腦對前者有更強的反應,照顧欲更高;95年有調查指出孩子長得越可愛,母親照料、陪玩的時間就會越長。


有趣的是人類對可愛的優待並非只給予同類幼兒,動物的幼崽通常也包含在內譯:特別是哺乳類,可能是因為哺乳類幼兒有更多共通的特徵,毛茸茸,大比例眼睛,笨拙而活潑,嗓子的音色等等。據2014年行為學調查,無論大人和小孩,給嬰兒、小貓小狗的可愛度評分都是越小隻,所得分數越高;同是14年做的一項調查,是給志願者成組地看自家孩子/別人家孩子,和自家貓狗/別人家貓狗,結果發現他們大腦中對應愉快(獎勵分泌)、社會認知和歸屬感的區域在看自家小東西時響應得更強。


雖然據作者所知,目前為止還沒有其它研究專門考察過侵萌的腦神經機理,但早前也有團隊研究過未生育女性大腦的反應,內容是讓志願者接觸可愛和沒那麼可愛的嬰兒,並測量她們大腦的獎勵反應。那趟研究發現更可愛的嬰兒對人的伏隔核nucleus accumbens有更強的刺激,而伏隔核是人腦快樂中樞的關鍵構件。譯:我隱約記得有篇文章說母親接觸自己的幼兒時大腦會分泌多巴胺,而父親不會。那嬰兒算不算是母親們的毒品?手動狗頭

這次設計的實驗就是為了把侵萌衝動的腦神經機理剝離出來,並嘗試測量。


實驗詳解及過程原文有,但搬過來太沉嘍。總之,實驗結果跟假設方向相符,但並不能一錘定音,目前的研究深度尚淺;侵萌衝動作為一種複雜多面的情緒響應,很可能是大腦在減輕強烈快樂對自己的佔用份額,讓照料得以及時進行;研究者也盼望能在深掘過程中得到額外收穫,比如共情能力缺失和產後抑鬱等症,也都跟大腦獎勵機制和情緒響應有關。


本文譯自 frontiersin,由譯者 梁兵 基於創作共用協議(BY-NC)發布。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煎蛋 的精彩文章:

生病了的螞蟻會主動自我隔離
把碳排放轉化為可利用能源的方法來了

TAG:煎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