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諸葛亮《誡子書》,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諸葛亮《誡子書》,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文/洞見Neo

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

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這篇《誡子書》,是諸葛亮在去世前寫給年僅8歲的小兒子諸葛瞻的一封家書,僅86個字,卻向孩子道盡了一生做人的基礎原則。

我們至今讀起,依然能夠感受到作為父親的諸葛武侯,智慧外衣下的那份舐犢情深。

近兩年,國家大力提倡國學,全國中小學語文教材文言文比例大幅度提升。

諸葛亮的教子書被納入人教版7年級語文課,成為中小學生必背的國學經典書目之一。

01

做人,立身之根本:寧靜。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這是《誡子書》中流傳最廣的一句話,也是中國人極為推崇的一句座右銘。

諸葛亮老來得子,對小兒子諸葛瞻甚是喜愛。

在給兄長諸葛瑾的信中,得意之情也曾溢於言表:「瞻今已八歲,聰慧可愛。」

諸葛瞻是個天才少年,博聞強記,觸類旁通。

但是諸葛亮卻對這個聰明伶俐的小傢伙一直很擔心,隨即和兄長說道:「嫌其早成,恐不為正器耳。」

年少成名,在諸葛亮看來並不是一件好事,聰明過早外露,容易心浮氣躁,自我滿足,反而成不了大器。

所以在家書的一開篇,他就告誡兒子:「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

寧靜,是一個人的立身之本。

不能夠靜下來,則不可以有效地計劃未來,而且讀書學習的首要條件,就是有寧靜的環境。

白岩松曾經說過:「平靜是真正的奢侈品。戰亂時代,偌大的中國,放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而今日,偌大的中國,再難找到平靜的心靈。」

其實這樣一句話,早在2000年前,諸葛孔明便給予了我們警示: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亂世,諸葛亮不就是偏居于山野草廬,靜以修身,才等來一個展現自己的大舞台嗎?

把心騰空,讓自己有一顆閑心,不要讓眼耳鼻舌身意帶來的慾望把心給填滿。

無論做什麼,都要保持一份淡定和從容,你才能夠不慌不忙地尋找到自己的人生。

02

做人,立德之基石:節儉。

提起三國,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情節,必然有「三顧茅廬」。

那時的孔明剛剛27歲。此前足足10年的時間,他都是在草廬中度過的。

躬耕隴畝,自給自足,日子過得相當清貧。

這要是放在當下的年輕人身上,不說讓他們自力更生了,就是讓他們養成勤儉節約的習慣,都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

但是諸葛亮卻自比於管仲、樂毅,縱然在很多人眼中他是一個笑話,但是他卻過得比平常人更加瀟洒。

叔本華說過:

「一個精神富有的人會首先尋求沒有痛苦、沒有煩惱的狀態,亦即爭取得到一種安靜、簡樸的生活。一個人自身擁有越豐富,他對身外之物的需求也就越少,別人對他來說就越不重要。」

節儉並不是要你擺脫物質,而是去追尋一種自律簡單的生活,這樣你才不會淪為物質的奴隸,為名利誘惑,最終喪失做人的原則和底線。

諸葛亮一生節儉,在《自表後主》一文中自述家產時寫道:

「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頃;臣死之日,不使內有餘帛,外有贏財,以負陛下也。」

享樂,是人的本能。

一個人在貧窮的時候能保持節儉或許正常,難的是富貴之後還能繼續節儉不浪費,這樣的堅守就是一種本事了。

這也是為什麼喜歡以成敗論英雄的國人,會將諸葛亮捧向神壇的重要原因:

高尚的道德,才是人生事業最大的成功。

03

做人,成才之關鍵:學習。

三國時期私學盛行,後來因為小說演義的關係,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潁川書院」和「水鏡山莊」。

諸葛亮很小的時候就被送進了水鏡先生司馬徽的門下,授業恩師除了司馬徽,便是黃承彥這樣舉世公認的名士大家。

「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

在旁人眼中「智近乎妖」的諸葛亮,卻並非天才論的信徒,他一直認為才能是習得的。

現代心理學研究也證明:真正的天才非常少,95%的人智商都差不多,個人成就主要在於後天的努力。

諸葛亮的學習方法很特殊,他不像一般的學生那樣死記硬背,而是觀其大略,記其精粹。

更讓大家驚異的是,平日沉默寡言、喜怒從不外露的諸葛亮,竟不顧當時荊州牧劉表獨尊儒術的三令五申,在夜深人靜之時,如饑似渴地攻讀諸子百家的著作。

而且,諸葛亮經常在講學的基礎上,私下向老師求教更深更高的學問,比起同齡人他總能快人一步。

於是,每逢考試或者現場作答,諸葛亮都能信手拈來,文簡意明,高雅雋永。

這也是為什麼明明自己的兒子年少早慧,他依然會讓妻子黃月英每日嚴格敦促其學業的原因。

《冰與火之歌》中有這樣一句話:

