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佛法即是活法——林清玄的開悟之路

佛法即是活法——林清玄的開悟之路

外離相即禪 · 內不亂即定

歡迎關注江西黃龍禪寺

據多家台媒1月23日報道,台灣著名作家林清玄去世,終年65歲。

林清玄,1953年出生,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多篇文章被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著有《桃花心木》《與時間賽跑》《百合花開》等經典作品。

昨天,林清玄發了最後一條微博:「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字裡行間,有他一如既往的禪意。

沒想到先生這麼快就離開了我們。清瘦的面龐,溫和的微笑,標誌性的稀疏長發,先生的謙卑與超脫,一如他的作品,令人印象深刻。

先生的一生是洒脫的,這與他從小與接觸佛法有關。他曾參訪諸多古剎,他的著作《菩提十書》《身心安頓》《茶味禪心》飽含佛理,他曾在多個講壇開講「佛法即是活法」。

佛法即是活法

「我很喜歡這裡,因為揚州有歷史情懷。」我與揚州因緣深刻,「記得20年前自己第一次來揚州,看到街頭很多作畫的,刻印章的。」覺得這座城市浸潤著文化的味道。八年前,我也曾來過「揚州講壇」。

14歲,我在家裡待不住,要離開家鄉。爸爸媽媽很開心,這樣家裡少一個人吃飯了。媽媽給我一個瓶子,裡面有三樣東西:家鄉的泥土、水、祭祖的香灰。媽媽說,離開家鄉,避免水土不服,帶著這些走到哪裡,哪裡就是你的家鄉。這幾天,揚州就是我的家鄉。

我跟佛學的因緣開始也很早。我家到佛光山,坐車半小時,走路一小時,很近。每年夏天,爸媽要我背些水果去,聽說有個揚州師父在那裡開廟,那就是星雲大師。我當時,不滿10歲便皈依了星雲大師。

有些事,你料想不到。以前在鄉下,沒有出路,每天想離開。我上初中,環境不好,學英文,發現我的英文老師不大懂英文。學校來了美國人,他們不會英語就躲起來。一天,教today,老師在旁邊寫了讀音「土堆」,yestoday,讀「也是土堆」。教單詞tomorrow,就是「土馬路」。讀到這裡,我想昨天和今天都是「土堆」沒關係,明天我一定要為自己鋪一條「土馬路」。凡事要往好處想,不要抱怨人生。有願,就會有緣。

我做了很多的雜事,一邊養活自己,一邊讀書,不停工作,不停寫作。鄉下孩子,離開家鄉以後,會容易迷失,追求物質的成功。我一度覺得,成功就是變成有錢、有名、有影響力的人。三十歲時,我被認為是很成功的人,做了台灣最大報社總編輯,在電視台、電台都有很大的影響力。台灣選最成功的十名四十歲以下的年輕人,我在列。但是成功帶給我的是苦惱和忙碌以及負面的事情。

一天,我在報館,等待看小樣,打開抽屜,有一本《奧義書》,是印度哲學很重要的一本書,翻開第一句話就打中我:「一個人到了三十歲時,要把所有的時間用來覺悟。如果不這樣,就是一步一步在走向死亡的道路。」

什麼叫「覺悟」,其實是從佛學來的,學習看見我的心,就是覺悟。我要到山上閉關思考,帶著書上山。每天早上打坐,閱讀經文。我讀了2000多部經文。後來才明白,真正的覺悟是來自內心的革命。中國漢字很有寓意,「仙」,心裡一直往山上走就是仙,往山谷里走就是「俗」了。

我想,我應該把經文的道義寫出來。我寫了兩幅字掛在牆上,一幅是「在紅塵中,有獨處的心;在獨處時,要有紅塵的懷抱。」第二幅是星雲大師說的:「欲為佛門龍象,先做眾生馬牛。」

佛教經過千年發展,有人認為與很多現代人生活的融合出了問題。其實,這是誤解。關鍵是不能把學佛的心和生活的心分開。例如禪宗的祖師說:吃飯的時候吃飯,睡覺的時候睡覺。可是,一般人吃飯時百種需索,睡覺時千般計較。沒有辦法活在當下。

佛教說,一秒鐘有六十個剎那,一剎那有六十個當下。如果我們活在當下就是把一秒鐘分割成三千六百個當下,那麼活在當下,就會忘記過去的痛苦和未來的煩惱。

人生沒有完美的境界,不完美也並不可怕,怕的是永遠迷途而不自覺,永墮沉夢而不驚。一個80歲的老人,年輕時就發誓,要尋找世界上最完美的女人為妻。20歲出門,尋找到80歲,還沒有結婚。有人問他為什麼,他說30歲的時候曾找到過一個滿意的女子,但她也在尋找世界上最完美的男子。不會有完美的結局,我認為一輩子只要得一分,這輩子就圓滿了。在無始劫來,只要100輩子,就100分了。

現在的我,覺得成功就是今天比昨天更慈悲,今天比昨天更有智慧,今天比昨天更懂得寬容和忍耐,做到了,就成功了。

每天睡前,可以把自己今天的成功記下來,放在床頭。每天寫幾句,一個月後回頭去看,你就發現,你比一個月前更成功了。

生命有三個層次,慾望的滿足和眼前美好的生活是小美,小美很難長久。第二個更好的層次,是文化。但是,即使你是個有文化修養的人,也很難解決生命的困難。生老病死,相愛的人都會別離。要解決這樣的痛苦,唯有修行。修行是不斷創建內在的美好,這種美好創建起來,生活就不同了,變得從容。人生的追求就是這樣,因為從容,步履就會輕巧。

我經常邊讀經文邊感動,那時記憶力非常好,把這些句子背誦下來,如《金剛經》所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做如是觀」,這些都留在我的心裏面,進入更美好的境界。我寫過一本書,叫《在雲上》。人生風景不變,但人的境界在30歲、40歲、60歲都不同,看到的也不一樣。最近,我有三本書出版——《心美,一切皆美》《情深,萬象皆深》《境明,千里皆明》。

我年輕時愛蓮花,跑幾個小時看蓮花。我常買蓮花,買完了,正要走,一位老者說:我看你不會挑蓮花。現在是早上,是蓮花開放最好的時光,如果現在不開,下午、晚上也不會開了。我感觸很深,意識到開悟要越早越好。

媽媽說為什麼要跑那麼遠的地方看蓮花,不如去看看後院的芋頭花,我開始不以為然,看了之後大吃一驚,原來芋頭的花跟蓮花一樣美。當下我坐在田埂上,看著看著雙手合十。其實每一個深刻的狀態,都是悟。

清凈、細膩、柔軟、堅韌、芳香,祈求內心的蓮花開放。世界上最有錢的人和最有智慧的人,是兩條不同的路,要及早選擇。每一個人心底都有蓮花,我希望大家打開內心的蓮花,走向更美好的境界。

先生曾說:「一顆流星自有它來去的方向,我有我的去處。」先生一路走好,一路明月清風伴星辰。

助建寺廟 功德無量

期待您的支持與參與

三寶門中福好求,一文付出萬文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黃龍禪寺 的精彩文章:

你知道嗎,不高興對自己的障礙有多少?
「修橋補路雙瞎眼」能證明 善有善報是錯誤的嗎?

TAG:黃龍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