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系邊緣神秘力量阻止探測器離開,科學家:太陽系或是個大囚籠
在古代科技還不是很發達的時候,人類對宇宙的認識是非常有限的,就好比地球,古代的人基本只能在地面上觀察地球,而在地面上看到地球是平的,因此認為這個世界是平的,地球也是平的,古人的夢想不大,他們的目標僅僅就是可以征服他們所能到達的土地,甚至終極目標就是征服地球。不過畢竟古代科技不發達,古人能力有限,對於征服地球這個看起來不算高的目標也很難實現。而近代隨著人類科技不斷發展,人類對地球的認識不斷加深,後來人類才認識到地球不是平的,而是像一個近似圓形的球體,時至今日人類可以隨意到達地球任何角落,人類也可以使用宇宙飛船和衛星對地球看過夠,因此人類可以驕傲的說,我們已經徹底征服地球了。
古代的人認為地球是平的
人類是一種非常複雜的動物,在人類身體有一種特質表現的非常明顯,那就是永遠無法得到滿足,在生活中我們應該能夠親身感受到這種現象的存在,比如騎著單車人羨慕開摩托車的,開摩托車的羨慕開小車的,開小車的羨慕開豪車的,開豪車的羨慕坐飛機的,人是一種永遠無法得到滿足的動物,因此人類在征服地球之後,信心大增,把下一個目標放在太陽系中,人類希望通過征服太陽系,然後以太陽系作為跳板在去征服銀河系,進而征服整個宇宙,這就是人類制定的宏偉目標,人類的終極目標就是征服宇宙。
現代人類才發現地球是圓的
可是要征服宇宙談何容易,其實人類現在去談徵服宇宙有點好高騖遠,畢竟人類連銀河系都還沒有征服,所以人類需要根據實際先把太陽系給征服了,相對於宇宙來說,征服太陽系相對容易的多,可是對於人類來說,卻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雖然人類已經完成登月這個壯舉,但是距離征服整個太陽系還有很大一段距離要走,不然我們就來看看太陽系有多大,太陽系包括太陽和八大行星,170多顆衛星、5顆矮行星和數一顆小星體,整個太陽系的直徑長達2光年,即使以光速飛行,穿越整個太陽系需要2年之間,而地球距離月球距離不過38萬公里,人類走完這段距離就已經非常吃力,更不用說整個太陽系了。
科學家一直以為,冥王星軌道就是太陽系的邊緣
不過人類除了擁有強烈的好奇心以外,也是一種天生喜歡挑戰的生物,就是越有困難就越能夠激起人類的挑戰慾望。因此從50年代開始,人類在為征服整個太陽系不斷努力著,從發射人造衛星、載人航天、建設國際空間站、架設太空望遠鏡,實施登月工程,一步一個腳印朝著征服太陽系的道路上努力著。而在征服太陽系過程中,有一個計劃是不能被忽略的,那就是人類「深空探測計劃」,這個計劃的主要內容是發射深空探測器,飛出太陽系,從太陽系外看看太陽系的真實面目,就好比當年人類從太空觀察到地球一樣,這是人類征服太陽系的關鍵一步。
旅行者1號和先驅者10號探測器
旅行者1號已經達到太陽系邊緣,可是怎麼都飛不出去
為了實施「深空探測計劃」,人類在70年代發射四個深空探測器,分別是先驅者10號(1972年發射)、先驅者11號(1973年發射)、旅行者1號(1977年9月發射)、旅行者2號(1977年8月發射),這四個深空探測器在太空中已經飛行40年之久,其中飛行時間最長的是先驅者10號,飛行了46年的時間,科學家表示,按照這些探測器的飛行速度,即使是最晚發射的旅行者1號探測器,也應該在2012年飛出太陽系了,更不用說比旅行者1號發射早了4-5年的先驅者10、11號兩個探測器,可是科學家意外的發現,人類在70年代發射的四個探測器竟然沒有一個飛出太陽系,即使是速度最快的旅行者1號,也僅僅飛行到太陽系邊緣,然後速度就降了下來,怎麼也飛不出去了,這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旅行者1號攜帶的刻有地球和人類信息的金屬唱片
原來科學家發現,太陽系的範圍比科學家原來預想的要大得多,起初科學家認為冥王星所在的軌道附近就是太陽系的邊緣,可是隨著探測技術的進步,人類發現在冥王星外面竟然還存在一條寬度更寬的小行星帶,寬度幾乎是冥王星軌道的25倍左右,這條小行星帶就是著名的柯伊伯帶,這條小行星帶有多遠呢?舉個例子,如果地球到太陽距離是1.5米,那麼柯伊伯帶距離太陽為1500米,這樣還沒完,在柯伊伯帶外面還有一片星雲屬於太陽系,它就是奧特星雲,科學家估計這片星雲距離太陽1光年以上, 如果如果地球到太陽距離是1.5米,那麼奧特星雲與太陽的距離是160公里以上,由此可見太陽系的範圍有多大,怪不得人類發射的探測始終無法飛出太陽系,原來是受到柯伊伯帶和奧特星雲的引力的「阻擋」。
太陽系的柯伊伯帶
太陽系奧特星雲
宇宙神秘力量把太陽系設計成為一個「大牢籠」
也有科學家表示,柯伊伯帶和奧特星雲其實都是假象,人類飛行器之所以飛不出太陽系,是因為太陽系是宇宙神秘力量設計出來的,造物主在剛開始就已經把太陽系設計成為一個「大牢籠」,不允許任何太陽系內的人造飛行器飛出太陽系,因為害怕人類知道太多的宇宙秘密。
※人的命運有沒有被安排?愛因斯坦早已給出答案,他晚年在研究神學
※旅行者2號疑似被外星人劫持,人類從它那裡接收到一些奇怪的信號
TAG:覃小懶聊天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