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將關閉的南苑機場,晚清空軍領先美日!
北京南苑機場,新中國開始一直做軍事機場。改革開放後,1986年,中國聯航成立,並一直以南苑機場作為基地機場。中間有一段停飛,後來業務增多。小編出差就多次是從南苑機場走的。
今天媒體報道:新建的北京大興國際機場9月30日前通航,屆時中聯航將「一夜轉場」至北京大興國際機場,這也意味著南苑機場將告別民用航空舞台。
要說起北京南苑機場,就要從大清國建空軍。
應該說,晚清雖敗給幾個西方列強,但說起來,這幾個西方列強都是當時世界上軍事強國,而晚清開始還處於封建社會,就如現在伊拉克敗給美國,那是沒什麼懸念的。但自此,晚清就發奮圖強。特別是晚清最後10年,開始憲政改革,軍事發展也總在前列。就如我們於今年1月9日發的文章《清朝曾經是世界上第二個成功研製潛艇的國家》,不僅海軍走在前列。當時有空軍的國家有手指頭數也沒幾個,當時的大清國就開始建空軍了。
清朝時,南苑原是一座離京城較近的皇家獵場,其佔地面積頗大,且周圍築有土牆,苑內放養著許多動物。清光緒年間,京郊發生水災,從永定河中泛濫出來的洪水衝垮了南苑的土圍子,苑內的動物作鳥獸散。皇家獵場從此被廢,南苑遂改為他用,成了清軍的駐地和練兵場。之後逐漸發展成為校閱場所,大清國陸軍第六鎮進駐於此。
1904年(清光緒三十年),法國得知大清政府要建空軍,法國向清政府推銷剛發明的飛機,運了兩架小飛機到北京推銷,選中地勢開闊平坦的南苑校閱場進行飛行表演。這次表演就成為飛機在中國土地上的首次起降。
在南苑場站編輯的一本書中,對南苑機場的歷史也有詳細記載:1907年7月,清政府最初在廡殿毅軍操場內修建供飛機起降的簡易跑道,這標誌著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座機場誕生。與之對應的是,美國最早的軍用機場修建於1909年,而日本的首座軍用機場則到了1911年才建成。也就是說大清國的空軍建成要早於美國和日本。只可惜其後的辛亥革命中斷了中國發展軍事的進程。到日本全面侵華的時候,日本完全掌握制空權,經常到當時中國的首都重慶進行轟炸。
從1907年開始,南苑這個京城曾經的郊區在航空領域方面一直前行。
1910年8月,留日學生劉佐成、李寶焌在日本製造飛機,因場地使用受限,難以進行試飛,駐日公使胡惟德遂資助他們回國創業。劉佐成、李寶焌回國後,接受清政府的委任,開始試製自己的飛機。可以說當時開始自己製造飛機了。
隨後,清政府撥款若干,在南苑廡殿毅軍操場內建了一座飛機試驗廠房,此為中國首次由政府主辦飛機製造,在南苑立起的這座廠房,也就成了中國的第一個航空工廠。1911年,在愛新覺羅·載濤主管並籌辦下,中國最早的飛行器研究所正式成立,所址就設在北京南苑大紅門。
1910年(宣統二年)8月,清政府在南苑建立飛機試驗廠,修建了簡易跑道,並從法國購入一架蘇姆型雙翼機進行測試。南苑由此成為我國歷史上第一座專用機場,
南苑兵營司令部舊址,影壁上的題詞「進步」。
辛亥革命後,袁世凱採納法國顧問的建議,於1913年在南苑創建了中國第一所正規的航空學校——南苑航空學校,並花費30萬銀元買進10架法國「高德隆」雙翼教練機。第二次直奉戰爭後,航空學校停辦,但它前後四期培養的100多名飛行員,在中國航空史上起了重要作用,有些人成為後來民航飛行的骨幹。
抗戰時期
中國抗日戰爭時期,日本軍佔領北京,對南苑機場進行了擴建,完善了航空指揮設施,更名為南苑兵營。這裡成為日本陸軍航空隊在中國最大的軍事基地,建有二十餘個鋼筋混凝土飛機窩,至今仍保留7個,多被改為倉庫。
