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松子酒:一段讓英格蘭「沉醉」的歷史
全文共2785字 | 閱讀需6分鐘
本文系中國國家歷史原創文章,轉載請聯繫小編微信號zggjls01,歡迎轉發到朋友圈!
「杜松子酒熱潮」作為一種特殊社會時期的特殊現象,其本質是社會經濟發展不協調的產物。最終,還是工業革命推動社會發展解決了這一問題。
18世紀上半葉,一股杜松子酒的熱潮席捲了倫敦和英格蘭的大部分地區,隨著這股熱潮一同而來的,是諸多前所未見的社會現象,如社會上到處都是「赤身露體」的酒鬼,酒販子鼓搗出的外形像貓的「自動售貨機」,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然而,在這種為酒而瘋狂的背後,卻有著複雜的歷史背景……
上圖:英國藝術家威廉·荷加斯在1751年創作的一幅版畫,名為《杜松子酒小巷》,表現的是因杜松子酒流行而遍地醉鬼的情形。
時代背景
酒,尤其是需要一定蒸餾技術以提高酒精濃度的烈酒,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是只有上流社會才能享受到的奢侈品,偏居歐洲西北角的英國也不例外。雖然英國人大約在公元10世紀就掌握了釀酒技術,在15世紀還發明了威士忌,但直到17世紀,烈酒仍是英國市面上非常新奇和緊俏的商品。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曾一次購買了幾桶威士忌,讓大約1500個宮廷里的人喝了個痛快。上流社會尚且如此,平民百姓可想而知:據記載,在1600年左右,全英格蘭只有倫敦郊外的一家酒吧出售烈性酒。
上圖:蘇格蘭國王詹姆斯四世,1488年至1513年在位。在16世紀,只有非常有錢的人才能喝的起烈性酒,就連國王詹姆斯四世一次也只能買上幾桶威士忌。
之後,大約到18世紀初,也就是1700年前後,烈酒終於開始大量上市。造成這一切的原因有很多,有糧食產量增加的原因,但最重要的是,荷蘭人帶來了杜松子酒的釀造技術,並將大批釀酒作坊搬到了英國,英格蘭國王威廉三世也鼓勵飲用杜松子酒。於是乎,以杜松子酒為主的烈酒一時間突然變得能被普通倫敦人消費得起了,而當時的歷史背景更是讓倫敦人需要「借酒澆愁」:17與18世紀之交是英國城市化的一段重要時期,當時,全英格蘭的窮人蜂擁來到倫敦,以尋找那「鋪滿黃金的街道」和抓住18世紀頭10年的投機熱潮(這一熱潮最終導致了「英國南海公司泡沫」,其與「密西西比泡沫」和「鬱金香狂熱」並稱「歐洲早期三大經濟泡沫」),卻發現街道上滿是泥土,也找不到工作。此時倫敦的人口已達60萬,而在當時的英格蘭,除倫敦外只有兩座城市的人口超過20萬。在倫敦這座龐大而冷漠的城市中,犯罪遠比有著種種道德約束的鄉下猖獗,人們也不像小城鎮里那樣都知道別人從事什麼營生,這裡沒有任何救濟和福利,也沒有幫助窮人的教區,更沒有能照顧自己的家人和朋友——唯一擁有的,是杜松子酒。
對酒的瘋狂在窮人中蔓延開來
無奈加上絕望,使喝杜松子酒的狂熱席捲了下層階級。一文不名的窮人,而且往往是無家可歸者在倫敦這座城市裡徘徊,用酗酒的方式化解他們的悲傷——連同悲傷一起消失的,是他們的衣服,因為窮人們只有賣掉衣服才有錢買酒。要知道,在工業革命和棉紡廠如雨後春筍般布滿英格蘭北部之前(這要等到一個世紀之後),布料是非常昂貴的。對兩手空空又難找工作的窮人而言,如果真的需要「快錢」的話,唯一可賣的東西就是身上那套行頭——前提是他先得有件衣服。這也導致了一種奇怪的現象,就是大街上有很多「赤身露體」的酒鬼。
上圖:18世紀英國酒販子的形象。
