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這些常見的葯食同源的食物,您會吃嗎?

這些常見的葯食同源的食物,您會吃嗎?

【作者:河南省中醫院(河南中醫藥大學第二附屬醫院)腫瘤一區主任 劉培民教授 】

中醫素有「葯食同源」之說,表明中醫藥與飲食屬同一個起源。

人類為了生存、繁衍後代,就必須攝取食物,以維持身體代謝的需要。經過長期的生活實踐,人們逐漸了解了哪些食物有益,可以進食;哪些有害,不宜進食。隨著經驗的積累,葯食才開始分化。

「葯食同源」又稱為「醫食同源」理論。

這一理論認為:許多食物既是食物也是藥物,食物和藥物一樣同樣能夠防治疾病。

在古代原始社會中,人們在尋找食物的過程中發現了各種食物和藥物的性味和功效,認識到許多食物可以藥用,許多藥物也可以食用,兩者之間很難嚴格區分。這就是「葯食同源」理論的基礎,也是食物療法的基礎。

唐·《黃帝內經太素》一書中寫道:「空腹食之為食物,患者食之為藥物」,反映出「葯食同源」的思想。在使用火後,人們開始食熟食,烹調加工技術才逐漸發展起來。在食與葯開始分化的同時,食療與葯療也逐漸區分。通過講究飲食,將中藥的「四性」、「五味」理論運用到食物之中,認為每種食物也具有「四性」、「五味」功能特點。從而使某些疾病得到醫治,而逐漸形成了葯膳食療學。

《黃帝內經》記載「五果為助,五畜為益,五菜為充,氣味合而服之,以補益精氣」,說明自然界這些家禽、植物、粗糧穀物等食物,具有驅邪氣,補精氣之效,既不用吃藥也能改善健康狀況。這些具有葯食同源性質的食品,是比普通食品和有刺激性的藥品更具優勢的食品,擁有不可取代的營養價值,在醫學應用廣泛。一般說長期慢性病或體質虛弱的人群可以採用葯食同源進行預防或治療,如輕度貧血、便秘、慢性胃炎、慢性結腸炎、輕度失眠、高血壓、感冒、痛經、口腔潰瘍、咳嗽、乏力、健忘、脫髮等等功能低下或癥狀較輕的疾病狀態均可以得到食療糾正療效的。

這些常見的葯食同源的食物,您會吃嗎?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現在,就給大家介紹幾種常見的葯食同源的食物:

1:薏米

具有健脾止瀉抗癌功效。中醫認為:薏米味甘、淡,性微寒,入脾、胃、肺經,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清熱解毒之功,對平衡血壓和血脂也有好處。經現代藥理研究證明,薏米有防癌的作用。其抗癌的有效成分為薏苡仁脂、薏苡仁內酯等,能有效抑制癌細胞的增殖,可用於胃癌、子宮頸癌的輔助治療。健康人常吃薏米,能使身體輕捷,減少腫瘤發病機會。

2.黑豆

黑豆被稱為腎之谷,具有補腎抗衰老功效。根據中醫理論,豆乃腎之谷,黑色屬水,水走腎,所以腎虛的人食用黑豆是有益處的。黑豆含有高優的蛋白質,豐富的氨基酸和微量元素,能防止腦衰老,降低膽固醇,抗老防衰,還能增強腸胃蠕動,防止便秘。常食黑豆,百病不生。

3. 無花果

無花果性味甘寒,具清熱,療痔,潤腸,上利咽喉。健胃清腸,消腫解毒等功效。無花果含有蘋果酸、檸檬酸、脂肪酶、蛋白酶、水解酶等,能幫助對食物的消化,潤腸通便的效果。無花果所含的脂肪酶、水解酶等有降低血脂和分解血脂,減少脂肪在血管內的沉積,進而起到降血壓、預防冠心病的作用。無花果有抗炎消腫之功,可利咽消腫。用新鮮無花果或無花果乾,加入冰糖,水燉服,可用以治療由於肺熱導致的咽干,聲音嘶啞。果實成熟時摘取鮮果,晒乾,研成細末,吹喉用,可以治療咽喉刺痛。

4、山藥

山藥性味甘平,具滋養強壯,助消化,斂虛汗,止瀉之功效。山藥含有澱粉酶、多酚氧化酶等物質,有利於脾胃消化吸收功能,是一味平補脾胃及肺腎的葯食兩用之品。不論脾陽虧或胃陰虛、肺氣虛以及腎氣虧虛等症,皆可食用。臨床上常與胃腸飲同用治脾胃虛弱、食少體倦、泄瀉等病症。

5、蓮藕

具通便止瀉,健脾開胃、涼血止血、益血生肌等功效,蓮藕中含有黏液蛋白和膳食纖維,能與人體內膽酸鹽,食物中的膽固醇及甘油三酯結合,使其從糞便中排出,從而減少脂類的吸收。蓮藕散發出一種獨特清香,還含有鞣質,有一定健脾止瀉作用,能增進食慾,促進消化,開胃健中,有益於胃納不佳,食欲不振者恢復健康。

