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登月電影是怎麼拍攝的?比阿波羅11號登月早了近40年
文|戈弓長
2019年是人類登月50周年。由達米恩·查澤雷執導,瑞恩·高斯林主演的影片《登月第一人》聚焦美國傳奇宇航員尼爾·阿姆斯特朗的生平,回顧了美國阿波羅11號登月的始末。片中插入一段科普短片介紹登月手段:「從儒勒·凡爾納的時代開始,人類就有了月球旅行的夢想。但所有設想都局限在送一艘飛船往返。NASA的工程師設計了一台火箭裝載幾艘飛船上天,宇航員乘坐小船從母船出發登月,回程時乘坐更小的船從月球起飛,和軌道上的母船對接後回到地球。」從中不僅能看到人類科技的演進,也能看到登月電影的發展。
電影《月里嫦娥》 (1929)劇照
在電影的初創時期,登月已被搬上銀幕。1902年,法國電影先驅喬治·梅里愛拍出14分鐘黑白默片《月球旅行記》,改編自儒勒·凡爾納《從地球到月球》和赫伯特·喬治·威爾斯的《最早登上月球的人》兩部科幻小說。梅里愛本人飾演的天文學院院長和5名大膽的同事乘坐子彈形登月艙,用巨型大炮發射到月球,經歷了地下冒險後逃回地球。片中長著人臉的月亮被子彈打中右眼,月宮裡有仙女和怪人,作為科幻電影的開山之作,幻想味道很濃。電影上映時人類尚未征服天空,萊特兄弟的飛機要到次年才試飛成功,登月在當時不啻為天方夜譚。原為魔術師的梅里愛首次以特效電影展現人類登月夢想,開啟了不同於盧米埃爾紀錄性電影的另一條路。
1929年的黑白默片《月里嫦娥》是德國電影大師弗里茲·朗在《大都會》2年後的作品。雖有個浪漫的片名,卻是最早的硬科幻登月片。片中的火箭因為和德國V-2導彈高度相似,曾被納粹禁映。電影講述教授號召探索月球卻遭到排斥,科學青年赫利爾斯幫助教授實現夢想,為此拒絕了愛他的女子,還被特務跟蹤。商人建造了火箭,脅迫教授、赫利爾斯等人登月。月球上遍地黃金,商人企圖獨佔黃金。返回時火箭的氧氣儲備不足,赫利爾斯把生的希望給予他人,自己留在了月球上。2個半小時的黑白默片已經包含日後同類電影的主題和橋段:地球上的紛爭和阻力,目光短淺的人們,追求科學真理的執著和代價,事業還是愛情的艱難抉擇,個人主義英雄對抗政府和唯利是圖的資本家,能源不足導致的危機等。
《月球旅行記》劇照
影片比阿波羅11號登月早了近40年,月球上有空氣和黃金等設定還比較幼稚,但火箭升空時人體承受的超重壓力,太空的失重狀態,配備頭盔和氧氣瓶的宇航服等描述已相當先進。尤其是登月液體火箭極具科學性:流線型的外形,多級分離式結構,巨型發射架和地下的導流槽都是令人驚嘆的超前。登月不再是「一炮打中」,而是用火力制剎器降落的軟著陸。首創「10、9、8......」的點火倒計時情節被沿用至今。本片的技術顧問和編劇之一是「歐洲火箭之父」赫爾曼·奧伯特。電影里的火箭在月球打了個往返,但現實中的火箭還飛不出大氣層。赫爾曼就像是片中畢其一生研究登月的教授,他的設計未能親自實現,但在他的理論構想下,液體火箭在二戰期間達到實用化,美國運載登月艙的「土星」5號火箭也由此發展而來。赫爾曼活到1989年,他的長壽讓他目睹了從第一枚火箭升空到人類踏上月球的全過程。
※「兩彈一星」主要專家有一半出自高級知識分子家庭,多數來自江浙
※托爾斯泰:沙俄政府的麻煩策源地,奇特的先知和革命者
TAG:國家人文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