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文:張樹華

當代中國的改革堪稱世界歷史上的偉大奇蹟。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並認真總結經驗和啟示的同時,我們也應想到:改革再出發,今後道路上會面臨哪些問題和阻礙?對此,去年底中央"深改組"會議上明確指出,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關鍵是找准問題、抓住問題、解決問題。要提高改革效能,切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1,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是重大阻礙

回頭看,40年中國改革開放歷程,就是破除形形色色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的過程。當下,不少基層幹部群眾反映,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仍然是新時代改革實踐中常遇到並也必須破除的最重大阻礙。

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光說不練,使改革空轉。6年來,中央率先垂範,先後出台改革文件1600多項。但再好的改革政策如果不能落地,也只能是空轉。有的領導幹部一針見血地指出,那些空對空、不解決問題的工作就是官僚主義;任何不解決實際問題的改革都是形式主義。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反四風"後,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整體上受到壓制,但又有所反彈。一些地方和部門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出現十多種新花樣、新變種。以文件落實文件、復讀機式落實、複印機式改革,成就了一大批"會議精、鍵盤俠",那些敢打敢拼、引領潮頭的實幹家和改革家少見了。而我們所經歷的改革開放40年歷程表明,改革也好發展也罷,都是要干出來的。紙上談兵於事無補,甩開膀子加油幹才能見實效。

二、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拖累改革、扭曲大政方針。強力反腐、環保督察、精準扶貧都是黨中央的大政方針。但因形式主義作祟,在具體執行中不走心不用心,導致與原有政策或相互矛盾、或前後不銜接等問題。一些政策在執行過程中被層層加碼,過急、過火,結果是好初心走了形變了樣。

與中央改革和"放管服"的精神相悖,一些部門和地方出台的約束性、審核類管制措施愈來愈多、越來越細,對下級考核的種類和形式越來越多,對下級和企業檢查的手段不斷翻新、花樣層出。一些掌握實權的部門對下級幹部職工要求過多、過嚴甚至過狠,造成行政和社會成本過高。處處設卡,營商環境變壞,挫傷投資興業的積極性,遭到一些企業或部分民眾的反感或抵觸。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消耗改革動力、敗壞改革名聲。一些人曲解從嚴治黨、規範黨內政治生活的內涵,導致形式主義回頭,學習和實踐相脫節、出現"兩張皮""不搭界"現象。一些地方在管理中過度追求程序主義和技術規制,出現以"管制過度、規制主義和欄杆文化、柵欄思維"為特點的新官僚主義。老百姓深感:門好進了,臉好看了,就是事依舊不好辦;決心在嘴上,行動在會上,落實還是在紙上;只有唱功,沒有做功……

上級部門加強對基層部門的督查考核,這是必要的。基層幹部如何在實踐中探索一個良性互動的機制,也頗為緊迫。在現實層面,管制越多、約束越多,有可能使一些幹部愈發不敢放手幹了。一些地方基層幹部隊伍中出現一種既不被上面信任、又遭周圍懷疑和群眾無視的焦慮心態。結果,像上世紀80年代那樣活躍在一線敢闖、敢幹的實幹家、改革家們難以湧現。

四、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導致社會僵化、治理失效。在權責不配、紀律高壓、壓力層層傳導的效應下,行政末梢的責任主體憂恐出事,害怕承擔責任。一些官員熱衷於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不能真抓實幹。官場"擊鼓傳花"遊戲蔓延,"拖""欺""壓""推"現象屢屢發生。遇事扯皮、新官不理舊事,消極怠工和不作為現象蔓延。一旦小事被演變成大事,問題變成難題,最後由上級來買單。這類問題會導致什麼樣的嚴重後果,歷史上有過深刻的教訓,足以令人警惕和引以為戒。在大局已定的情況下,打通毛細血管對改革效果至關重要。

2,需要更多一線改革者和實幹家

比較和研究世界上一些大國的改革發展歷史表明,制度決定成敗,道路決定興衰,路線關乎國運,政策關乎民心。

偉大的改革必然破舊立新、興利除弊,必然順應規律和引領潮流,也必然要敢於向世界敞開胸懷、迎接歷史挑戰。歷史經驗告訴我們,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勇敢地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阻礙,中國共產黨人一貫倡導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仍然是當今改革與發展的獨門絕技和必勝法寶。新時代新征程需要全黨全國上下凝心聚力、齊心合力加油干。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首先要相信廣大幹部群眾,尊重基層幹部群眾的首創精神。改革開放40年來,中國之所以取得歷史性成就,正是廣大幹部群眾努力奮鬥的結果,是廣大幹部群眾發揮首創精神的結晶。新時期新任務新偉業,更需依靠絕大多數幹部群眾,更需最大限度調動和發揮他們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力。

二是增強改革動力機制,將"要我改革"變成"我要改革"。政策設計既要全面徹底,更要科學和精準,力戒"上下一樣粗",防止改革被稀釋、被淡化、被形式化。一些地方用"複印機"落實頂層設計的改革,基層幹部收到大量文件都沒時間消化,結果適得其反,好的構想成了盆景,被束之高閣,無法得到落實。

中國之大,發展水平不均衡,方方面面問題複雜多變,各地情況千差萬別。政策設計既要全面和統籌,更要因地制宜、有針對性。推出改革新舉措,要找准真問題,出實招,施良策。應善於從高處著眼,從低處細節著手,防止改革文件不接地氣,各級官僚如果盲從領導喜好,照葫蘆畫瓢,最後撿了芝麻卻丟了西瓜。

三是恩威並施、獎罰分明。對一線幹部要劃紅線、立規矩,既要求他們在政治問題上站穩立場,又要在具體工作中鼓勵他們解放思想、敢闖敢幹。中國古代治吏,就講究恩威並施、賞罰分明,現在管理幹部,又何嘗不是如此。

權威|張樹華:一些官員熱衷吹喇叭抬轎子,只會花拳繡腿!

四是完善官員考核機制。"時間是金錢,效率是生命""空談誤國,實幹興邦",這些都是40年前在改革開放一線最響亮的口號。新時代新任務,有必要看清哪些是只會假大空和慣於吹喇叭、抬轎子的機會主義者,同時也要保護那些勇於開拓、奮發有為,能夠干實事、干好事的一線實幹家和改革者。

一些基層幹部反映,現在幹事要"萬無一失",因為"一失萬無"。要想讓一線幹部解難題、謀發展、幹事業,不能吹毛求疵、處處設卡,讓其縮手縮腳、無所適從。要給開拓進取、真抓實幹的幹部"上保險",構建真正管用的容錯機制和褒獎激勵機制,讓戰鬥在改革發展一線的實幹家、改革家能安心、有信心、有心氣兒、有幹勁兒。▲(作者是中國社會科學院信息情報研究院院長)

本文首發於環球時報1月22日1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環球風雲補壹刀 的精彩文章:

俄羅斯專家呼籲對中國「留一手」,我們該怎麼看?
獨家|能別再猜張柏芝三胎生父了嗎?反正不是你!

TAG:環球風雲補壹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