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中醫 > 金伯華火針結合毫針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經驗

金伯華火針結合毫針治療三叉神經痛的臨床經驗

王俊霞,付 星,趙新雨(北京市朝陽區中醫醫院針灸科)

金伯華(1933—),是第五批全國老中醫藥專家學術經驗繼承工作指導老師,北京市中醫藥「薪火傳承3+3工程」金伯華名老中醫工作室指導老師,2017年榮獲「首都國醫名師」稱號,1992年起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金老現已年逾八旬,從醫60餘年,臨證經驗豐富,擅長針、灸、葯並用治療各種疑難雜症。

三叉神經痛,是一種以病變側三叉神經分布區域內反覆發作的陣發性、短暫、劇烈的疼痛為特徵的疾病,中醫稱之為「面痛」「頰痛」或「面風」[1-2],患發本病的患者,疼痛難忍,給其日常生活及工作帶來諸多不便。三叉神經痛往往難以治癒,目前西醫治療方法主要有藥物治療和手術治療,藥物不良反應大,手術又有一定的風險,治療均有局限性[3]。中醫治療以中藥和針灸為主,有良好的治療效果,尤其針灸療法因其無不良反應、療效好越來越受到關注[4-6]。金伯華教授運用火針結合毫針治療本病,取得了很好的臨床療效,現報告如下。

1 經絡辨證為綱領,辨經取穴施火針

經絡辨證,是以經絡學說為理論依據,對患者的癥狀、體征進行綜合分析,以判斷病屬何經、何臟、何腑,並進而確定病因、病性及病機的一種辨證方法[7]。

針灸臨床中,不僅要辨病、辨證,更要辨經[8]。經絡辨證是針灸學科的特色與優勢,但目前在針灸臨床中忽視經絡辨證應用的現象比比皆是,這極大地影響了針灸的臨床療效,制約了針灸臨床的發展。這種辨證論治的現狀受到了越來越多的針灸專家的關 注[9],眾多針灸學者強調在針灸臨床中要重視經絡辨證,並呼籲儘快構建系統、完整的經絡辨證體系[10-12]。金老認為經絡不僅是我們治療疾病的「武器」,更是我們診斷疾病的「利器」,所以尤其應該重視經絡辨證的應用。

面部為一身陽經之會,足三陽經筋結合於頏(面顴部),手三陽經筋會於角(頭角部)。金老認為,治療三叉神經痛首先要根據面痛的部位進行準確的經絡辨證,明確了病變的經絡,對相應病變經絡進行調整,方能有的放矢。

(1)眼支痛:疼痛部位多分布於頭頂前部、前額、上瞼及鼻根部,根據經絡辨證為足太陽膀胱經和足少陽膽經病變。火針取穴:攢竹、陽白、頭臨泣、太陽、扳機點。

(2)上頜支痛:疼痛部位多分布於下眼瞼與口裂之間、上唇、上頜牙齒和齒齦等處。根據經絡辨證為手足陽明經病變。火針取穴:四白、迎香、口禾髎、扳機點。

(3)下頜支痛:疼痛部位多分布於耳顳部、口裂以下的皮膚,以及下頜部的牙齒及牙齦。根據經絡辨證為足陽明胃經和手太陽小腸經病變。火針取穴:頰車、地倉、大迎、承漿、顴髎、扳機點。

火針刺法:碘伏常規消毒穴位,將火針置酒精燈火焰外焰上燒至紅亮,每穴快速點刺3~4下,速進疾出,不留針,隔日1次,10次為一療程。扳機點火針點刺方法:找到疼痛的中心點,點刺1針,周圍點刺4針,並在疼痛放射的方向上點刺2~3針。

火針療法是利用一種特殊材料製成的針,將其在火上加熱,燒紅後,迅速刺入人體的一定穴位或部位以達治病目的的一種療法[13]。其治病機制在於溫熱,人身之氣血喜溫而惡寒,溫則流而通之。火針療法藉助火力,激發經氣,調節臟腑,從而使氣血調和,經絡通暢。

