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康熙皇帝有件高科技玩具,一般人不曉得,是一台手搖式計算機
康熙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閑暇之餘,他有個獨特的愛好——收藏新奇的寶貝,用現在的話來說,他是比較容易接受新鮮事物的時髦皇帝。在康熙眾多的寶貝中,有一件高科技的東西,但為何這件東西少人知道呢?您想要知道真正的原因,就讓小編給您從頭揭秘: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路,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
我國古代有很多著名的數學家,如北魏的劉微,他的代表作是《九章算術注》和《海島算經》;南宋的祖沖之,將圓周率精算到小數第七位;三國時代的趙爽,簡明扼要地總結出的古代的勾股定理。
正是因有這些優秀的數學家,我國古代的數學界才會創造出輝煌的成績。到了清代後,卻出現一個「奇怪」的現象,數學竟急速衰落,這究竟是為什麼?
在商代,我國創造出十進位記數方法,領先世界千年。到了周代後,古人為方便計算,直接創造出當時社會最先進的計算工具——算籌,這種計算工具,是由一根根長短不一的小棍組成的。北宋時期,隨著生活的需求,算盤正式登場。古裝電視劇中,我們會看到掌柜打算盤,收客人銀兩的有趣場景。
各位讀者看到這裡也許有個疑惑,算術工具和康熙有什麼關係。可小編卻想說,這兩者之間的關聯非常大。
康熙二十六年,海外的一批傳教士來華,並在清政府供職。康熙皇帝與其接觸時,便對西方的科學技術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在上班期間,傳教士曾用顯擺的語氣,向康熙介紹了歐洲的原始手搖計算機(巴斯嘉計算機和其改進型萊卜尼茲計算機)。
康熙非常聰明,每次聽講解時,他都會帶著清造辦處的大臣在旁聽。經過不斷的學習,清造辦處的大臣竟利用原始手搖計算機的原理,獨立地製作出十個位盤的盤式計算機。
清朝製作出的計算機,並不是歐洲計算機的仿製品,而是在其原有的基礎上,進行了創新,將最初只有的加減二法增加到加減乘除四法。由此,我們便能看出清代工匠的智慧,確實是非同一般。
按照正常情況上看,計算機的運算速度遠超於算盤,但為何清朝將其製作出來,卻沒有將其推廣,難道是經費有限嗎?還是其他的什麼原因?
康熙對西方科學技術有興趣,並不等同於完全認可。他命令清造辦將計算機製造出來,只為「不蒸饅頭爭口氣」。在康熙的思想中,計算機並不是運算工具,它只是一件,用來滿足好奇心的大玩具。
清代閉關鎖國,而國民整日為生計忙碌,大家都處在閉著眼睛看世界的狀態。當時的情形是:皇帝不重視,官府不提倡,百姓不關心。正因如此,清國的科技發展水平止步不前,各個方面也逐漸落後。
1722年,康熙去世後,手搖計算機便成為了他的遺物。目前,這十個手搖計算機被收藏在故宮,它不僅向眾人展示著清朝「畸形」的製造水平,更是一件讓人「唏噓」的清朝歷史的見證者。
※考古人員用7元買回一塊磚,它代表一段消失的歷史,竟是一級國寶
※陝西博物館有個五祀衛鼎,銘文破解一個歷史謎團,被稱為青銅史書
TAG:野史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