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俗語:「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有何深意,父親為何不能進?

俗語:「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有何深意,父親為何不能進?

俗語:「官不入民宅,父不進子房」,有何深意,父親為何不能進?

中華民族擁有著源遠流長的歷史文化,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之中沉澱了許多珍貴的財富。我們的先輩老祖們根據自己的實際經歷為我們總結出了許多發人深省的道理供後世的我們參考。而俗語則是凝聚老祖宗們智慧結晶最鮮明的方式之一。

筆者接下來要為各位介紹的就是一句俗語「官不入民宅,父不如子房」。這句話單就字面意思來看就是說:官員不要進入民眾的房屋,父親不要進入兒子的房間里。

看到這裡,相信有不少人會記得疑惑了:只有親近民眾,才能知道民眾真正想要的,那為什麼官員不能進入民眾的房屋裡呢?而父母含辛茹苦的把自己的孩子養大,為什麼連孩子的房屋都不能進去呢?這究竟是何道理?我們接著往下看。

我們先來看看前半句「官不入民宅」。在我國古代,實行的是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皇帝是一個國家最高的掌權者,掌握著這個國家所有民眾的身家性命。對於普通老百姓來說,皇帝是神秘、強大、暴虐、不可侵犯的。封建的王權本身就自帶著神秘的色彩,普通的民眾對其自然就是誠惶誠恐。

然而不單單如此民眾們懼怕的不是之後皇帝,還有官員――皇帝的「爪牙」。如果說皇帝對於老百姓來說是大魔王的話,官員就是大魔王的小嘍啰。對於魔王來說,嘍啰不值得一提但對於平民來說,那也是洪荒怪獸般的存在。

官員一旦進入民眾的家中,他們必然是擔驚受怕的。他們深怕自己是犯下了什麼錯,或者說是自己即將做了什麼而惹惱了官員們。所以這句話說的應該是百姓們不希望官員進入自己的家中。

而「父不入子房」說的就是父親不能進入自己兒子的房間里。為何古代的人們要這樣說呢?筆者個人認為大概是因為以下的原因。人們常說古代的民風並不開放,其實這話說的並不準確。古代的某些時期民風開放的是我們這個時代都比不上的。古代有很多隱私的東西,比如說亂倫、禁臠什麼的,有的尺度甚至超出你的想像。

而不讓父親進入兒子的房間,其實說的是不讓父親進入已經結了婚的兒子的房間。不是什麼別的原因,只是為了避嫌。尤其是在一個「部落」里,如果傳出了父親進已婚入兒子的房間里這樣的流言蜚語,人們的風涼話會直接讓這個家庭無臉面再在這裡生存下去,而且還影響的整個家庭的安定。

流言這個東西有時候真的可以殺人於無形之中。有些人常說做自己的事,不要管其他人怎麼看。但真正做到的人其實很少,只有那些內心足夠強大的人才能不為別人的話而煩擾。

對待流言蜚語,很多人都是無能為力,嘴長在別人的身上,我們其實根本就做不了什麼。想必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讓流言被扼殺在萌芽階段吧。

各位是怎麼看待這句話的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子夫歷史 的精彩文章:

鬼谷子:老實人若是不會說話,記住這三個說話之道,就能有效改善
古籍中記載,人一輩子有「四不鬥」,讀懂其中深意,就會有番成就

TAG:子夫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