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中國人口負增長背後,是上億女性的默默「罷工」
來源 | 橙雨傘
ID | chengyusan666
作者 | 翩翩
最近,微博有個熱搜叫
「中國人口負增長」。
2016 年實行全面二孩政策後,2017 年出生不但沒有如預期般多出生 343 萬人,反而減少 63 萬人;2018 年不但沒有如預期一樣多生 79 萬人,全國活產數反而少了 250 萬人。
那麼,為什麼當今年輕人不願意生小孩呢?想要生小孩,到底要想清楚哪些問題?
我想,這篇文章會給你答案。
近日,一份《拯救中國人口危機刻不容緩 —— 中國生育報告 2019》以
2018 中國人口負增長
為關鍵字上了微博熱搜。
這份報告的研究團隊,是去年以 1500 萬高年薪入職恆大集團、引起全網討論的經濟學家任澤平所組建。
報告撰寫團隊連用了多個
前所未有
,來強調中國生育率下跌的嚴峻形勢:
中國生育率下降速度在國際上前所未有,
當前不僅遠低於 2.45 的全球平均水平,還低於 1.67 的發達國家水平。
如果僅看 1980-2015 年,則
中國人口老化速度前所未有
,該時期美國、歐洲、日本、印度人口年齡中位數分別上升 7.6、9.0、13.8、6.5 歲,遠小於中國的 15 歲。
我們預計中國將用約 22 年、即於 2023 年前後進入深度老齡化社會,再 10 年後即 2033 年前後進入超級老齡化社會,2050 年達 30%,
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
並且,由於人口基數大,
中國老年人口規模也是前所未有。
經濟學家和治理者眼中的生育率下降是危機,失去人口紅利對中國經濟當然是巨大的打擊。
最直接的影響是,現收現付的養老金體系很快就會出現支付能力不足的問題。
最終勞動力不足、以及基於此對產業帶來的結構性影響,會轉化成經濟壓力分攤到我們每個人的身上:
從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看,2017 年有 6 省
養老金入不敷出
,養老金撫養比(在職人數/退休人數)降至 2.65,有 7 個省的養老金撫養比已降至 2 以下。
圖片來源:微博
或許只有這樣,每個人都能感受到經濟上的切膚之痛,才能讓國家真正意識到,生育這件事巨大的公共價值。
多年來,千萬、上億女性在生育這件事上創造的價值、付出的代價一直是被無視的。
01
是時候重新為女性的生育工作定價
生孩子、帶孩子,實際是被劃分到無報酬且無地位的
私領域
工作——比不上
賺錢養家
來得重要。
於是,女性付出的生理代價、時間、精力、情感勞動、孩子對母親自我的吞噬、職場歧視、專業發展機會、社會地位……一直被視而不見,彷彿空氣和水一樣理所當然。
女性大多只能自己背負一切,靠對母職偉大、愛的信仰、以及對孤獨終老的恐懼,來說服自己忍耐、付出和承擔。
而社會則習慣於享受她們的勞動成果,卻沒意識到她們也會有厭倦、罷工的一天。
而當這種厭倦、委屈和拒絕積壓成勢,全國人口低生育率已經積重難返。
圖片來源:微博
沒有廉價的工人,就留不住大規模的製造業工廠;沒有廉價的母親,也就留不住中國經濟的人口紅利。
都是一樣的道理。
中國女性承擔了數代的廉價母職,如今只是默默地罷工、乃至辭職。
如果不是今天生育率如此之低,對經濟帶來了前所未有的損傷,國家這個龐大的機器、以及多年來受惠於人口紅利的經濟體和精英個體。
毫無疑問會繼續無視生育的價值,以及背後千萬普通女性所承受的不公正待遇。
人口負增長、生育率下跌、老齡化速度前所未有…… 在自我意識越來越強的今天,呼籲為國生娃是有點可笑,就好像老闆讓員工為公司奮鬥,但是不發工資只談理想一樣流氓。
只要父親在養育中繼續缺位,女性要付出更多的時間精力、企業要為女性員工生育承擔更多的成本、職場性別不平等無法緩解。
那麼生孩子對女人來說就永遠是一件不划算的事,願意做虧本生意的人只會越來越少。
是時候重新審視生育這份工作的公共價值、並重新思考分配製度了。
畢竟,發展是為了人,而不該讓人犧牲個體幸福來成全發展,那是本末倒置。
拋開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單一邏輯,生育率下降並非洪水猛獸,而是文化進步的必然結果。
02
生育率下降的根本原因
人口下降似乎已經成為危機,但是低生育率數字的背後,同時存在著令人期待的豐富性。
80 後、90 後、00 後們旺盛的生命力、個體意識和獨立思考的能力,都是不可逆轉的現代性的一部分。
從一線城市到縣城小鎮,千千萬萬人的婚姻觀、生育觀念正在發生紛繁複雜的變化,其中蘊含著多元生活方式的可能。
