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潔:重塑文藝批評精神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深刻闡述了文藝批評的重要作用,要求高度重視和切實加強文藝評論工作。在講話中,他對當下批評存在的諸多問題直言不諱,並提出了文藝批評的新的標準。
一、文藝批評對於文藝發展的重要作用
關於批評,清代袁枚說,闡釋或批評的語言不是重複作者的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理解為:批評並非創作的附庸。在中國文學批評史上,袁枚第一次肯定了文學批評獨立的精神文化價值。20世紀,文學批評獲得了一種嶄新的真正意義上的自我意識,第一次試圖與自己的分析對象也即文學作品分庭抗禮。馬克思主義文學批評、精神分析批評、形式主義批評、神話批評等潮流已經綿延至新世紀。與創作一樣,批評本身就存在有價值的思想和知識結構。
20世紀80年代,文學批評成功地對「朦朧詩」予以命名。這次命名,使廣大讀者認識到了戴望舒和李金髮的創作價值,人們開始重視詩歌意象的生成,懂得品味象徵、抽象等詩歌創作手法。如此,讀者的審美趣味和鑒賞能力便在潛移默化中得到了提高。此外,文藝批評通過對作家作品的分析與評價表達出特定的價值觀念與理想,會對社會產生直接或間接的影響。批評家的任務在於挖掘被埋沒的優秀文藝作品的價值,引導大眾,儘力扭轉已漸扭曲的社會風尚。
二、值得當前文藝批評家反思的主要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中指出:「文藝批評要的就是批評,不能都是表揚甚至庸俗吹捧、阿諛奉承,不能套用西方理論來剪裁中國人的審美,更不能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取代藝術標準,把文藝作品完全等同於普通商品,信奉『紅包厚度等於評論高度』。文藝批評褒貶甄別功能弱化,缺乏戰鬥力、說服力,不利於文藝健康發展。」這段話概括了當前批評存在的三大主要問題。
1.「去批評化」的批評。這類批評無力履行褒貶甄別的職責,從本質上說是無效的批評,就像當前文藝圈中盛行的酷評、人情批評等。這類批評首先是簡單化,不對事物的複雜性作充分認識;其次是極端個人化,文藝批評帶有一定的個人色彩並不足怪,但是強烈主觀色彩的評價本身會有損批評的公正性。
2.採用簡單的商業標準。在市場規律的調節下,文藝批評出現了許多新的情況,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將市場的需求納入到批評的考量中。很大一部分批評的主體不再按照文藝規律開展批評實踐,而是審時度勢地依託各類大眾媒介,將批評變成了充滿金錢拜物精神的商品。
3.套用西方理論。20世紀,西方文學批評的發展迅速且多元化,成就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批評的時代。目前,國內文藝批評特別是學院批評對西方理論的套用已經達到了不加辨別的程度,這些學院批評家們以舶來的技術生搬硬套地解讀文本,讓自己的論述成為某種理論的註腳。
三、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
中國古代不乏優秀的文藝批評理論,但相對於西方而言,發展相對遲緩。西方自文藝復興以來得到充分發展的自然科學以及社會科學的研究方法與理論在為人文學科開啟全新視角的同時,也在敦促著人文學科的進步,20世紀的西方文藝批評理論迎來了各種流派。
我國近代學者王國維渴望把中西美學思想融為一爐,「境界說」可被視為這一美學思想的最高成就,給中國古典詩學思想帶來了重大變革。現代著名美學家朱光潛以馬克思主義的美學的實踐觀點不斷豐富和發展自己的美學思想,形成了頗有影響的美學流派。這些對中國當下浮躁的文藝批評氛圍都是有益的啟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當下的文藝批評「要以馬克思主義文藝理論為指導,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打磨好批評這把『利器』,把好文藝批評的方向盤,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 。習近平總書記的這一思想是對馬克思主義文藝批評標準的富有時代特色的新闡發。
結合習近平總書記所講的當前文藝批評存在的問題來分析,運用這四大觀點來評判和鑒賞文藝作品,至少給予了批評家兩方面的有益提示:1.批評不應局限於精妙高深的表述,特別是不需要故作高深地直接套用西方某些詭譎晦澀的理論來裁剪中國人民大眾的審美,而應該儘可能地讓人民大眾讀得懂、信得過。2.當下的批評在看重人民大眾的接受度的同時,不應被名利金錢左右,而應該儘可能地擺脫現實的功利考量,重塑批評的公信力。
當前的文藝批評活動應當自覺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努力發揮批評主體的創造性,展示批評家的獨特發現和深刻見解,同時竭力避免當前批評存在的主要問題,開創文藝批評的新局面。
四、文藝批評家應該堅持的品行
雖說批評側重於分析,但對於在20世紀就已經爭取到藝術地位的文藝批評而言,語言表述的魅力一樣不可偏廢。要成為一名優秀的文藝批評家,首先就必須堅持批評寫作自身的藝術性,這樣才能讓讀者樂讀。
1.堅持批評寫作自身的藝術性。儘管批評發展至當下,有脫離藝術本身被理論淹沒的傾向,但仍不乏諸多優秀的批評大家始終在堅持著批評寫作自身的藝術性,理論分析與文字的表現力並不相互抵牾。大眾傳媒平台在編排文藝講評欄目時,同樣應該自覺追求講評內容與形式的藝術性傳達。
2.堅持「真理越辯越明」。倡導文藝批評要說真話、講道理。論辯是一種思想的交流、碰撞活動,通過與他人辯論,參與者的思想能夠得到積極的引導和啟發,邏輯得到鍛煉,知識得到增長,見解也得到升華。可見,論辯有助於在批評家和大眾之間建立一種新型的主體間的、參與性的關係網路,這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抵制膚淺的消費文化對大眾的不良影響。
3.努力發展中國當代文藝批評理論。中國現當代文藝經過一代優秀文藝家們的努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與全球藝術家角逐世界級聲譽的能力,這也從側面說明了中國現當代文藝批評家並非碌碌無為,只要堅持繼承創新中國古代文藝批評理論優秀遺產,批判借鑒現代西方文藝理論,運用歷史的、人民的、藝術的、美學的觀點評判和鑒賞作品,重塑當下文藝批評精神,努力發展中國當代的文藝批評理論,具有中國特色的現當代文藝批評理論體系的形成是可期的。
(作者單位: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中國文學批評》2017年第4期,中國社會科學網 韓卓吾/摘)
※林建華:新時代推進改革開放的偉大成就和歷史地位
※第八屆胡繩青年學術獎頒獎儀式
TAG:中國社會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