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教育 > 發掘現代技術教育的多維育人價值

發掘現代技術教育的多維育人價值

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快速崛起以及生物技術、新材料、新能源等跨領域技術的深度融合,新一輪技術革命已現端倪,其影響日益深刻和廣泛,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兩院院士大會上指出的——「科學技術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國家的前途命運,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深刻影響著人民生活福祉。」與此同時,海德格爾所言的被遮蔽的現代技術本質也日益進入解蔽之境,技術的物性、人性、活性、知性等維度得到更為豐富的充分性展開和泛在性運用,以素養培養為主旨的中小學的技術教育、以職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職業院校的職業技術教育、以技術的專業能力培養為核心的高等技術與工程教育以及以興趣為旨趣的社會場所的技術教育,毫無疑義都必將經歷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觀念更新和價值重構的洗禮。因此,更新技術觀念,建構現代技術多維視野下的技術教育價值體系,對實現與新一輪技術革命相匹配的我國各級各類的技術教育變革,推進更高水平的教育現代化建設,深入提高學生技術素養、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滿足國家發展戰略需求,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全面把握技術教育對人的發展的獨特價值,在不斷提高學生技術素養的同時,努力建構技術的育德、啟智、健體、益美、樹勞育人價值體系

1.技術教育有助於學生理解當代的科技文明、明晰技術發展的價值感與道德感

近期以來,社會公眾廣泛關注的長春長生生物科技公司的「凍幹人用狂犬病疫苗造假」、南方科技大學科技人員「基因編輯嬰兒誕生」、西鳳·國典鳳香50年年份酒[2012珍藏版]「塑化添加劑嚴重超標」、深圳虐童視頻的「隱私偷窺與網路發布行為」,以及大家熟知的高農藥殘留、重金屬污染嚴重、激素過量的農副產品、甲醛嚴重超標的家裝材料等,無一不體現了技術的德性因素。技術是事實與價值的統一。作為人類能動的活動過程,技術不僅是其創造成果的器物,其中還滲透著價值、道德等文化因素。技術的德性滲透在技術需求的產生、技術設計的動機、技術材料的選擇、技術及其產品的創生、技術使用與技術維護的方式等過程與要素之中。技術教育必須幫助學生釐清這些客觀事實背後的道德選擇和價值判斷,幫助學生建立積極的「人技觀念」,促使學生形成技術的德性意識,具有技術的價值感和道德感,能夠富有責任、具有道德和科學規範地使用技術。

2.技術教育有助於啟迪學生的實踐智慧和創新思維、促進學生程序性知識和默會知識的深度學習

現代技術具有基於實踐經驗和理論運用的知識屬性及方法論特徵。技術的物性與知性的融合往往更能夠催生實踐智慧和創新思維,因為僅僅有物的存在並不能導致技能、技藝層面上技術的產生,它還需要人的靈感、智慧、經驗、知識和方法的融入。作為物與物的匹配、物與物的作用的技術,其匹配的比例、方式,作用的程序、工藝和方式都是人腦思維和反覆加工的結果,都是基於目的性的需要和問題的解決。我國學生現有的學習科目中,認知科目為主體,學生大都以「刷題」式的邏輯計算和識記寫作為主要方式。儘管這對他們的心智技能的發展具有重要價值,但學生實踐智慧和創新能力缺乏,片面的、畸形的發展成為不爭的事實。技術教育以真實的生活世界為情境,以真實的任務和操作過程為基礎,以真實的問題解決和真實的創造性成果為核心,有利於學生程序性知識和默會知識的有效建構和深度學習,對學生基於現實問題和基於設計與操作的實踐智慧和創造性能力培養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技術教育過程中,應特別關注意念與理念轉化為操作方案的能力,知識的整合、應用及物化的能力,基於可靠性、性價比的方案權衡和優化的能力,以及把有形的創造物轉化為無形的智慧、把無形的智慧轉化為有形的創造物的過程與能力等。這些獨特的能力往往是我國教育的短板和盲區,對學生實踐智慧和創新能力的結構完善具有特別價值。

3.技術教育有助於學生的體腦協調、身心和諧和動作技能的學習與發展

技術學習的過程是學生手腦並用、知行合一、身心統一的過程,其主要方式為「做中學」和「學中做」。在此過程中學生不僅進行知識的綜合學習與綜合運用,而且將通過工具使用、材料加工、設施操作、圖樣繪製、工藝製作、零件裝配、表面處理、產品優化等動手實踐和具身性操作,進行一定的小肌肉、大肌肉運動,四肢協調、手眼協調、感覺統合的活動與鍛煉,並獲得運用工具中方向、力度、節奏、姿勢、平衡、穩定、控制等過程與方式的知識和經驗,獲得技術設計、技術實驗、技術操作、技術製作等方面動作技能的發展。這對於單調和抽象的知識學習來說,不僅是學習方式的變換,而且是身心狀態的一種調節和體質增強運動的一種補充。

