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佛教文學作品

留下了浩如煙海的佛教文學作品

東台市觀音禪寺

祈願:正法久住,法輪常轉!

1月23日,據台灣《自由時報》報道,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過世,終年65歲。

個人簡介

林清玄,1953年出生 ,中國台灣省高雄人,當代著名作家、散文家、詩人、學者。

著名散文《查塔卡的杜鵑》。文章《和時間賽跑》、《桃花心木》選入人教版、北師大版小學語文課本。他是台灣地區作家中最高產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也被譽為"當代散文八大作家"之一。

在25年的創作生涯中出版作品逾百部,其中,《身心安頓》《煩惱平息》在台灣創下150版的熱賣記錄,《打開心靈的門窗》一書創下高達5億元台幣的熱賣記錄。

32歲遇見佛法,高規格入山修行,深入經藏。

35歲出山,四處參學,寫成「身心安頓系列」,成為90年代最暢銷的作品。

簡介:林清玄為了參透人生真意,20世紀80年代上山閉關三年,把人生從頭到尾思索一遍,總結其思想大成,編輯了《身心安頓》與《煩惱平息》二書,猶如輪迴生活中,橫跨的兩道彩虹。三十多年來,為無數眾生開化舒解了生命的疑惑、生存的煩惱、情愛的傷害、莫名的憂鬱……

40歲完成「菩提系列」,暢銷數百萬冊,是當代最具影響力的書之一。同時創作「現代佛典系列」,帶動佛教文學,掀起學佛熱潮。獲頒傑出孝子獎。

《菩提十書》

簡介:「菩提十書」是林清玄寫作生涯中最重要的作品,也是其思想和風格形成的代表作,寫作時間從20世紀80年代到90年代,長達十幾年時間。

《菩提十書》分別是「紫色菩提」、「鳳眼菩提」、「星月菩提」、「如意菩提」、「拈花菩提」、「清涼菩提」、「寶瓶菩提」、「紅塵菩提」、「隨喜菩提」、「有情菩提」。

《茶味禪心》

簡介:假如一個人在喝茶時,有一種單純的心,活在當下,無我無相,心智空明無礙,解脫了慾望與俗情的束縛,在茶里,就有了禪心了。

本書共有26篇散文,旨在闡述生活與茶禪的道理是相通的。藉由對茶味的琢磨,品茶、情義,乃至文化等現象,都可從此一一道來。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八作家」之一。

有三百萬人次聽過林清玄的演講,林清玄成為許多人的「心靈導師」。

林清玄說:

1. 我們生命裡面不如意的事佔了絕大部分,因此,活著本身是痛苦的。但扣除八九成的不如意,至少還有一兩成是如意的、快樂的、值得欣慰的事情。如果我們要過快樂人生,就要常想那一兩成好事,這樣就會感到慶幸,懂得珍惜,不致被八九成的不如意所打倒了。

2. 在不確定中生活的人,能比較經得起生活的考驗,會鍛鍊出一顆獨立自主的心。

3. 如果生命里只有喜樂,生命就不會有深度,生命也會呈單面的發展,像海面的波浪。如果生命里只有悲傷,生命會有深度,但生命將會完全沒有發展,像靜止的湖泊。

4. 遇到生命的快樂,我要慶祝它!遇到生命的悲傷,我也要慶祝它!慶祝生命是我的態度,不管是遇到什麼!快樂固然是熱鬧、溫暖,悲傷則是更深刻的寧靜、優美,而值得深思。

5. 我們要輕輕的走路、用心的過活;我們要溫和的呼吸、柔軟的關懷;我們要深刻的思想、廣大的慈悲:我們要愛惜一株青草、踐地唯恐地痛。這些,都是修行。

6. 當我們的心靜下來,煩惱喧嘩,彷彿生命中的污泥,但我們也等待著,或者會有一朵蓮花,一些清淳的智慧,從無明的、未名的角落,開起!

7. 生命里偶然的歡喜、悟、心靈的光,就像鴿子麻雀突然來到我們的窗前,當它們飛走的時候,我只要保有那種歡喜就好了。

8. 我想起自己過去所經驗的一些往事,真切地感受到,當歲月的燈火都睡去的時候,有些往事仍鮮明得如同在記憶的顯影液中,我們看它浮現出來,但畢竟是過去了。

終年65歲!台媒:台灣知名作家林清玄去世

本文由「壹伴編輯器」提供技術支持

昨天,林清玄還曾發微博稱:「在穿過林間的時候,我覺得麻雀的死亡給我一些啟示,我們雖然在塵網中生活,但永遠不要失去想飛的心,不要忘記飛翔的姿勢。」

事發突然,網友們引用米蘭·昆德拉在《生活在別處》中的名言,表達震驚、不舍和悼念之情:這是一個流行離開的世界,但是我們都不擅長告別。

微博網友悼念林清玄

一本佛經,改變了我的整個想法

文:林清玄

有人說過年是「年關」,年紀愈長,愈覺得過年是一個關卡;它彷彿是兩岸峭壁,中間只有一條小小的縫,下面則水流湍急,順著那歲月的河流往前推移,舊的一年就在那湍急的水勢中沒頂了。

