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腎性高血壓飲水和食鹽的問題

腎性高血壓飲水和食鹽的問題

腎臟疾病會引起血壓增高,醫學上稱之為腎性高血壓,約佔成人高血壓的5%~10%,是繼發性高血壓的主要組成部分。腎性高血壓又分為腎實質性和腎血管性高血壓,均會導致水鈉瀦留在血管內,使血容量擴張,引發高血壓。其發病隱匿,進展較快,血壓不易控制,易發展為急進性或惡性高血壓(收縮壓大於200毫米汞柱,舒張壓大於130毫米汞柱),可引起心、腦、腎等重要臟器的損傷,嚴重者可發展為腎功能衰竭,只能靠透析或腎移植維持生命,給家庭和社會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

腎性高血壓飲水和食鹽的問題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腎性高血壓雖然是不能完全治癒的,但可以通過藥物的治療、飲食的調節而平穩控制。腎性高血壓主要是水鈉瀦留,因此,病人在平時生活中控制好鹽和水的問題極為重要。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成人每人每天食鹽的攝入量不應超過6克。而腎性高血壓患者每日攝入食鹽量不應超過5克,若伴嚴重水腫、心功能不全,嚴重高血壓時,每日食鹽量應限制在3克以下。用專門的控鹽勺可以清楚計量;但如果沒有控鹽勺,也可以估算,一個普通啤酒瓶蓋裝滿,相當於5~6克食鹽;一袋500克的食鹽,一家三口起碼得吃1個月,控鹽才算及格。

腎性高血壓飲水和食鹽的問題

日前,相關部門發布了《中國居民鹽與健康調查》,數據顯示出民眾對鹽認識不足。專家指出,消費者在購買和烹飪食品時,不僅要弄清楚生活中哪些食物屬「高鹽高鈉」,還應辨別出哪些食物中含有「隱形鹽」。例如,油條、麵包中都含鹽,調料中的味精也是「含鹽大戶」。生活中看得見也摸得著的「食鹽」很容易被大家發現,要下定決心控制起來也簡單,但一些食物中有的「隱形鹽」卻容易被忽視。

食鹽引起高血壓主要是鈉元素的作用,人體鈉元素的主要來源為食鹽、煙漬及腌制肉或煙熏肉、醬菜鹹菜、含鈉的調味品(如醬油、雞精、味精等)、含鈉著色劑、防腐劑、加工食品及某些天然食品自身含有的鈉。例如,每100克味精中含鹽量為20.7克,遠高於人們印象中很鹹的豆瓣醬、辣醬、豆豉等調味品。這20.7克是測定味精中含鈉量再折算成氯化鈉的結果。而味精的主要成分是谷氨酸鈉,所以多攝入味精,同樣加大引發高血壓的危險。因此,建議每日膳食中食鹽採取總量控制。每日6克鹽要把這些「隱形」的鹽也算進去。

記住一些常見食物的含鹽量,如20毫升醬油中約含有3克鹽,10克黃醬含1.5克鹽,1 個鹹鴨蛋、1 根香腸或火腿腸約3克鹽。關注食品營養標籤,仔細閱讀產品包裝上的營養成分表,揪出生活中加工食品的隱形鹽。

腎性高血壓飲水和食鹽的問題

既然鹽這麼不好控制,有些人就因此而絕對禁鹽。其實這是非常危險的!食鹽不僅是人們膳食中不可缺少的調味品,而且是人體中不可缺少的物質成分。鹽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鈉,其中的鈉元素是人體必需的營養元素。人體內約存有6 200 ~ 6 900毫克的鈉。鈉的主要功能是調節細胞外液的容量與滲透壓,維持酸鹼平衡、正常血壓、神經肌肉興奮性等。鹽中的氯離子在體內參與胃酸的生成,幫助食物的消化吸收與利用。鹽的鹹味能刺激人的味覺,增加口腔唾液分泌,從而增進食慾和提高食物消化率。當細胞外液大量損失或食物缺乏食鹽時,體內鈉離子的含量減少,可出現低鈉血症,依缺鈉程度的輕重可出現不同的癥狀。輕度缺鈉(失氯化鈉為0.5克/公斤體重)可出現表情淡漠、倦怠、無神等癥狀;中度缺鈉(失氯化鈉為0.5~0.75克/公斤體重)表現為噁心、嘔吐、脈細弱、血壓下降及痛性肌肉痙攣等癥狀;重度至極度缺鈉(失氯化鈉為0.75 ~ 1.25克/公斤體重)可表現為昏迷、外周循環衰竭甚至死亡。可見鈉對我們的健康有多重要,我們的生活絕對少不了鹽。

成人每天的需水量約2 000-2 500毫升,包含飲水、食物中含水、內生水。2016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中提出,正常成人每天需7~8杯(1 500~1 700毫升)水,提倡飲用白開水。但對於腎性高血壓的病人,因為水鈉瀦留的原因,應該適量控制飲水量,每天約1 000~1 500毫升;特別是嚴重腎功能不全,表現為尿少並伴有水腫的情況,應控制飲水量<1 000毫升,以免加重水腫。

(文/楊 芳 武漢市第四醫院 編輯:王博)

版權所有,未經允許,禁止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家庭醫學 的精彩文章:

得了腰椎間盤突出症會癱瘓嗎?
補益美食花生仁

TAG:家庭醫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