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寺碼頭與蕪湖的「碼頭文化」

寺碼頭與蕪湖的「碼頭文化」

蕪湖的寺碼頭南起沿河路,北至公安街,全長150米,寬2.3米,因連接吉祥寺和江邊碼頭而得名。民國時期,還有一座接佛寺,位於寺碼頭與下長街的連接處。

寺碼頭與蕪湖的「碼頭文化」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圖為上世紀90年代初蕪湖寺碼頭

蕪湖自古商業發達,1876年被闢為通商口岸後,米市遷蕪,碼頭貨物吞吐量很大,日夜喧鬧,並有警察維持秩序。當時寺碼頭的街道由麻石鋪就,街道兩旁聳立著磚木結構的兩層徽派民居。江浙、湖廣各地客商紛紛在此安營紮寨。茶樓、客棧、澡堂、雜貨鋪、各類手工作坊等,擠滿了一條街,商家門前五顏六色的幌子隨風飄蕩。街道上熙熙攘攘,人流如織。

寺碼頭與蕪湖的「碼頭文化」

寺碼頭可以說是過去蕪湖「碼頭文化」的代表。這裡除了東進西出貨,南來北往人,同時也是傳統文化交織的地方。光緒七年(1881年),寺碼頭就開設有「沈義興鐵花鋪」,專門鍛制鐵畫。當時外地來蕪湖的人,包括租界的洋人,從沒有見過鐵畫工藝,一時震驚不已,紛紛購買,或作為禮品贈送,或自己收藏,當時的蕪湖鐵畫已開始遠銷歐美。

寺碼頭與蕪湖的「碼頭文化」

圖為蕪湖鐵畫大師儲炎慶

蕪湖鐵畫大師、新中國鐵畫事業的開創者儲炎慶,早年就在寺碼頭的「沈義興鐵花鋪」學徒。由於以前多年的打鐵生涯,加上自己的刻苦學習,很快就掌握了鍛打、接火和疊形等鐵工技法,並能獨立鍛制鐵畫。

新中國成立後,儲炎慶繼承並發展了蕪湖鐵畫的鍛制技藝,使得這門傳統工藝得以延續。如今,蕪湖鐵畫不僅是我市最具代表性的文化藝術品,也是我國優秀傳統工藝美術的重要代表之一。2006年,蕪湖鐵畫鍛制技藝被列入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來源:蕪湖檔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