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曹操從官渡之戰前的「衣帶詔」事件後,便徹底丟棄了早年匡扶漢室的理想,一直在為曹氏家族取代漢室,立國稱帝做精心的準備。他最終在有生之年不能稱帝,而對夏侯惇說:「若天命在吾,吾為周文王矣」,更多是因為他需要一步步破除政權內部外部的阻力,推進以魏代漢的進程,自己的壽命卻有限,已經趕不及了,卻絕不代表他不想做皇帝,沒有篡奪漢室的野心。


漢丞相、魏武王:曹操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衣帶詔」事件後,曹操就已經和漢獻帝劉協徹底破臉了,才會不惜逼死懷有身孕的董妃。有鑒於漢朝那麼多權臣家族的覆亡,為自己子孫家族的身家性命計,曹操當然不可能再當什麼漢室忠臣,而必須要著手取代漢朝,這條布滿荊棘的帝王路再也無法回頭。

曹操攻滅袁紹,統一北方,將自己的大本營搬遷到鄴城,離開許昌的漢獻帝小朝廷,不受任何掣肘地經營自己勢力,從司空升為丞相後,也從武平侯一步步變成魏公、魏王。

曹操封魏公、建魏公國,是曹魏代漢事業是關鍵性的一步。曹操沒有封公前,雖然已經是天下最強的諸侯,但是想要稱帝進而家天下,大一統,還是十分牽強的。

漢獻帝代表的漢室,本身早已虛弱無力了,能夠阻止曹操向帝位邁進的,正是和曹操共事的各方士族、世家豪門。理論上他們只是共同效力於漢家天子的同僚,也絕不願意一個新的強勢皇帝凌駕於他們之上。

漢獻帝:劉協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因此,曹操才要封公建國,名正言順建立直屬於自己的臣屬班底,魏國制度更完全比擬漢室,讓出身士族世家的重臣們,都和曹操定下明確的君臣名分,身上徹底打上了曹氏的烙印,從名義上的漢臣,變成了魏公國的臣子。

這樣以來,如果曹氏家族一旦失去權力,那麼這些曹氏魏公國的臣子,也必然是前途堪憂。中原九州絕大部分的資源和人才,從此徹底掌控於曹操之手,並能保證在曹操死後,能順利傳延到曹操的子孫身上。

正因為是否稱「魏公」是如此關鍵性的步驟,決定著曹氏政權能否順利延續,而不是步之前霍光家族後塵那樣一代而終,對曹氏一族可謂是生死存亡、性命攸關之大事;

所以曹操不惜逼死共事多年的謀主荀彧,不惜激起一次次忠漢士人的反叛和政變,也定要將此事辦成。


漢尚書令:荀彧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至於曹操在代漢過程中,所謂「身為宰相,人臣之貴已極,意望已過矣」「今上還陽夏、柘、苦三縣戶二萬,但食武平萬戶,且以分損謗議,少減孤之責也」之類言論,都不過是政治家冠冕堂皇的作秀罷了。所以他一邊說「然封兼四縣,食戶三萬,何德堪之」,到稱魏公後卻一口氣划出冀州十個郡作為自家封地,其後更加以「九錫」,當然都是為了將自己畢生奮鬥打下的基業和權柄,合法地傳承給子孫。

到此時,曹操已經做好了萬全準備,即使他天不假年,不幸早逝,他的兒子曹丕也可以合理合法地繼承魏公的封爵和冀州十個郡的封地,背後是君臣之份已定,牢牢打上曹氏烙印的整個魏國政府的班底,繼續自己的事業,取虛弱的漢室而代之,也是水到渠成。

魏文帝:曹丕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如果曹操自己能夠長壽,那隨著他一步步翦除內外敵人,整合併強化魏國的實力,等時機接近成熟了,取代漢室建立新朝,同樣是遲早的事。

曹操最終在有生之年沒有稱帝,更多是因為他晚年心態保守,顧忌內外之敵,過於循序漸進,按部就班,給後世留下了一套封公、封王、受九錫,「設天子旌旗,出入稱警蹕,冕十有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之類的完整程序,可看看後世的楊堅李淵諸人,完成它們才用了幾年?這才真正叫時不我待。

到了陳橋兵變後的趙匡胤,甚至連這套程序都不屑為之了,一個區區禁軍統領、外鎮節帥(殿前都點檢、歸德軍節度使),直接就帶著一群大頭兵殺進京城,強迫後周太后和幼帝禪讓。朝中百官還不是一樣束手無策,只能俯首稱臣?馬上就有無節操者,連夜將禪位詔書擬好。


宋太祖:趙匡胤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以趙匡胤如此淺薄根基,萬不能和曹操煞費苦心的二十年代漢準備相比,居然一樣開創了三百年大宋王朝。

曹操泉下有靈,看到這些後輩肆無忌憚的作為,不知是否會後悔自己的步驟實在太慢。明明是不斷僭越天子所有的一切,有生之年一直在向皇位努力,連全套天子儀仗都到手了,卻不知不覺壽命也到頭了,「天命在吾,則為周文王」,欺人耶?欺天耶?

後輩李世民嘲笑曹操「一將之智有餘、萬乘之才不足」,既是指斥曹操的能力不如自己,不如說也是指曹操沒有如自己在玄武門時那般,為爭奪皇位,拋開一切顧慮、踐踏人世間一切法則、哪怕弒兄逼父、殺弟屠侄,也要決死一搏的果決。


唐太宗:李世民

曹操究竟是自己不想稱帝,還是迫於形勢,不能稱帝?

歷史已經無情證明,諸如像金禕、耿紀、韋晃、魏諷之流,這些政權內部潛藏不滿分子的反叛,難道是曹操尊奉漢獻帝這麼一個空頭天子,就能夠阻止的么?

如劉備、孫權等戰場勁敵,更加不會拿許都朝廷的空頭詔令當回事了。

早知到「奉天子」奉到如此焦頭爛額,內外受敵,還不如就和李世民平羅藝、趙匡胤滅李筠李重進那樣,先拿下至尊大位,再和一切反對派在戰場上見輸贏呢。

從古到今論史時,並沒有多少人認為劉裕、蕭道成、蕭衍、陳霸先、楊堅、李淵、趙匡胤這些人是逆臣,反而各個都是文治武功名至實歸開國太祖,對他們的道德批判,更遠遠小於曹操和司馬昭們。哪怕小皇帝禪位後一個個死的不明不白,舊朝宗親更大都被殺戮殆盡。(ps:趙宋對柴家,算是難得例外。)

這就是有生之年就拿到天子名位的好處,天朝君權至上的傳統,便導致了以皇帝名義進行的惡行,從來冠冕堂皇不值一提,自有無數皇權擁躉去辯解其如何不得已。

這也正是曹操相比他們的最大缺失:

你自己都不敢邁出最後一步,又叫後人怎麼好誇呢?

堂堂一個超世之雄,曠代之傑,卻終身北向為臣,白費了一番新朝太祖功業,落得個被評書野史、戲曲小說醜化成「白臉奸臣」的代表,唏噓可嘆呀!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狐狸晨曦 的精彩文章:

秦始皇不立皇后的千古之謎,只因兩個最親密女人的背叛!
金庸小說最神來的一筆,一個皇帝賭咒發誓,死後慘遭毀墓掘屍

TAG:狐狸晨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