4.技術教育有助於學生審美意識的增強、勞動能力的提升和工匠精神的培育

技術是真善美的統一體。技術保護人、解放人,同時技術也發展人、塑造人。技術所蘊含的人性維度,使得技術教育過程成為一個豐富而又生動的學習過程,是學生真善美和諧發展、勞動能力不斷提升和個性不斷得到陶冶和雕琢的過程。就其審美角度而言,技術過程也是感受美、創造美的過程。方案的設計、圖樣的繪製、作品的製作和優化、技術產品說明書的寫作、技術的交流等,都充滿著美學要素,不僅如此,通過豐富多彩的技術學習與活動體驗,學生還能夠感悟到勞動可貴、創造偉大的精神之美,體悟到兢兢業業、勤勤懇懇、精益求精的人性之美。就其勞動角度而言,每一件技術作品都是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的結晶,都是辛勤勞動、智慧勞動、誠實勞動的成果,每一個細節如工具的擺放、環境的整理、材料的節儉、流程的有序、作品的珍惜等都浸潤著勞動觀念和勞動習慣,而工具的使用、材料的加工、工藝的選擇、方案的物化等則是勞動技能的培養。技術學習過程中的專心致志、精打細算、崇尚優化、講究效率、不畏困難、追求卓越等是工匠精神的培育,對學生的品格塑造和人格建構來說,更是無聲的熏陶。

深刻體悟技術教育的社會發展價值,確立技術教育融入國家發展戰略的價值準則,努力造就學生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能力

無數事實證明,技術的發展不僅深刻影響著人們的生活福祉和社會的文化生態,而且還影響國家的前途命運和民族的偉大復興。一個高度現代化的技術強國的建設,離不開各級各類技術教育的戰略支撐。我們必須從國家安全、社會富裕、文明提升、民族復興等方面建構技術教育對社會的價值體系,努力造就能夠擔當民族復興大任的一代新人。

1.技術是國之重器,技術教育是基礎的國防,是國家安全的基礎保障

早在上個世紀50年代末,時任哈佛大學校長的柯南特就認為,蘇聯在科學技術上的突破,是因為蘇聯建立了能夠培養技術優勢所需要的教育制度,由此加大了聯邦政府的教育經費撥款,以支持中小學的科學、數學、技術等教育,並對立志於畢業後從事中小學科技教育的優異學生提供優惠貸款和國防獎學金。1996年美國發布的《技術與國家利益》文件中指出:「技術上的領先地位對於美國的國家利益比歷史上任何時候都顯得更為至關重要」「國家的繁榮需要一項全面的技術政策,一項與國家的經濟、貿易、教育和培訓、科學和國防政策一體化的技術政策」。由此可見,美國的科技優勢與其包括中小學技術教育在內的一體化技術政策設計高度相關。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予以借鑒。

2.技術是人類財富的重要積累形式,技術教育有利於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

中美兩國之間的貿易戰使我們深切感受到關鍵技術對經濟形態、經濟結構、經濟實力以至經濟命脈的影響。技術是人類從需求出發對人工世界的持續不斷的改變與探索,是人類財富的一種重要積累形式,教育則是這種特殊財富積累的傳聲筒和催化劑。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發現,技術教育與科技進步密不可分。如19世紀世界博覽會後英法技術教育的變革催生了其新一輪的科技創新的繁榮,20世紀蘇聯綜合技術教育的普及為其成為科技強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20世紀五六十年代日本的「技術立國」及中小學的技術與家政教育以及產業教育等一起,使日本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的廢墟上爬了起來,並實現了經濟振興和科技崛起。而上世紀60年代末韓國推進中小學技術課程開設的「總統令」,實現了教育的現代性改造,與成就「亞洲四小龍」的夢想形成了某種特定的契合。職業技術教育為經濟發展和轉型升級造就大量的技術技能性人才,技術的本科教育及研究生教育為社會提供大量的應用性和研究性技術人才,中小學技術教育則是提高國民技術素養的重要手段,更為經濟領域提供科技人才的教育基礎和社會基礎。技術教育應當把對技術產品、技術服務的健康消費觀念,把對技術的理解能力、使用能力、選擇能力、管理能力,把對技術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作為重要的教育內容,以促進社會經濟健康發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

3.技術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技術教育對傳承和創新人類文化、實現民族復興具有獨特價值

技術是人類社會發展的標誌之一,是人類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文化進化的主要來源。技術的「人性維度」「價值維度」「意識形態維度」「文化維度」等為技術教育的文化傳承與創新價值實現提供了理論與實踐的依據。人類所創造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一直如滾滾洪流不斷發展、生生不息,而技術正在成為文化發展過程中最具變革性的推動力量。技術教育作為傳承、創造並引領技術文化的重要力量,已經引起世界各國的廣泛關注。正因為如此,越來越多的國家將技術列為基礎教育的基礎內容,並作為教育現代化的重要支點之一。如俄羅斯把技術列為一至十一年級學生的必修課程,澳大利亞、紐西蘭本世紀初把技術列為中小學課程的八大領域之一,英國則從學生5歲開始開設技術課程並列為學業水平考試科目之一,美國在2000年頒發了面向全體美國人的技術學習標準等。著名的《2061計劃》曾深刻指出:「普通教育應當以神聖的方式,把技術介紹成我們的歷史,我們每個人的存在和我們的未來的一個組成部分……技術教育應當是當代兒童和青年人的基本教養。」這也揭示了技術教育的基礎性與神聖性。對此,我國的技術教育應「從娃娃抓起」,「抓早抓小抓好抓巧」,把技術素養作為重要的核心素養,把技術教育列為教育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並通過大中小學一體化機制加以落實。一個國家只有通過基礎而又廣泛的技術教育提高了全民對技術的神聖感、認同感,激起了他們對技術學習的熱情,才可以使他們成為社會發展、文化傳承的中堅力量,才可能真正實現技術教育對學生成長和民族復興的核心價值。

(作者系南京師範大學教育科學學院院長、教授,教育部普通高中通用技術課程標準修訂組組長)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23日第4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教育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高等教育學學科與領域之爭
管培俊:今天,我們如何尊崇教師

TAG:中國教育新聞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