報告中也提到,晚婚晚育、單身丁克削弱了生育基礎。
育齡婦女規模已見頂下滑(這是歷史原因,歧視性的「一胎半政策」、出生性別偏好,都是今天性別比失衡、未來育齡女性規模下滑的諸多原因之一)。
其中,25-30 歲生育旺盛期婦女 2017 年約 7200 萬,預計到 2030 年將降至約 4100 萬,降幅約 44%。
圖片來源:微博
要知道,2015 年中國的單身女性(報告中用剩女)已經 600 萬了,這個數字還在持續增加。
那就是說,不僅主力育齡女性人數變少了,她們中間還有一大批人根本不想結婚。
而中國的生育是以結婚為前提的,即使結婚,又有相當一部分不想生育 ——
2003 年的一項調查表明,丁克家庭在深圳市戶籍家庭中佔比約為 10% 左右,且呈上升趨勢。
當然,和單身社會趨勢緊密相連的另一個問題是單身女性的生育權。這也是提高生育率的一個可操作、有意義的方向。
圖/建議使用的單身女性,而不是剩女一詞
應該說,從隨波逐流地繁殖後代,到懷疑、反思、做出不一樣的決定,這是思想更成熟的一代人。
他們不是迷茫、原子化的人口,而是有個體意識、懂得優化自我選擇的公民。
就像經濟的增速換擋一樣,不管主動被動,我們的人口看樣子也在轉型升級了,只不過陣痛過於劇烈,讓人一時不適。
03
懲罰性措施不如獎勵性措施
國家當然很著急,且已有所行動,開始催婚催生。
單身稅、全面二胎、離婚冷靜期…… 不過所有試圖促進生育的措施,最終還是要靠女性的子宮來落實。
而生不生,這個決策權正越來越多地回到女性自己的手中。
也就是說,哪怕我們是男權文化源遠流長的國家,為了緩解人口壓力,也必須考慮女性的權利和需求了。
作為一位 25-30 歲之間的、單身、也不怎麼想生育的育齡女性,我看到國家人口出現負增長這條熱搜,說實話第一反應是忍不住笑出聲。
想想曾經覆蓋全國一半人口的一孩半政策(編者註:指的是從 1984 年起採取的在大多數農村第一孩為男孩的不得再生,而第一孩為女孩的農戶在間隔 4 到 5 年後允許生育第二孩的彈性計劃生育政策。),女性曾經在法律上公開被當作半個人來對待。
而今天,這半個人組成的群體,卻成為備受關注、寄予厚望的主力育齡女性,承擔著緩解老齡化、盤活經濟的重任。
作為一個連延續自己 DNA 都不太在乎的小小個體,我們哪裡還會被為國生娃這種宏大話語所打動呢?
想讓人們為國生娃,還是得靠雙贏的舉措,尤其是對女性權益的保護。
減輕她們的成本,增加她們的收益,投入產出比合適了,自然就會有所緩解。
像法國積極推進家庭和工作的平衡,通過包括完善細緻的津貼體系、多樣化的托幼服務和打造家庭友好型企業氛圍等來實現工作和家庭的平衡,男女勞動參與率差距僅不到 10%,總和生育率接近 2。
而日本傳統性別分工激化工作與家庭矛盾,總和生育率停留在1.4左右。
其男主外、女主內性別分工較為普遍,職場性別歧視嚴重,在家庭和工作衝突下越來越多日本女性放棄結婚生育,1990-2015 年 50 歲以上女性終身未婚率從 4.3% 激增至 14.6%。
雪崩的時候,沒有一朵雪花是無辜的。
人口負增長的背後,
是每一位不幫忙帶孩子的父親,
是每一個暗中詢問女性求職者婚姻生育狀況的企業,
是每一個批准/執行一胎半政策的人員,
是每一個心心念念想要孫子的老人,
是強化性別分工刻板印象的大眾,
是每一個無意識對女孩說找個好男朋友比什麼都重要的普通人……
都不是無辜的。
老齡化與負增長,照目前情況來說可能難以避免。
如果治理者真的關心這個問題,還是要回到個體需求和生存狀態上,來考慮政策的制定。
END
*
作者:
翩翩,公關女/女權主義者/中國傳媒大學傳播學碩士。微信公眾號:橙雨傘(ID:chengyusan666)。轉載請聯繫作者授權。「
浮名總如水。拚尊前杯酒,一生長醉。
」
三百多年前的今天,清代詞人貴公子
納蘭容若
在22歲生日時為自己寫下了這句詞。人生如夢,但願長醉不願醒。
今日恰逢納蘭先生生日, 便給大家推薦這套書——
《納蘭詞》
。
拿到手就知道做這套書的人,應當是愛慘了納蘭先生又極富才華之人。
全套書收錄348首詩詞,全校注、圖解,插圖高清納蘭手簡10通、石濤精品畫作40餘幅,100個詞牌簡析;附納蘭經典詩作、品鑒藏畫、肖像、年譜、墓志銘等,全方位展示納蘭容若之詞·詩·書·畫·人。王國維、徐志摩、梁啟超、鄭振鐸推薦閱讀。
收藏、送禮,俱佳。
全景展現視頻,這個模特小姐姐跟87版紅樓夢裡的林黛玉似乎還有幾分相像。
??????點擊
閱讀全文
即可購買。
※北京精英瘋魔記:花3900萬,培養兒子成為統治者
※2019張傑未·LIVE巡演官宣起航 王者歸來繼續音樂巔峰
TAG:笨鳥文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