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未來7年只買15架,蘇-57怎麼了?

未來7年只買15架,蘇-57怎麼了?

【觀察者網風聞社區原創 轉載請聯繫授權 文/胡謅施佬】

1月18日,俄羅斯國防部確認,兩架俄羅斯空天軍的蘇-34戰鬥轟炸機在韃靼海峽上空的訓練中發生剮蹭事故,事故造成一架戰機墜毀,機上兩名飛行員跳傘後一人獲救,一人至今下落不明,另一家蘇-34戰機一台發動機受損,並在阿穆爾河畔共青城機場成功降落。事故發生以後,俄羅斯空軍宣布所有現役的蘇-34戰機全面停飛。

開年就摔一架蘇-34,這2019年真是不吉祥

從事故角度看,事發當時的兩架蘇-34正與其他5架蘇-34一道進行編隊訓練,出現空中剮蹭這樣的意外雖然罕見,但也遠不至於要「定體問,我陷思」,事後俄羅斯空天軍停飛蘇-34機隊的操作也算常規,按照道理說,只要時候調查確定事故不是因為飛機本身的故障導致,那麼這次事故除了讓俄軍損失了兩架蘇-34(單發迫降那架未來可以修復)之外,估計也不會產生更大的影響。

列裝數量過百架的蘇-34已經是俄軍極為重要的對地打擊力量

按理說這次剮蹭事故中俄軍飛行員的處置能力還是很強的,從韃靼海峽上空發生事故之後,其中一架受損的蘇-34靠著單發飛行了超過350公里並且順利降落,也體現出這款戰鬥轟炸機相當不錯的飛行性能。

作為正兒八經的輕型轟炸機後代,蘇-34的生存力還是很好的

不過對於俄羅斯空天軍來說,新年就出這麼個一等事故,顯然不是個好兆頭,而從其他的事情來看,不得不說,俄羅斯空天軍的2019年,可能有點糟心。

比如俄軍今年要被迫接裝4架還用平板縫隙天線的米格-35……

這其中主要的點,可能就在於蘇-57這種對於俄羅斯空天軍關鍵性的裝備投產和服役的延遲上。作為一款2010年1月29日就進行了首飛的第五代戰鬥機而言,蘇-57到現在已經有10架不同狀態的原型機投入了試飛工作,即使考慮到有原型機要作為「產品30」的按照試飛的飛機數量來說,這個數字用於讓飛機定型應該說是完全夠用了。

蘇-57都已經能給葉戈羅夫大侄子表演四機編隊,說明試驗科目應該也搞得七七八八了

從試飛時間來算,蘇-57要比殲-20早了差不多一年,雖然中間有5號原型機在2014年6月因為發動機起火燒毀後半機身,導致該機花了一年多的時間進行修復,並且因為挪用了6號原型機的不少零件,順便耽擱了後者的裝配進度。但是整體的試飛時間仍然可算相對充裕。特別是考慮到蘇-57的構型技術和傳統的蘇-27系列相比還有不少的繼承性,而且俄羅斯面對的北約國家五代機壓力也不比中國小到哪兒去,理論上俄軍也應該將該機「從速定型服役」。

5號原型機的燒毀在當時是一個大事,但整體上不至於太影響蘇-57的試飛進度

但是目前的情況來看,俄羅斯空天軍已經簽訂的合同雖然包括了蘇-57的量產機型,但按照俄羅斯塔斯社的說法,2019-2020年的兩年時間裡,俄軍要交付的蘇-57數量是——2架。也就是說,2019年交付一架,2020年再交付一架。

這都要定型量產了,跟2010年造原型機似的一年一架誰受得了啊

這個數量無論如何也實在是太少了,俄軍自然不可能指望著這兩架蘇-57來「撐起俄羅斯天空的保護傘」,所以俄軍自然是需要有更多的後續訂單,不過按照塔斯社的報道,這後續訂單現在根本沒定,而是「按照計劃於2020年簽署」的後續13架蘇-57訂單。且不說這2020年簽署的訂單要到什麼時候才能投產交付(俄羅斯自己的說法是簽合同之後5年交付,差不多一年2-3架),光是這「計劃簽署」的口氣就讓人好不了了。

