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道學 > 以實例說明技法:寫靈異懸疑小說的技巧

以實例說明技法:寫靈異懸疑小說的技巧

按:靈異在網文里通常是仆街題材,原因在於很難寫出代入感。除非這個寫手有霸唱或是南三的渲染氣氛的能力,通過生理效果取得心理效果,不然,誰願意代入一個詭異的情景中來嚇唬自己?

事實上,靈異小說這種類型,是與奇幻、懸疑、恐怖等類型的小說是相交織的,很難做出清晰的定義劃分。所以,如果走偏於奇幻懸疑的路線,那麼就要走代入YY的路數;如果走嚇人的路線,那就是要玩恐怖小說的概念。(偏於推理的靈異小說主旨不同,本文不予討論。)

比如我手裡的這本書,內容的氣氛特色在於懸疑和恐怖感,我不得不說,作者在起始方向上就錯了。因為,本書是我在萬籟俱靜的昨夜,躺在床上看的。我幾乎沒有感到什麼恐懼和害怕,而書中那種「不得不做件大事兒」的懸疑感,著實也不是很強烈。

先從如何嚇唬讀者開始說說吧。

當年在大學時,假期窩在家裡看斯蒂芬·金的小說,屋子裡要是沒有別人,我總是覺得後背涼颼颼的,經常忍不住去看看窗戶,並回頭看看後面。甚至天黑了都不敢去廁所,要拉著堂弟陪我一起去。

那位把我嚇到的恐怖小說之王,斯蒂芬·金,據說他在創作巔峰期的時候,每天晚上是睡在汽車裡的,而且發動機的引擎開著,處於隨時可以逃跑的狀態。作家把自己都嚇成這樣了,作品的魅力可想而知。

我記得,這位斯蒂芬先生說過,他認為恐怖小說的最佳效果,就是將讀者嚇到心臟病突發。印象中,斯蒂芬·金的小說,對於恐怖氛圍的渲染並不多,而更多採用了懸疑氣氛和心理暗示,換句話說,讀者是被自己的想像嚇到的。

那麼,如何喚起讀者心中的恐懼呢?

本書中的薛慕容,是個海歸的城市規劃師,死神的腳步向他迫近,這本來是最經典的恐怖因素之一。只可惜,本書把「死神」具象為一個黑衣人,向薛慕容伸出手指,暗示這是第幾次死亡降臨,看得貧生直眨眼睛。

親啊,我雖然不知道,黑衣人是不是死神亦或是死神的代言人,但恐怖小說真不是這麼玩的。那個只有薛慕容能看到的黑衣人向他伸出第一根手指進行暗示的時候,我就知道薛慕容沒事兒。不然,黑衣人影就沒有機會去伸兩根手指;如果不需要伸兩根手指,何必在第一次殺他時伸第一根手指?

這是我在小學就讀期間就能理解的邏輯。既然知道薛慕容沒事兒,那麼他馬上經歷的一切,就都失去了恐怖感。所有精彩的描寫,被黑衣人影伸了下食指,就搞成了狗血級。

其實,恐懼感是與生俱來的。前一段時間,在威爾·史密斯主演的《重返地球》中,看到一句名言:外界只是存在危險,而恐懼來自我們的想像。

死亡固然可怕,但比死亡更可怕的是未知的死亡方式。比如《死神來了》系列電影,我們始終看不到死神在哪裡,但是死亡的腳步就在我們身邊迴響……

所以,鬼魂現身了,和主角「互動」,那是動作片;鬼魂不現身,始終在讀者的想像中自發腦補,那才是恐怖片。

本書中,鬼魂現身太早了!才十幾章,鬼魂就顯形了,那作者兄弟就只好自己描寫了,讀者潛意識中與生俱來的恐懼感都退回意識深處,變成欣賞作者講訴的動作電影,這能嚇到人么?

不需要讀者想像,自己來講訴一切,不僅是恐怖小說,對於任何小說而言,都是最下乘的寫法。

要喚起讀者心中固有的恐懼感,有很多源自心理學的技巧。比如在薛慕容的心理感受方面,處在危險中的時候,一定拉長敘述的篇幅,就是拉長逃跑的距離,讓危險緩慢而又持續不斷的逼近,舉個例子說,那個用木棍擊打他後背的黑影來偷襲,木棍揮向薛慕容後背的時候,他要能感受到木棍帶起的風,感受到一種無形的力場刺激到背後皮膚的汗毛根根樹立……

為什麼要這樣寫呢,這叫把「客觀時間做以主觀化,並將之延長」。這是恐怖小說最常採用的技巧,因為角色在危險和恐懼中的時候,會對客觀時間感知錯誤,這是生理心理學的研究結果,恐怖小說大師們用來喚起讀者潛意識中固有的恐懼感。或者說,這種主客觀時間錯位的敘述方式,會喚起讀者心中關於恐懼的共鳴。

