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脈浮而洪,浮則為風,洪則為氣,風氣相博,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

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

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

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

——《金匱要略》

「脈浮而洪」,這要講風水了。

「浮則為風」,有外感、外邪,就是風邪了,浮就是外感風邪的一種脈應;「洪則為氣」,這個洪是氣,氣是指津液,精氣。

咱們講過中風脈緩弱,緩弱是什麼道理呢,它喪失津液了,津液少了,所以《傷寒論》有「太陽病,發熱惡寒,熱多寒少,脈微弱者,此無陽也」,脈微了,陽沒有了,陽指的就是津液。

「洪」是(與脈微弱)相反的,它是津液充斥。

津液就是水分,古人一般叫精氣。

根據(的理論)哪來的呢?由於飲食,吃東西吸收來的,它不是光在腸胃裡,血管要吸收啊,吸收之後往身體各部位輸送。

在血管裡頭的時候,古人管它叫做血,色紅嘛,變赤則為血;它到組織細胞就滲出來,就是飲食的一種營養成分了。

出了血管就不紅了,古人叫做氣。

那麼營與衛也是這樣的。

就是說血管里血的作用,古人叫做「營」,血管外的液體的作用古人叫做「衛」。

合營衛氣血而言,古人統稱為精氣,精氣古人認為是養人的精真之氣,最寶貴的。

精氣是哪來的,是胃生的。

胃生了,血管吸收,吸收來了,就輸送全身。

它(精氣)在表的時候,風邪使脈浮,氣呢,想要對付風邪,人身體是要抵抗,所以麻黃湯脈浮緊,那也是「洪」之類了,它那一點津液沒喪失。

所以洪比緊還厲害,血管裡頭充斥的「氣」更多,「氣」不是呼吸氣那個氣,就是體液、就是津液,根據《內經》說叫做精氣。

「風氣相博」,在表證的時候,風邪與人的精氣相搏鬥,也就是:邪要往裡頭上人,精氣打算髮汗,把風邪排出去,這在《內經》里講得很清楚。

「風強則為癮疹」,如果風強氣弱,風勝於氣,就發生癮疹,癮疹就是現在說的蕁麻疹之類的東西,你不撓它,它不出來,你一撓,一大塊。

「身體為癢,癢為泄風」,古人管它的名叫泄風,「久為痂癩」,你撓了,變成傷,留瘡,變成痂癩。

「氣強則為水」,如果氣特彆強,那他就變成水了,「難以俯仰」,它是指支飲之類的病。

如果表邪未解,氣相當強,氣根本就是水,那麼停於內就是支飲,難以俯仰,就是咳喘上氣,俯仰是相當困難的。

前面這兩段(「風強則為癮疹,身體為癢,癢為泄風,久為痂癩,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就說有時候風強,有的時候氣強,有兩種病,這都是前面講過的。

這是古人的看法,要拿現在的病理、生理來研究,這成問題的。

前面這個癮疹,它說「風強」,那裡頭也有濕,也有水,但是水輕,它不腫,只是邪風而已,咱們就說是癮疹。

外邊有風氣,但是其間也有水氣,水比較輕,才發生癮疹。

水氣要是重呢,它就得「外邪內飲」這種支飲病。

你看咱們講的小青龍湯的支飲,它也有表證,但飲是存在的,那麼在這一段就屬於「氣強」,氣強則為水,難以俯仰,就指這個(小青龍湯證之類)說的。

「風氣相擊,身體洪腫,汗出乃愈,惡風則虛,此為風水。」「風氣相擊」,這兩個實力相當;

「身體洪腫」,就是外邊要發生水腫,這就所謂風水了;「汗出乃愈」,發生風水了當然得出汗才能好;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惡風則虛」,人特別惡風了,那是表虛,這就叫做風水;「此為風水」,風水大概都表虛。

「不惡風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為黃汗。」不惡風,小便也不少,那麼這種水腫是由於「上焦有寒」。

上焦有寒也指著有水說的,水在上焦,所以「其口多涎」。

上焦指胃的上方而言了,上邊也有停水,所以其口多涎,這一類就叫黃汗。

這個解釋不清楚啊,後邊有(解釋),到後邊回頭看就清楚了。

以「惡風不惡風」來辨別黃汗與風水的一個主要的不通電。

可黃汗並不是這個簡單,不是說口吐涎就是黃汗啊,後邊還有詳細的解釋。

這一段它主要是說明風水,同時也說說黃汗:黃汗不關乎外邊的風氣,它純粹是由內發的病,所以擱個上焦有寒,它不惡風,它也不是由於小便不利造成的水腫。

與下邊講的里水也不同的。他把特殊情況說一說,但是他沒詳細解釋黃汗。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經方大家胡希恕講金匱:精氣是什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哇!他活用的這些小妙招你get到了么?
我和中醫的機緣巧合

TAG:小道經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