6.杏仁

《本草綱目》中列舉杏仁的三大功效:潤肺,清積食,散滯。清積食是說杏仁可以幫助消化、緩解便秘癥狀。《現代實用中藥》記載:「杏仁內服具有輕瀉作用,並有滋補之效。」對於年老體弱的慢性便秘者來說,服用杏仁效果更佳。杏仁還有抗腫瘤作用,杏仁抗腫瘤作用主要是由於苦杏仁中含有一種生物活性物質———苦杏仁苷,可以進入血液專殺癌細胞,而對健康細胞沒有作用,因此可以改善晚期癌症病人的癥狀,延長病人生存期。同時,由於含有豐富的胡蘿蔔素,因此可以抗氧化,防止自由基侵襲細胞,具有預防腫瘤的作用。



中醫藥治療疾病,主要運用藥物的偏性糾治疾病之偏寒偏熱或偏升偏降等失衡狀態。因此,俗語說得好:「是葯三分毒」。

葯食兩用之品其偏性較之藥品較輕微,日常食用對身體影響不大,利用潛移默化糾偏功效可取得代替藥品的作用,因此,物美價廉、使用方便。使食用者得到美食享受,又在享受中,使其身體得到滋補,疾病得到治療。

但若追求速效及走捷徑,過量或超期限服用,也會引起矯枉過正、走向反面之過。比如:少量食用大蒜可以抗菌、抗癌,預防寒冷、增加食慾,而大量食用則會引起全身發熱,晚上睡不好,甚者刺激胃黏膜引起胃脘疼痛、反酸燒心等不適癥狀。因此食用大蒜時感覺胃熱或口乾口渴即表示已達過量,即刻停服尚不至引起嚴重癥狀。

食療是否存在過量?

一言以蔽之——調理準確則無過量,調理不正確則可能過量。

應正確對待葯膳之品與藥物的關係。藥物是祛病救疾的,見效快,重在治病;葯膳多用以養身防病,見效慢,重在養與防。食物療法不能代替藥物療法,但是葯膳在保健、養生、康復中有很重要的地位,尤其是慢性病、老年病、部分婦女、兒童疾病值得提倡推廣。

中醫食療的特點,不能單純以營養素的含量和作用來解釋。重視食物的不同性味和作用,就是用食物性味的細微偏性來調整人體的氣血陰陽,扶正袪邪,以期「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食療的具體形式就是葯膳,是以輔助治療某些疾病為目的,根據中醫辨證施治的原則,如《內經》提出的「虛則補之」、「實則瀉之」、「寒則溫之」、「熱則涼之」,針對不同的體質用不同的食療方法,再加入一定量相應的藥物配製而成。葯膳要有針對性,針對不同疾病的不同階段,對於不同年齡層次的人的保健、補養有相同的生理特點和不同的病理變化,應有針對性地辨證施膳。

幼兒與成人相比,生理上最主要的特點是幼兒處在不斷生長、發育的階段,尚未成熟與完善,屬於稚陰稚陽,臟腑嬌嫩,易虛易實。根據其生理特點,小兒易於出現熱症、陽症,處於生長期需較多的營養物質,且小兒脾胃不足,過食生冷、油膩之品極易損傷脾胃,引起消化不良。因此小兒的飲食應少溫補,多樣化,富有營養,易於消化,且尤其應注意時時呵護脾胃,以補後天之本。不可過用人蔘、阿膠等壅補之品以及保健品,防止提前發育或性早熟。

老年人由於大半輩子忙碌奔波,過度勞心勞體,已經出現臟腑功能的不足,隨著年齡的增長還出現了氣血津液的不足,加之青壯年時期所遺留的一些病根,往往虛實夾雜,以虛為主,表現出體力下降、記憶力減退、頭暈、失眠、性功能減退、腰酸腿軟、腹脹、納差、便秘等,應建議其到正規中醫院辨證,合理使用藥膳,但不可因食療而忽視疾病變化強撐等靠,當身體出現不適信號時一定及時到醫院複診查清病因及時診治獲得最佳治療效果,切不可大意延誤就診。


專家簡介

這些常見的葯食同源的食物,您會吃嗎?

劉培民,教授,主任醫師,碩士研究生導師,河南省中醫院腫瘤一區主任,中醫內科腫瘤學博士、博士後,兼任醫院學科辦、倫理辦、博管辦主任,入選全國第四批優秀中醫臨床人才培養項目(全國中醫岐黃工程千人計劃)主持河南省傑出青年基金項目和河南省教育廳課題各1項,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臨床以中醫藥配合放化療增效增敏減毒為重點,

擅長研習中醫經典應用於腫瘤臨床,擅長中西醫結合治療食道癌、胃癌、肝癌、胰腺癌、膽囊癌、結直腸癌及骨肉瘤、滑膜肉瘤、淋巴瘤等惡性腫瘤以及腫瘤相關的各種併發症,善於用經方辨治內科疑難雜症。聯繫方式:0371-60971772

(感謝 河南省中醫院 戴秀娟 提供幫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豫說健康 的精彩文章:

以為只是心肌缺血,不料是心肌梗死!急救團隊25分鐘救回一條命!
茄子皮這麼用,不出2周,腰腿痛消失,腰突、坐骨痛都再見!

TAG:豫說健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