金老強調火針治療三叉神經痛時要做到「紅」「准」「快」,才能獲得良好的療效。「紅」是指針體要在酒精燈火焰外焰上燒至通紅時,方可迅速刺入穴位。針體通紅時施術,火針穿透力強,阻力小,並能縮短進針時間,減少患者痛苦。「准」是指穴位要定位準確,因火針進針後不能再調整位置,因此要取得良好的療效,進針時務必選准穴位。「快」是指進針及出針均要快,可減少患者的痛苦,這要求施術醫生平素要練好指力和腕力,以求速進疾出。另外,面部針灸時選針要細,以防引邪入經。

2 詳審病因辨臟腑,辨證論治施毫針

在火針治療的基礎上,金老還注重根據臟腑辨證、氣血辨證等辨證方法對三叉神經痛加以辨證分型,辨證取穴施以毫針治療,以求「整體治療」及「治病必求其本」。

「治病求源」,是金老的主要學術思想之一。金老強調,治病必須追其根,究其源,求其本,方能辨證得體,立法合證而取效。所以,在臨證時,金老尤其重視「審證求因」,為了做到詳審病因,往往不拘泥於單一的辨證方法,而多是靈活運用經絡辨證、臟腑辨證,將兩者相結合,又各有側重,從而達到「求源」的目的,進而指導立法、取穴。

金老認為,面痛發病,風、火、寒邪是外因,肝腎不足、氣虛血瘀是其發病的內因,內外因相互作用導致面痛,而內因往往是發病的主要因素。巔頂之上,唯風可至,外感風寒之邪,風寒之邪襲於面部經絡,寒性收引,凝滯經脈,氣血閉阻,遂致面痛;或因風熱毒邪,浸淫面部,影響經脈氣血運行而發麵痛。精神因素在面痛的發病中也佔有重要地位。七情過極,郁久化火,致肝火上炎至面部經絡,或腎陰不足,肝陽偏亢,引動內風,上竄面部作痛;素體脾虛,或平素嗜食肥甘厚味而致脾虛,或年老正氣虧虛,氣虛則運血無力,日久致血液瘀滯於陽經所行面部發為面痛。

金老認為在臨床中面痛主要有風寒襲絡,風熱襲絡,腎陰不足、肝陽上亢,氣虛血瘀,肝火上炎5種常見證型,詳述如下。

(1)風寒襲絡型:治以祛風散寒、通絡止痛。處方:風池(瀉)、風府(瀉)、健側合谷(平補平瀉)、患側列缺(平補平瀉)。風池為足少陽膽經穴,是祛風止痛之要穴,可疏泄風邪、平息外風;風府為足太陽經、陽維脈和督脈的交會穴,可搜腦府之風邪;合谷為手陽明經原穴,列缺為手太陰經絡穴,聯絡手陽明經與手太陰經,配以合谷,共奏疏利陽明之功。

(2)風熱襲絡型:治以疏風清熱、通絡止痛。處方:大椎(瀉)、曲池(瀉)、健側合谷(平補平瀉)、患側列缺(平補平瀉)。大椎為督脈經穴,《針灸甲乙經》記載:「三陽、督脈之會」,刺之可瀉熱;曲池為手陽明大腸經之合穴,可疏散風熱之邪;健側合谷配患側列缺以疏利陽明之經。

(3)腎陰不足、肝陽上亢型:治以益腎平肝、降逆通經。處方:太溪(補)、太沖(瀉)、健側合谷(平補平瀉)、患側列缺(平補平瀉)、曲池(瀉)。太溪為足少陰腎經之原穴,針以補法,以達滋補腎陰之功;太沖為足厥陰肝經之原穴,針以瀉法,以達平肝潛陽之力,補太溪、瀉太沖,共奏補腎平肝之功;健側合谷配患側列缺以疏利陽明之經;瀉曲池以達瀉熱之力。

(4)氣虛血瘀型:治以健脾益氣、活血通絡。處方:公孫(補)、足三里(補)、中脘(平補平瀉)、支溝(瀉)。公孫為足太陰脾經之絡穴,別走陽明,配足三里,有健脾、益氣的作用;脾與胃相表裡,若脾氣虛,則可取胃之募穴中脘針刺,以健脾和胃、益氣;支溝為手少陽三焦經經穴,針用瀉法,可清利三焦、活血通絡。