1945年日本投降後,南苑機場成為國民政府和中華民國空軍的重要機場之一,蔣介石專機在此降落,傅作義專機在此起飛,許多國民黨軍政大員曾在南苑機場登機。
同年10月12日,南苑機場亦曾發生空難。
1948年12月,南苑機場被中國人民解放軍解放。1949年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個飛行中隊在南苑機場成立,並執行了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大典的飛行任務。以後歷年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慶閱兵,南苑機場都擔負著保障空、地受閱部隊的訓練任務。
北京南苑國際機場改革後
1986年,中國聯航成立,並一直以南苑機場作為基地機場。
後曾有停飛時段。
2008年,北京南苑機場經歷了一個非同尋常的增長時期。總服務旅客數增長了80.1%,達到135萬7038人次;貨物裝卸量達到13243噸,相比上一年增長65.6%。交通量也有顯著增長,達到72.2%,為12245架次。
全日本空輸曾計劃於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開行來自東京羽田的預定包機服務未果。
2018年10月,隨著北京大興國際機場的建設,南苑機場的關停搬遷工作也提上日程。
南苑機場航站樓附近的宇翔賓館。
宇翔賓館的歷史可追溯到1906年,當時大清陸軍常備軍第六鎮駐兵南苑,並在原神機營營房基址上興建兵營。1921年,倒戈將軍馮玉祥佔據這裡,對原建築進行整修,並將司令部設於此地。
1990年,北京公布此處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官方名稱是「南苑兵營司令部舊址」。兵營原先並不叫「宇翔」,由於南苑機場常有空軍飛機翱翔藍天,場站官兵便取了「宇宙飛翔」之意。
兵營建築均為單層磚木結構,呈行式排列,為傳統硬山式,門窗呈西洋風格。「你看這走廊上方的壁畫,都是當年請工藝人精心繪製的,整個院子有2400餘幅壁畫,每一幅畫都是一個典故。」隨著張秉城手指的方向,記者看到走廊迂迴環繞,將兵營圍繞其中。
兵營共分五排,前四排為士兵營房,最後那座最高的為馮玉祥當年的指揮部,在戰爭年代士兵營房曾被炮火毀壞,後又依原貌復建。士兵兵營各有名字,分別是「紫藤園」、「玉蘭園」、「月季園」和「三友」。記者採訪時正值冬日,園內的花草樹木有些凋敗,但粗壯的紫藤枝幹依然順著涼棚盤旋而上。
中聯航地服部貴賓中心工作人員戴林的另一個身份是講解員,他年紀不大,但是對南苑機場,尤其是「宇翔賓館」有著莫名的好感。在戴林的指引下,記者來到「宇翔賓館」一座哥特式建筑前,這裡是馮玉祥將軍的指揮所,「師司令部」四個大字依然清晰可見,而在此之前這裡的名字叫「陸軍檢閱使署」。
正對司令部的前方如今已修建起樓房,但這裡以前其實是一個靶場。戴林說,「1924年的時候,這裡是一個小型的閱兵場,倒戈將軍馮玉祥就在這裡閱兵。」兵營正前方的影壁上書有「進步」兩個大字。記者注意到,其中的「步」字在斜下方多了一點,對此戴林說,「這或許也是一種書寫方式,比如李白為懸空寺題詞時就在『壯觀』的『壯』字上加了一點,對此,後人有多種解釋。這個『步』字也類似。按照後人的解釋,可以理解為『每天進步多一點』。」
滿族文化網編輯出品,轉載請註明。
※努爾哈赤十三副鎧甲之謎
※二月河與閻崇年都認為康熙是最有希望帶中國走上近代化道路的人
TAG:付春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