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美文 > 你親眼所見的,可是真相?

你親眼所見的,可是真相?

文/北水

春日的早晨,空氣中還留著幾分能侵入肌理的薄寒,陽光透過窗戶打在教室的課桌上,北方特有的灰塵在縷縷陽光下一跳一跳的,教授循例開始他的授課。偵查學這門課很受學生歡迎,這天的講授內容是《刑事訴訟法》、《民事訴訟法》等法律中均提到的「證據」。課程進行到一半,教室的門被一位「不速之客」推開,這位客人明顯打斷了原本讓人沉醉的課堂氛圍,卻絲毫不顧及別人的感受,徑直走到一排課桌前,讓座位上的同學稍讓讓,好讓她查看抽屜里的東西,這種情況其實也比較常見,往往是自習的同學沒有把書拿走,又碰到教室被占,只好硬著頭皮回來拿。雖然她的動作很輕,但所有人的不耐煩已經溢於言表,只能容納30人的教室不算大,西裝革履的教授停下了講課,還呷了一口茶。這個時候我想,果然教授就是修養好,等到該生走後也臉上也沒現出丁點不慍之色。

又過了一個半小時,加上一個10分鐘的課間,課程要結束了。教授這個時候給學生出了一道題,請大家寫出前半節課進來找書的那個客人,她的全部特徵,對,就按照「證人證言」的鏈條來寫吧,長頭髮還是短頭髮,頭髮是披著還是扎著,穿的是藍衣服還是綠衣服,是否戴眼鏡,是否戴帽子等等。很多同學斜瞥了教授一眼,不是吧,用這種方式搞隨堂點名,教授你不知道自己的課從來座無虛席的嘛。末了,教授問,你們覺得自己的答案是否都正確,同時,坐在第一排同學的答案被教授念了出來,哦,長頭髮,你確定她扎了辮子嗎?咦?她戴了眼鏡嗎?我怎麼覺得沒有呢。被提問的同學本來很篤定,被教授一再質疑,又開始不確定了。

這時,令人難忘的一刻發生了,之前的「不速之客」此時竟又自己推門進來了,朝教授點頭示意後,亭亭玉立的站在了大家面前。教授此時頗有些怡然自得的開始喝茶了,大家都比對一下自己的答案啊,全部描述正確的舉手。原來該學生竟是他提前安排好的,這節課的內容不是「證據」嘛,大家親身體會一下各位的證人證言是否真實。最後的結果是,全部描述正確的人只佔了三分之一,而所有目擊證人唯一沒有任何錯誤描述的特徵只有性別。因此,人的記憶會「失真」,偵查人員不能夠百分之百的信任所有看似篤定的「證人證言」,教授如是總結道。

解釋記憶偏差的理論有許多,甚至還有神秘莫測的「曼德拉效應」,而廣為接受的一種理論是:在追溯記憶的過程中,人們也在偽造記憶,當你多次回憶一個事件時,故事的細節可能會被慢慢修改,於是,經過加工偽造的記憶又成了新的記憶,但已經和初始的狀態相去甚遠。如果說,人的「親眼所見」因為記憶偏差不再完全是真相,那麼沒有記憶偏差的親眼所見又當如何呢?

這要從另一件案例說起,教授的導師是全國知名的筆跡鑒定專家,給我們講授過一個真實的合同糾紛。兩個企業合作的簽字儀式上,甲乙雙方法定代表人在眾目睽睽之下在合同上簽名蓋章,最後的鑒定結果卻是甲方簽字非法定代表人本人,乙方頓時炸了鍋,明明我們都看到了啊,怎麼會是假的。最終案件的真相很簡單也很粗俗,合同是甲方準備的,內容雙方之前都看過,簽字儀式上甲方法定代表人只不過在別人已經簽好字的合同上裝裝樣子,空划了兩筆而已。俗話說,眼見為實,耳聽為虛,可是很多時候你親眼看到的也不是真的,專家這樣總結,要相對案件抽絲剝繭,光有專業技能是不夠的,還要秉持「三心」,細心、公心、責任心,唯有如此,才能最大程度的還原案件事實,公正處理案件。

那段上學的時光,我痴迷於刑偵學,和兩位老師的敬業有莫大的關係。十餘年彈指一揮間,教授已退休,而刑偵專家也早已溘然長逝,但是他們教會我的絕不止於專業知識。

對於偵查學來說,案件的真相永遠只有一個,真相牽扯到定罪,情節是量刑的因素。案情的真相雖然唯一,但喜歡看名偵探柯南的小夥伴都知道,其中很多案件的犯案理由往往是不存在的,是兇手臆想出來的原因,自以為的事實,但實際並非如此,故案件的結局往往令人唏噓不已。因此,如果不是非黑即白的公案,我們是否要在生活中追求一切的真相?

不管是留存在記憶里的事實還是曾經的真相,大概都會被人們的感情和好惡所影響和篡改。就像人們評價熱門的社會話題,總有數不勝數的觀點,哪一種又才是接近於事情真相的描述?除此之外,生活中還有不乏惡意的欺騙,當我們沉浸在所謂「真相」帶來的情緒中,又是否做過衝動的事或造成無法挽回的結果?如此,既然親眼所見也不一定是真相,真相即使唯一,我們卻是否還要一直苦苦判斷、尋覓、再判斷,讓這些本不確定的事情左右我們的喜怒哀樂?

「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因此,我們不必貪一時的執念,執於一念,就將受困於一念;一念放下,便會自在於心間。物隨心轉,境由心造,方得自由。比起真相,我們更應該在乎這些留存在腦海里的事實,為我們的成長帶來了什麼。

就像很多年前的那個課堂,到底發生在春日的上午還是秋日的午後,教授是否喝了他最愛的明前茶,都已不再重要,重要的是,我學會了一種方法。

左岸記:人們傾向於認為一個人的記憶是他過去經歷的準確記錄,但事實上人們的記憶與實際發生的事情可能大不相同,有的時候,錯誤的記憶會和準確的記憶一樣逼真,當人們單純地依賴自己的記憶去做決定時,應該再慎重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左岸讀書 的精彩文章:

語不驚人死不休奢華和教養的分界點在哪裡?
寂寞總是明碼標價,孤獨卻廉價的隨時隨地

TAG:左岸讀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