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新聞 > 英國詩歌類書籍銷售額創下新高,這或許和政治動蕩有關

英國詩歌類書籍銷售額創下新高,這或許和政治動蕩有關

英國詩歌類書籍銷售額創下新高,這或許和政治動蕩有關

據英國圖書銷售檢測機構 Nielsen BookScan 的數據顯示,2018 年英國詩歌書籍的銷售額比 2017 年增長了 12% 左右,且創下了近 5 年來的歷史新高。

總的來看,英國在 2018 年銷售出了 130 萬冊詩歌書籍,銷售額到達了 1230 萬英鎊,比 2017 年增長了 130 萬英鎊。超過 65% 的詩歌書籍買家年齡小於 34 歲,41% 的買家年齡在 13 歲到 22 歲之間,而年輕女性被確定為詩歌書籍最大的消費群體。

在詩歌書籍的暢銷排行榜中,「Insta 詩人」(Instapoet)露比·考爾(Rupi Kaur)首次出版的詩集《奶與蜜》(Milk and Honey)佔據了榜首,銷售額近 100 萬英鎊。除此之外,萊昂納德·科恩(Leonard Cohen)、謝默斯·希尼(Seamus Heaney)、約翰·庫珀·克拉克(John Cooper Clarke)和卡羅爾·安·達菲(Carol Ann Duffy)的詩集也賣得不錯。

英國詩歌類書籍銷售額創下新高,這或許和政治動蕩有關

Nielsen BookScan 的負責人安德烈·布雷德特(Andre Breedt)向《衛報》表達了自己對這一現象出現的看法。詩歌書籍銷售額提高的一個原因是,詩歌簡潔的形式使其很容易在手機上就被消費,因為這更便於在社交媒體上進行分享和傳播。另一個原因則是因為英國正值政治動蕩和不確定的時期,人們在這樣的時刻容易用詩歌來理解世界。

以 2017 年曼徹斯特爆炸事件後的紀念活動為例,詩人托尼·沃爾什(Tony Walsh)在活動上朗誦了詩歌 This Is the Place ,他的朗誦視頻在網路上被分享了數千次,成為英國廣為人知的文化事件。

負責在國際詩歌日籌備活動的先鋒藝術基金會主任蘇珊娜·赫伯特 (Susannah Herbert)在採訪中表示,在社會面臨危機的時刻,只有政治家和詩人的話語更容易被傳播。在 2018 年英國面臨脫歐困境的政治背景下,人們已經厭倦了和此相關的政治話語,「語言在政治上變得陳舊了,言語的行為也開始失去意義,但詩歌會不斷更新辭彙背後的含義,能為人們如何觀察世界提供一種新的方式。」

英國諾森比亞大學的教授凱蒂·肖(Katy Shaw)對此持認可態度,並提出在 20 世紀 80 年代的礦工罷工和 19 世紀的憲章運動期間,詩歌都出現了相似的熱潮。她認為詩歌在這樣的時刻興起並不是一個巧合,人們寫作和分享詩歌的行為是一種參與社會事件的形式,「詩歌能以非常濃縮的形式捕捉社會動蕩的本質,並在此時此刻為人們提供一個理解和談論正在發生的事情的空間。」

凱蒂·肖還補充說,詩歌具有悠久的口頭流傳傳統,並不是一定要寫下來人們才會記住它,「我們這個時代的優勢還在於我們對新作品的分享速度」。

題圖為電影《詩無盡頭》劇照 來自豆瓣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好奇心日報 的精彩文章:

這些是 2018 年最好的獨立雜誌,它們展示著關心這時代的獨特方式
今日娛樂:Netflix 因《黑鏡》最新電影被告侵權,《黑寡婦》或為 R 級電影

TAG:好奇心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