每當年節一到,我就會憶起幼年過年的種種情景。

幾乎在二十歲以前,每到冬至一過,便懷著亢奮的心情期待過年,好像一棵嫩綠的青草等待著開花,然後是放假了,一顆心野到天邊去,接著是圍爐的溫暖,鞭炮的響亮,厚厚的一疊壓歲錢,和兄弟們吆喝聚賭的喧嘩。

然而最快樂的是,眼明明的看見自己長大了一歲,那種心情像眼看著自己是就要出巢的乳燕。

過了二十歲以後,過年顯著的不同了。

會在圍爐過後的守夜裡,一個人悶悶地飲著燒酒,想起一年來的種種,開始有了人世的挫折,開始面臨情感的變異,開始知道了除去快樂,年間還有憂心。

有時看到父母趕在除夕前還到處去張羅過年的花用,或者眼看收成不好,農人們還強笑著準備過一個新年,都使我開始知道年也有難過的時候。

過了二十五,過了三十,年歲真是連再重的壓歲錢也壓不住,過年時節恰正是前塵往事卻上心頭的時節,開始知道了命運,好像命運已經鋪設了許多陷階,我們只是一步一步地向前走去,有許多喜愛的事時機一到必須割捨,有許多痛恨的事也會自然消失,走快走慢都無妨,年還是一個接一個來,生命還是一點一滴的在消失。

有時候我會想,為什麼在二十歲以前那麼期待新的一年到臨,而二十歲以後則憂心著舊的歲月一年年的消失呢?

最後我得到一個結論,在冠禮以前,我們是 「去日苦短,來日方長」。

成年以後則變成「來日方短,去日苦多」,這是多麼不一樣的心情呀!

最難消受的還是,不管我的心情如何,掛在牆上的壁鍾總是在除夕夜的十二點猛力地搖著鐘擺,敲出清亮或者低沉的十二個響聲,那樣無情,又那樣絕然,每到過年,我總也想起和鍾臂角力的事,希望讓它向後轉,可是辦不到,於是我醉酒,然後痛下決心:一定要把一年當兩年用,把二十四小時當四十八小時來用。

想起去年的過年,我吃過年夜飯,在書房裡走來走去,想找一本書看,不知道為什麼隨手拿起一本佛經,讀到了有情生死流轉的過程,其中有一段講到「渴愛」的,竟與過年的心情冥然相合。

它說渴愛有三,一是欲愛,是感官享受的渴求;二是有愛,是生與存的渴求;三是無有愛,是不再存在的渴求。

我覺得二十歲以前過年是前兩者,二十歲以後是第三者。

那本佛經里當然也講到「涅槃」,它不用吉祥,善良、安全、清凈、皈依、彼岸、和平、寧靜來正面說涅槃,而說了一句「斷愛近涅槃」。

這是何等的境界,一個人能隨時隨地斷絕自己的渴愛,絕處逢生,涅槃自然就在眼前,舊年換新恐怕也是一種斷愛吧。

釋迦牟尼說法時,曾舉了一個譬喻來講「斷愛」,他說:「有人在旅行時遇到一片大水,這邊岸上充滿危機,水的對岸則安全無險,他想:」此水甚大,此岸危機重重,彼岸則無險,無船可渡,無橋可行,我不免採集草木枝葉,自做一筏,當得安登彼岸。『於是那人採集草木枝葉做了一隻木筏,靠著木筏,他安然抵達對岸,他就想:「此筏對我大有助益,我不妨將它頂在頭上,或負於背上,隨我所之。』」

舉了這個例子以後,釋迦牟尼指出這人的行為是錯誤的,因為他不能斷受,那麼他應該如何處置呢?

佛陀說:「應該將筏拖到沙灘,或停泊某處,由它浮著,然後繼續行程,不問何之。因為筏是用來濟渡的,不是用來背負的,世人呀!你們應該明白好的東西尚應捨棄,何況是不好的東西呢?」

由於讀了那本佛經,竟使我今年的整個想法全部改變了,也使我在最有限的時間內,因為敢於割捨,而有了一些比較可見的成績,過年何嘗不如此,年好年壞都無所謂,有所謂的是要勇於斷受,使我們有情的命身,在新的起始發散最大的光芒。

涅槃真的不遠,如果能在年節時候,少一點懷念,少一點憶舊,少一點追悔,少一點婆婆媽媽,那麼穿過峭壁、踩過水勢,開闊的天空就在眼前了。

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請與我們聯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東台市觀音禪寺 的精彩文章:

達真堪布:修行能改變親人的命運嗎?
睡覺和尚與打坐和尚

TAG:東台市觀音禪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