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業務成趨勢,閃銀賦能銀行突圍長尾市場
在利率市場化導致的利差大幅收緊、不良資產包袱嚴重、去槓桿等問題的衝擊下,中國銀行業整體利潤大幅下滑。多重壓力下,無論主動還是被動,對中小銀行而言,從困局中突圍已成當下必然選擇。這也給了類似閃銀這樣助力銀行數字化轉型的金融科技平台廣闊的機會。
得零售者得天下
當下零售銀行已成大勢所趨、業界共識。且不提傳統業務的萎縮,僅從機會著眼,隨著中國經濟和社會轉型,以及中產階級為代表的富裕階層興起,普遍性的消費習慣的改變,個人客戶的金融需求不斷增加。而大數據、雲計算、物聯網等新技術突飛猛進,提供了快速、普及且低成本的各種途徑,使風險管理基礎上的個人金融服務需求成為可能。
也因此,曾經因成本高見效慢而被「嫌棄」的零售業務得以被重估。相較公司客戶,零售客戶從集中度上來看風險小,資金具備良好的流動性和穩定性。這些都使零售業務成為銀行業的新寵。
實際上,從全球看,發達國家和地區的商業銀行的零售業務佔比通常在50%以上,而這個數字在我國是不到1/3。很多城商行的零售存款佔總存款比重僅為10%-20%,發展空間巨大。麥肯錫《中國銀行業轉型與創新系列白皮書》預計,到2020年中國零售銀行業務整體規模將達3.2萬億人民幣,中國將成為僅次於美國的全球第二大零售銀行市場。
熱潮之下,享有「零售之王」之譽的招商銀行,在近幾年來不斷採用用戶下沉策略,持續擴大客戶群;零售銀行的後起之秀平安銀行,正攜全面的產品線,飛速發展。其他包括浦發、工商、中信、民生等,也都把零售業務作為轉型的發力點。
以數字化攻克長尾
實際上,零售銀行瞄準的是小微企業或個人用戶,以過往銀行業的觀點看,正是二八定律中的「八」,也就是長尾人群。這部分人群有著很強的金融服務需求。囿於資金、技術、風控等限制,在這場新的競逐中,中小銀行很難觸達這部分人群,更不要說對其做到精準把握。
選擇與金融科技公司攜手成為新的突破口。據不完全統計,僅2018年上半年,與金融科技公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的銀行已達11家,希望通過合作夥伴賦能,增強銀行自身的金融科技能力。
閃銀的大數據處理全流程
金融科技的先行者閃銀也成為銀行青睞的對象。在長尾用戶的獲取層面,這個國內第一家基於機器學習技術的金融科技平台,藉助B2B2C模式,幫助銀行提高服務用戶的效率,優化老用戶體驗,留住存量用戶。同時將自身的用戶與傳統金融機構對接,為後者帶來了全新客群。5年多來,閃銀已經幫助超過80家金融機構完成了4000萬用戶的交易。
在風險管理上,閃銀依託海量互聯網信息,打造了3R模型,即Rules(規則)、Rank(排序)、Regression(回歸),銀行不僅最快2秒即可獲取用戶資信狀況,在此過程中,還平均降低了70%以上的欺詐風險,以及40%以上的壞賬率。
隨著客戶需求向智能化、個性化轉變,將新科技、新技術應用到零售業務,為客人提供更便捷舒心的體驗成為大勢所趨。藉助閃銀等金融科技平台,將產品和服務、用戶及場景轉移到線上,實現整個業務流程的全面再造,打造差異化的競爭優勢成為可能。
※榮耀周年慶颳起科技生活風 智能新品驚喜四重奏
※博世引領物聯網創新發展 為未來交通和智能家居打造互聯解決方案
TAG:天極數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