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GDP成績單出爐,關於GDP的6個冷知識你知道嗎?
1月21日,中國2018年宏觀數據全部出爐。2018年我國國內生產總值90.0309萬億元,中國經濟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同比增長6.6%,實現預期發展目標。
GDP到底是什麼呢?今天小編就給你帶來6條關於GDP,你可以不知道,但知道了會很厲害的知識點!
1
Q:GDP和GNP有什麼區別?
A:GDP計算的是一國國界範圍內的經濟產出,GNP則計算一國所有生產單位的經濟產出,包括國界之外的產出。
簡單來說,GDP就是一國經濟中所有支出的總和,等於消費支出、投資支出、政府支出之和減去進口(貿易順差或逆差)。
而GNP和GDP的區別是,GDP計算的是一個國家國界範圍內的經濟產出。GNP則計算一個國家所有生產單位的經濟產出,有些發生在國界之外。也就是說,這兩者的主要區別就在於GNP還包括來自國界之外的產出或收入。
2
Q:誰是第一個測算國家GDP的人?
A:是英國科學家兼政府官員威廉·配第。
1665年,英國科學家兼政府官員威廉·配第爵士對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收支、人口、土地以及其他資產進行了測算,其目的是評估國家可用於戰爭的資源儲備以及通過稅收來資助戰爭的能力。這場戰爭便是第二次英荷戰爭。
剔除國民必要的消費之外,國家還有多少餘力進行戰爭?能搞清楚這個問題的國家,無疑可以在列國角逐中佔據巨大的優勢。
配第不僅要證明這個國家可以承受更高的稅率,而且還要證明它能夠同荷蘭和法國這樣強大的鄰國較量。為了確保勝利,英國不必去佔領更多的土地,也不用擴大人口規模,因為其所擁有的土地、資本和勞動力還有巨大的潛力去挖掘。
3
Q:政府支出增加,人民的「腰包」會減少?
A:一開始是這樣的,但是改了國民收入的計算方法後就不是了。
一開始,除了向市場徵收自身的各種開支外,政府基本不干涉國家經濟的運行。政府支出得越多,國民收入就會減少。
大蕭條發生後,政府出手拯救經濟成為大勢所趨,而其前提就是對經濟進行全面的體檢。不過,由於傳統國民收入的計算方法,使得政府任何擴大開支的行為都會導致國民收入的減少。
這嚴重束縛了政府救濟和干預經濟的手段。為了解決這一個矛盾,政府開支被解釋成為提供公共產品所必須的花費。這種轉變使得政府直接成為財富的製造者。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政府越來越深地介入到了經濟運行當中,並成為能夠左右經濟增長的決定性力量。在這種情況下,GDP既是衡量經濟發展狀態的指標,又是政府經濟政策的目標。
4
為什麼GDP最難衡量的行業是服務業呢?
A:一是服務業的原始數據一直比較稀缺,二是相對於私營服務業來說,公共服務業並非明碼標價也不參與市場競爭。
隨著技術新潮流的不斷湧現,人們開始質疑GDP在多大程度上會體現創新。測量服務業就是令人頭疼的難題。
GDP被設計出來的目的就是衡量在物質稀缺的時期,經濟中物質資源的使用情況和可獲得性。那麼在物質相對來說不那麼稀缺的當下,GDP作為衡量經濟發展狀態指標的地位就有點尷尬了。
一方面是服務業的原始數據一直比較稀缺,經濟學家時常抱怨原始數據的查找難度。另一方面,服務業也給國民經濟核算人員帶來了挑戰。名義GDP衡量的是全部產品和服務的市場價格總和。對於私營服務業來說,這是簡單明確的,但是對於公共服務業呢?這就有點難弄了,因為公共服務不是明碼標價的。除非公共服務可以直接與私營服務競爭,那麼它就有了市場價格。
5
Q:GDP核算中有哪一個行業實現了逆襲?
A:當然是金融業。
金融業曾經作為各行業的中間投入被排除在GDP成分之外,但隨著1968年國民經濟核算體系的修改,金融業的產值開始逐漸成為GDP中的重頭戲。
金融業的瘋狂擴張將會帶動GDP扶搖直上,但這也成為各式各樣金融危機爆發的誘因。
比如,在英國的國民經濟核算中,金融業1850年以來增長速度達到了整個經濟的兩倍。實際GDP在1980年到2008年間實現了翻番,然而測算出來的金融業實際增加值卻增長了3倍之多。這不是增長奇蹟,而是海市蜃樓。
6
Q:為何稱GDP為20世紀偉大發明之一?
A:因為直到目前,還沒有出現可以替代GDP,來衡量經濟發展水平的測量指標。
畢竟有關經濟的討論,公眾總是無一例外地指向GDP。所以,在生活中,我們對這個術語已經熟悉到不會再做深入思考。GDP歸根到底是衡量經濟總產出的指標,儘管它與社會福利有密切關係,但不能苛求它能準確地測量出後者的真實水平。
我們需要明確的是:GDP就是為20世紀大規模物質生產的經濟而設計的。
所以,它很難完全適配以快速創新和無形的、越來越數字化的服務為特色的現代經濟。經濟運行狀況的好壞永遠是日常政治的重要組成部分,因為我們需要一個比GDP更好的測量經濟的指標。
(本文摘編自《極簡GDP史》)
—END—
※何享健的「美的」人生:製造業「模範生」養成筆記
※方舟出海,承載生命希望
TAG:家族企業雜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