「讀書可以經歷一千種人生,不讀書的人只能活一次。」

04

做人,成功之動力:立志。

非志無以成學。

一個人如果想要獲得成功,必定需要樹立一個明確的目標,給自己前進的腳步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諸葛亮告誡兒子之後,又在給自己外甥的信中寫道:

「夫志當存高遠......忍屈伸,去細碎,廣咨問,除嫌吝;雖有淹留,何損美趣?何患於不濟?

若志不強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滯於俗,默默束於情,永竄伏於凡庸,不免於下流矣。 」

一個人如果沒有志向,就像一隻斷線的風箏,只會在空中東搖西晃,最後必然喪失那片天高地闊。

想來最初那位蟄伏在南陽山野之中,自詡「卧龍」的年輕人,在作出那篇名傳千古的《隆中對》的時候,也不會有多少人相信,他會在這亂世之中,打下三分江山吧?

智謀隆中對三分天下,壯烈出師表一片丹心。

諸葛亮的一生,就是為了理想鞠躬盡瘁的一生。

有人說,他是一個失敗的英雄。但是他一生的豐功偉績不亞於歷史上任何一個偉大的名字。

馮夢龍在《醒世恆言》中寫道:「一人立志,萬夫莫敵。」

人生就像爬山,最重要的是先給自己定一個高度,如果你只把自己的人生目標定在半山腰,那你就決不可能登上山頂。

05

做人,命運之樞紐:惜時。

歷史上有一個「餵雞求學」的典故,主人公就是少年諸葛亮。

古時沒有鐘錶,記時用日晷,遇到陰雨天沒有太陽,時間就不好掌握了。

為了記時,司馬徽訓練了一隻公雞,按時鳴叫,定點餵食。

那時候的孩子可不像現在這樣,每天被花樣百出的娛樂生活消磨掉大量的時光。

諸葛亮小小年紀,也不是貪玩的性子,不想白白浪費時間,腦筋一轉就想了一個鬼點子。

他在褲子上縫了一個口袋,每天上學就抓幾把小米放進去,等到晌午快到的時候,就悄悄朝窗外撒一把。

公雞見有吃的,就顧不上啼叫,等到公雞吃的差不多了,諸葛亮又向外扔一把,直到把口袋的小米撒完。

一來二去,授課時間是延長了,但是司馬徽也發現了公雞不報時的詭異現象。

經過細心觀察,他終於逮住了諸葛亮這個罪魁禍首,但老先生不僅沒生氣,反而被小小少年珍惜時間,刻苦學習的精神所感動,主動給這個他開起了小灶。

也許就是從「餵雞求學」的那一刻開始,註定了諸葛亮這個名字會永留史冊。

「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

諸葛亮在《誡子書》中最後的這句疾呼,道出了一位老父親內心最大的惶恐和不安。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時間,擁有扭轉命運的力量。

人生就是一條長河,趁著年輕的時候多去奮鬥;當你老了的時候,你會豁然開朗:原來這一生可以如此精彩。

武侯祠前,有這樣一副對聯: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諸葛亮培養出的不僅是一個文武兼備的諸葛瞻,也成就了諸葛家族滿門英傑,世代忠烈。

現代人到處去探索各種各樣新式教育,卻忘記了回頭看看,老祖宗其實早就給我們留下了數不盡的遺產。

一篇《誡子書》,僅86字,卻是孩子一生做人的基礎。

2019

免費直播福利

狗年最後一期!

寒假特輯

寒假學習有多重要?

父母抓住這三點,開學成績一定好!

什麼樣的學習計劃,孩子更願意行動起來?

如何讓孩子將自律變成一種「例行公事」?

如何引導孩子養成勤於反思的習慣?

本次我們請到了王芳老師,為大家分享《讓孩子寒假高效學習,父母必抓的三個習慣》,有效的幫助家長解決問題,讓寒假玩兒瘋了的孩子,找到高效學習的方法!

講師介紹

西南大學心理學碩士

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

兒童自主學習項目——主研發

青少年心理輔導個案累積800小時

直播時間

1月23日(周三)晚8點

參與方式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東方家庭教育 的精彩文章:

漫畫:養娃路上,一邊嫌棄我媽,一邊離不開她
父母的這種行為,養不出幸福的孩子

TAG:新東方家庭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