(5)肝火上炎型:治以平肝息風。處方:太溪(補)、太沖(瀉)、足臨泣(瀉)、蠡溝(瀉)、中脘(瀉)、曲池(瀉)、三陽絡(瀉)。肝與膽相表裡,根據「表裡配穴法」之「表裡配合」,太沖、蠡溝配足臨泣,均用瀉法,共奏平肝瀉膽之功;中脘、曲池、三陽絡共用,針以瀉法,以達瀉火之力;太溪穴施以補法,以防瀉之力量過大,損傷元氣。本方重用瀉法,為防止瀉之過,兼施以補法,體現了金老臨床中重視針刺手法的學術思想。

3 祛邪扶正有先後,施針重序分上下

針刺順序是針灸取效的關鍵因素之一[14]。對於疼痛範圍大,持續時間長,或伴有面肌抽動者,金老認為多為腎水不足、肝風內動所致,在臨床中對於此類三叉神經痛患者在毫針治療時,多採用上病下取的治療方法,並且強調要先針刺身體下部的穴位,如太沖、太溪等穴,然後再針刺身體上部的穴位,可以起到先引邪下行的作用,很多患者往往在瀉太沖、補太溪後,面痛的癥狀會立即緩解。金老認為,「頭為清竅」,不能受任何外邪侵擾,所以治療頭面部的疾病時,注重針刺順序,邪隨氣行,先引邪下行,再予以扶正,往往能收到奇效。

4 典型病案

患者,男,52歲。初診日期:2014年10月31日。主訴:偶發右側鼻翼旁疼痛7月余,加重1周。病史:7個月前在洗臉時出現右側鼻翼旁一過性放射性疼痛,疼痛劇烈難忍,於外院診斷為三叉神經痛,給予卡馬西平止痛對症治療,未見明顯緩解,疼痛仍時有發作。近1周因熬夜、飲酒後面部疼痛加重,放射至右眼內眥,疼痛呈刀割樣灼痛,劇烈難忍,每次持續約1 min,納好,寐欠佳,二便調。查體:神清,精神不振,面色淡白,面紋對稱,疼痛發作時手掩右面,舌紅、苔薄黃,脈弦緊。中醫診斷:面痛(腎陰不足、肝陽上亢)。治則:益腎平肝,降逆通經。予火針結合毫針治療,火針取穴:四白、迎香、口禾髎、扳機點;操作:火針灼紅後,準確、迅速刺入穴位,每穴快速點刺3~4下,速進疾出,刺畢以干棉球壓穴位4~ 5 s。毫針取穴:太溪(補)、太沖(瀉)、合谷(平補平瀉)、列缺(平補平瀉)、曲池(瀉)、足三里(補)、三陰交(補)。隔日1次,每周治療3次,10次為一療程。治療1次後,患者右側面部疼痛明顯緩解,僅夜間偶有燒灼樣疼痛。治療2周後,患者面部疼痛已明顯減輕,每日發作1~2次,程度較輕。停火針治療,繼續毫針調理。囑患者忌煙酒,慎起居。經2個療程治療,患者面部疼痛消失。隨訪半年,未再發作。

5 小結

經過半個世紀的針灸臨床實踐和研究、發展,針刺具有鎮痛作用已得到了國際針灸界的認可。金老治療三叉神經痛,在診斷上,靈活運用經絡辨證、臟腑辨證等多種辨證方法,辨經與辨臟腑相結合,辨證精細,因證設法,針隨法用;在治療上,火針與毫針相結合,經絡與臟腑並調,在毫針治療時,又強調針刺順序,先下後上,以達到先祛邪後扶正的目的。

金老在臨床中經常告誡我輩,針灸治病廣泛,要想取得好的臨床療效,必須謹遵中醫之「辨證論治」及「治病必求其本」大法,綜合運用針刺手法,如此,方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選自2018年6期《中國針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傳承中醫 的精彩文章:

兒童哮喘來襲 家長該如何應對
針刺治病原理

TAG:傳承中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