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尚,卻寫出了最好的詠梅詩!
唐朝是一個詩歌的朝代,湧現了無數大家耳熟能詳的大詩人。唐朝的詩歌到底有多燦爛?不用說那些讀書人和士大夫寫的詩是如何如何厲害,光說一個販夫走卒,普普通通的一個和尚寫的詩歌,就秒殺了後世無數的詩人。就像要體現少林寺武功的博大精深,只要描寫裡面的一個掃地僧的武功,就超過當世的絕頂高手,就可以體現出來了。而今天要介紹的這個詩人,他確確實實是個僧人,他寫的詩歌,反襯的正是唐朝這個輝煌的詩歌盛世。
我要介紹的這個和尚是齊己,要介紹他的詩是《早梅》。齊己的一生橫跨晚唐和五代的三個朝代。從小就十分聰慧,熱愛寫詩,有詩集《白蓮集》十卷和詩論《風騷指格》一卷傳世。
關於齊己的名詩《早梅》,還有一個著名的小故事。齊己雲遊天下的時候,曾經拿著他的詩歌《早梅》向詩人鄭谷請教。這首詩原本是這樣的:萬木凍欲折,孤根暖獨回。前村深雪裡,昨夜數枝開。風遞幽香出,禽窺素艷來。明年如應律,先發望春台。鄭谷讀完後笑著說道:「數枝」非早,不如「一枝」更佳。齊己聽了,對鄭谷肅然起敬,頂禮膜拜。後來人們就把鄭谷稱為齊己的「一字之師」,這就是「一字師」這個詞語和故事的由來。
我們可以仔細地看看《早梅》這首詩,就能更加明白,為什麼「一枝」比「數枝」更好了。這首詩的題目是《早梅》,描寫的當然就是最早開放的梅花了。詩歌一開始寫的是早梅開放的環境,那是一個冰天雪地的時節,遍地的樹木都被凍得像是要折斷一樣。但是這個時候與這種寒冷的環境形成對比的是,有一株梅花的根卻偏偏回暖了。然後在昨天晚上的前面的一個村莊的深雪裡,有一株樹上開出了一朵梅花。在這裡為什麼用「一枝」比「數枝」好呢?因為「一枝」讓人可以肯定這是最早開花的梅花了,和這首詩的題目呼應。如果是用「數枝」,那麼沒有辦法給人一種梅花從無到有的驚喜,也跟詩題切合得不是特別完美。
詩歌接著描寫早梅開花後的景象,那就是冷風將幽香傳遞了出去,吸引了禽鳥來窺探這些開放的早梅。這兩句詩不僅描寫出了一種非常幽靜高貴的場景,而且有靜有動,有嗅覺有視覺 ,可以說達到了非常高的藝術水準。更難能可貴的是,這兩句詩在形式上的對仗也非常工整。
在寫完對早梅的讚歎之後,詩人對來年作出了展望。他希望在來年,如果梅花還是應時開放的話,可以選一個更好的地方,因為如果開放在村莊的深雪裡,那麼能欣賞到它的也許就只有像作者這樣的僧人,或者只是一些禽鳥。如果它那能開放在望春台的話,那麼它的美麗與高潔會被更多的人看到。這句詩應該是作者在托物言志吧。在寄託了他對早梅的讚賞和期望的同時,也是對自己內心志向的一種期許。喜歡我的文章,請點擊右上方關注,或者關注微信:apricotop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