還有就是,噩夢、幻覺和真實世界的混淆。這是增強恐怖氛圍的技巧,而本書中,薛慕容的感受和判斷太真切,讀者跟著明了了真與假,虛幻和真實的差別,造成了故事的恐怖氣氛嚴重缺失。

另外,本書的敘述視角太固定了,只有薛慕容的視角。這對於恐怖小說是不可取的。恐怖小說就是要不斷切換視角,以便故弄玄虛,來營造和渲染應有的氛圍。

現在給作者提提建議。

本書最致命的弱點是,描寫不夠具體,太概括了。

隨便舉個例子,比如第五章的開始段落:「薛慕容猶豫再三,終於鼓足勇氣打開了盒子。屋裡頓時颳起了一陣怪風,伴隨著空氣中「滋啦啦」的爆破聲和奇異的香味。很奇怪,面對如此怪異的情勢,把木盒捧在手裡的薛慕容竟然一點都不害怕,就像一個孩子看一個奇幻的新事物。待一切歸於平靜之後,木盒裡的寶貝露出了廬山真面目……」

木盒中的那個護身符,是極其重要的情節線索,可是這段文字寫得毫無感覺,讀者快速閱讀時,一點兒應有的感受都沒有。

屋裡颳起了怪風,那風如何古怪?讓薛慕容哪裡感到不適?心中有何異樣?滋啦啦的爆破聲從哪兒傳來的?盒子中為什麼會傳出爆破聲?奇異的香味像什麼?怎麼個奇異法?

作者如此模糊的講述,只代表著一個狀況,就是作者心中對於這個場景也是模糊的,匆匆落到了文字上。

試問,這樣模糊的行文感受,怎麼喚起讀者的共鳴?

描寫要抓住細節,要讓讀者不經思考就能腦補出所描寫的場景,這樣才能在渲染恐怖氣氛時,嚇到讀者。

描寫場景,也不僅僅是視覺和聽覺,要把五感都充分調動起來。關於這種技巧,網上有很多課程,大神耳根甚至在他作品相關里都提供過類似資料,我就不贅述了。

第二個弱點是,死亡正在向薛慕容迫近,讀者卻感受不到他的「焦慮感」。不要告訴我薛慕容的心理素質超強,薛慕容的坐立不安,才是喚起讀者緊張感的必要內容。要多多使用短句、短語,讓薛慕容忙來忙去做各種事情,下一件事的所有準備工作都親力親為,藉此表現薛慕容的緊張和焦慮。

同時,可以採取兩種手法來增加情節的緊張度和懸疑度,比如,薛慕容他們去尋找六指瞎龍,到了山裡的某個地方卻發現沒路了,大家一籌莫展,這時李淵高深莫測地一笑,說「我有辦法」!可是,他只帶著大家瞎轉,問他到底在找什麼,李淵只是一笑了之……這就是手法一,書中人物知道問題怎麼解決,但讀者不知道,藉此釣讀者的胃口。

第二種手法,就是讓讀者知道問題怎麼解決,但薛慕容不知道,還眼睜睜地錯過了腳邊的「鑰匙」,讀者也會跟著著急起來。

還有就是,拿三件東西那段兒,為什麼要把異常的世界放到中午?渲染氣氛要在適當的環境里,祖先遺傳給我們的恐懼,主要有兩種:一是怕黑。因為黑暗中通常隱藏著未知的危險。第二就是恐高。

異常的世界,為什麼不是黑夜中,懸崖上空的弔橋?後面是怪獸廝殺,大家只能往前跑,而前方又有怪鳥來襲……場景不對,恐懼感就會大幅度減少。

渲染恐怖的氛圍,要寫出那種「揪心」的感覺,簡單說就是,薛慕容要在危險中不斷面臨選擇,而選擇的結果卻是未知,在糾結中危險不斷迫近,如果草率選擇,可能會更危險……這才是渲染氛圍。

而本書中,薛慕容要走的事件路徑,都是單線性的,也就是不需要選擇,只能向前走。這就失去了懸疑度和恐怖效果。

還有一個提示,這本書始終是「鬼嚇人」,這就顯得單薄了。其實,「人嚇人」和「鬼嚇人」要交織在一起才好。來自神秘世界的迷局,和人間的陰謀,共同籠罩在薛慕容的頭上,作品才顯得豐滿有肉,跌宕起伏。

還有一個提示,不能一直嚇唬讀者。要讓讀者的心靈有緩衝的鬆弛空間。鬼吹燈是這麼做的,進入古墓就開始嚇唬你,離開古墓就讓你的心靈休息。

最後告訴作者一個本書中的誤區:其實,屍體比鬼魂更嚇人。所以,急著把鬼魂搞出來殺人,就變成奇幻作品了。

嗯,貧生時間有限,一個多小時寫了三千字的評論,心中還有一些東西來不及擺出來探討。先這樣吧,以後有機會再進一步交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佟道功 的精彩文章:

道家秘法:隱仙派的無極丹道(一)
茉莉女孩的花茶夢

TAG:佟道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