在這場「杜松子酒熱潮」中,為了能買到一杯酒,發生了無數悲慘的事件,其中最知名的當屬「朱迪思·迪福爾案」。迪福爾是一位守寡的年輕女子,還帶著一個女兒。她女兒瑪麗已經得到了教區設立的貧民習藝所的照顧,還得到了一套漂亮的新衣服。然而,1734年1月的一個星期天,迪福爾帶著瑪麗出去了,之後瑪麗便再也沒有回家。真實情況是,酒鬼迪福爾勒死了自己的孩子,賣掉了她的新衣服,只是為了去買酒。
「朱迪思·迪福爾案」在當時引發了公眾的轟動,刨去個人因素,人們也開始正視這位母親的悲慘生活:她很窮,是個女人,還要撫養孩子,並開始關心這股杜松子酒熱潮的「消費主力」——貧苦人群的生活。此後,包括教區設立的貧民習藝所一類的救助機構開始發展,這也可被視為英國基本社會保障制度誕生的源頭之一。
杜松子酒與社會
在杜松子酒出現之前,英國人通常喝的是啤酒。英國女性也喝啤酒,而且啤酒在女性中的流行程度不比男性低多少,不過啤酒和提供啤酒的酒吧仍被視為「男人專屬」。杜松子酒的出現改變了這一切,這種充滿大都市風情的新事物沒有任何「男人專屬」之類的古老規矩,誰都可以喝,什麼時候都可以喝,想喝多少就喝多少,隨心所欲。以往賣酒的體積單位已經不用了,現在都改用「品脫」來計算,因為杜松子酒的銷量是以前的許多倍,甚至有因此鬧出人命的:據記載,在1741年,一群倫敦人和一位農場工人打賭,後者每喝下一品脫杜松子酒就獎勵他一先令。這位農場工人喝了三品脫,然後醉死了。這在當時是一個驚人的酒量,因為18世紀杜松子酒的度數大約是今天的兩倍,還含有一些很危險的「調味料」——當時有些酒商為了增加酒口感的刺激性,甚至往裡面加硫酸!
正因為出現了上述種種問題,英國在下層社會中展開了禁酒的努力。然而,當局決定禁止銷售杜松子酒時,許多沒有正式工作的窮人爆發了不小的騷亂,因為對他們而言,杜松子酒是唯一可以暫時麻痹自己,讓自己忘掉痛苦的良藥了,他們甚至給自己喜歡的烈性杜松子酒起了個優雅的外號叫「日內瓦夫人」。
上圖:與禁售杜松子酒有關的諷刺漫畫,1751年,為表達對當局的不滿,酒徒們在倫敦聖吉爾斯酒館門前為他們的「日內瓦夫人」舉行了一場模擬葬禮遊行。
禁止無效之後,英國政府決定對杜松子酒這種「生活日用品」徵稅,但人們紛紛將酒水買賣活動轉到了地下。為此,英國政府甚至試圖收買線人,以查出那些「無證經營」的酒販子。這很快引發了更嚴重的社會問題,有人僅僅因為被懷疑是政府的線人而遭到酗酒暴徒的攻擊,許多人甚至被毆打致死;而有些人卻把做線人視為一條生財之道,用舉報的手段威脅他人,或是通過胡亂舉報、告密去領取官老爺的賞錢。在這種種混亂之中,一種外形像貓的「自動售貨機」便粉墨登場。
外形像貓的「自動售貨機」
這種被稱為「貓喵賣酒機」的裝置結構很簡單:賣杜松子酒的小販在小巷裡開一扇遠離酒窖的門,門上雕刻一隻木貓。要買酒時,只要走到貓前面,對門後面的人說聲「給我來兩分錢的杜松子酒」,然後把兩個一分錢的硬幣放在貓嘴裡,硬幣就會自動滑到酒販子那裡。收到錢後,酒就會從貓爪子下方的鉛管中流出。這一裝置的發明者據稱是一位名叫達德利布拉·德斯特里特的酒販子,他用這種方式每天能賺三到四英鎊,這在當時是很大一筆錢了。由於「操作隱蔽」,因此幾乎沒有被線人舉報的風險,更不會被當局收取任何稅費。
上圖:在倫敦肯寧頓的必富達杜松子酒釀酒廠展出的「貓喵賣酒機」。
總的來看,18世紀英國的這股「杜松子酒熱潮」是一種特殊社會時期的特殊現象,但其本質還是社會問題加劇的產物。今天的英國年輕人多選擇在周五晚上喝個酩酊大醉,因為周末不用上班或上學;而在18世紀的英格蘭,人們卻選擇在周日早上喝醉,以此來度過無所事事的周末。隨著工業革命在英格蘭的興起,大量原本找不到工作的酒鬼醉漢紛紛走進了以機器大工業為代表的近代化工廠,這股「杜松子酒熱潮」也就銷聲匿跡、戛然而止了。
· 有一種愛叫做點贊 ·
TAG:中國國家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