一說「計劃簽署」,大伙兒都擔心俄羅斯會不會沾染點三哥的毛病

特別是考慮到施佬一直開玩笑的所謂「毛子三哥化」的費拉趨勢,兩年之後俄羅斯能否足額保障簽署這項訂單,現在還真是難說。

航空業不好說,這造船業上,三哥「十年磨一艦」的功夫,毛子可是學了七八成了……

不過這13架訂單還不是純粹的量產訂單,因為在塔斯社的消息里還有這麼一句:「這13架中的部分要裝備第二階段的發動機」。這倒也算是部分證實了一個之前傳聞已久的說法,那就是俄羅斯對於目前使用「第一階段發動機」的蘇-57的性能並不滿意,可能會在少量採購之後直接跳到「完全體」的蘇-57上去。

「第一階段」蘇-57的數量,在理想情況下可能就只有10架來去

目前的蘇-57原型機里,除了正在測試「產品30」的2號原型機之外,其餘的飛機理論上使用的「第一階段發動機」都是被稱為AL-41F1(或者更常見的稱呼「117」)的渦扇發動機,按照俄羅斯自己的宣傳材料,這款發動機最大推力147KN,重量還比普通的AL-31F減重了,因此其推重比雖然還沒法追上美國人的水平,但是在全世界的戰鬥機渦扇發動機里也算是性能不錯的。

「產品30」從曝光到上樣機的速度之快,表明俄國人也是保密了很久了

至於「第二階段產品」的「產品30」就比較撲朔迷離了,按照目前的說法,這種發動機的最大軍推至少有98KN,最大推力則可能達到178KN。老實說,這個數據其實特別像網傳各種渦扇15性能指標的上限產品(實際上這個指標真的也是過於高了),如果「產品30」真有這樣的表現,且現在就已經達到了裝機試驗的進度,那麼如果一切順利,再過3年左右的時間,確實也能夠趕上在這13架訂單的最後1-2批,把達到定型狀態的「產品30」裝到量產型蘇-57上,使得該機在飛行性能上達到最初設定的理想目標,還是挺有希望的。

無論如何「產品30」比現在的「117」要強那是肯定的

當然,這期間少不得要折騰折騰蘇-57的這些原型機。不過如果2025年左右俄羅斯能搞定蘇-57完全體的平台,那麼該機在俄式作戰體系下對抗北約五代戰機的行動,也不能說是毫無希望。

美軍雖然,那不是還有拖後腿的嘛

唯一的問題是,這意味著未來的5-7年里,俄羅斯空天軍實際上仍然處於沒有整建制的五代機部隊的狀況中。即使按照最順利的情況,2025年以前俄羅斯空軍也只會訂購15架量產型蘇-57戰機,這其中還可能有3-6架是使用「產品30」發動機的新型號。按照一型新戰機的服役順序,這些戰機自然應該優先配屬利佩茨克航空訓練中心——1985年蘇-27剛剛入役時,正是這裡的第4作戰訓練中心接裝了首批的12架蘇-27,為後續的幾個殲擊機團提供了換裝培訓。

像831團這樣先期換裝蘇-27的部隊,也得去利佩茨克學習蘇-27改裝

如果使用「產品30」的新款蘇-57一切順利,那麼在頭幾架交付給利佩茨克之後,2026年開始生產的蘇-57應該就能裝備作戰部隊了,如果俄羅斯的經濟情況足夠寬裕,加上蘇-57增產順利的話,到2030年左右,俄軍將至少擁有1-2個裝備蘇-57戰機的殲擊機團可供實戰——這差不多是按照俄羅斯目前規劃最樂觀的狀況。

這樣說起來好像一點也不樂觀的樣子……

對比一下,殲-20在2017年開始列裝部隊,2018年開始列裝空軍作戰部隊,2019年,大家已經能看到換裝殲-20的部隊返回自己的場站開展訓練……按照這個速度,雖然殲-20目前的狀態(以及使用增推板「太行」的狀態)在飛行性能上還與其預想的「完全體」有不少差別,但從現在到2030年,解放軍不僅有至少10年的時間推進殲-20」A狀態」的量產,還能同步進行殲-20升級動力的測試,並且及時將「B狀態」投入量產——以2030年為節點,二者屆時保有的戰機數量的差異,顯然是一望便知。

嗯……A狀態的殲-20,那也是殲-20啊

當然,這一數量差異背後展現的,並不僅僅是俄中兩國在航空工業戰機研發技術實力或者決策水平上的高下,而是兩國作為世界一流空中力量,其背後支持的綜合國力之間的差異。對於五代機領域的角逐,這才是未來不同國家能夠產生分歧的關鍵之處。

以上內容為用戶在觀察者網風聞社區上傳並發布,僅代表發帖用戶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的精彩文章:

西藏軍區炮兵列裝新型車載加榴炮:維護西部邊境安全
中國海軍第七艘071綜合登陸艦下水 或命名為武當山號

TAG:觀察者網軍工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