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132.你只要不順著這六塵的境界去轉,不順著這有為的相去轉,你就可以逆流了

132.你只要不順著這六塵的境界去轉,不順著這有為的相去轉,你就可以逆流了

《大佛頂首楞嚴經淺釋》132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於妙圓中,粘湛發見,見精映色,結色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眼體,如蒲萄朵,浮根四塵,流逸奔色。

由明暗等二種相形:因為「明」和「暗」這二種的色,還有其他種種有形有相的色,互相來影響。於妙圓中,粘湛發見:在你這妙圓的心裡邊,和這湛圓的性相粘。「粘」,就是膠著到一起了;「粘湛」,黏這個湛圓的性。

在這種相形之下,就發出來一種見精。見精映色,結色成根:由這個見精掩映到色相上,和色相結到一起了。前邊不說「結」嗎?這就「見精」和「色」結成到一起了,於是就變成根了。「映」,就是映照,照到色相上。

這個「根」的名目叫什麼呢?根元目為清凈四大:這個「根」,也就是清凈四大,這地、水、火、風。四大怎麼叫「清凈」呢?因為這種四大的形象非常微細,很微細很微細的,不是肉眼所能看得見的,是佛眼、法眼、慧眼才能看得見的,所以就叫「清凈四大」。

因名眼體:這四大地、水、火、風,因為互相都有連帶的關係,這個地方就給它起名叫眼的體。如蒲萄朵:眼睛就好像葡萄粒,這叫「蒲萄朵」。浮根四塵:眼根有三種的意思:(一)見精,這是一種的分別。(二)勝義根。(三)浮塵根。按著修道來講,你若是修好了,這個眼睛叫「勝義根」;你若不修行,它的名稱就叫「浮塵根」。

「浮根四塵」這「四塵」是什麼呢?就是色、香、味、觸這四種的塵。流逸奔色:怎麼叫「流」呢?就好像急流,水流得很急地,歸到壕裡頭,所以好像怒濤赴壕,這是「流」。「逸」,就好像縱火燒山,它什麼地方都跑;逸,就是各處奔跑。怎麼叫「奔」呢?就好像駿馬賓士一樣的,駿馬跑起來很快。奔什麼地方呢?流逸奔色;奔到色塵上,都著住到眼色上。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聽精映聲,卷聲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耳體,如新卷葉,浮根四塵,流逸奔聲。

由動靜等二種相擊:因為「動」和「靜」這兩種的形相相擊,於妙圓中,粘湛發聽:因為有動、有靜,中間就發生了作用了,所以在這個妙圓的真心裡邊,黏這圓湛覺性,就發出一種聽覺的作用。聽精映聲,卷聲成根:聽覺的作用「映聲」,這個聽精和聲塵就結成到一起,於是就變成根了。

「卷聲成根」,也和前邊那個「結色成根」一個樣的。根元目為:這個根本來的名目,也就是清凈四大:四大里發生出來的這個功能。因名耳體:給它起個名字,就叫「耳體」,耳朵的體。耳朵好像什麼呢?如新卷葉:就像新卷的荷葉、蓮華葉子似的。浮根四塵:由這個浮根四塵,流逸奔聲:所以在這浮塵根上來講,它這種的流逸,就和聲塵相混合了。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嗅精映香,納香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鼻體,如雙垂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

由通塞等二種相發:由「通達」和「壅塞」這兩種的體相互發生了作用。於妙圓中,粘湛發嗅:在這妙圓心裡邊,就發生一種嗅覺。嗅精映香,納香成根:這嗅精和香塵映照著,它納這個香,所以就有了根的作用了。鼻嗅香的「嗅」,就是「納」。

根元目為清凈四大:這個根,它的本名是清凈四大。因名鼻體:因此又給它起名,就叫「鼻體」,鼻子的一個體相。如雙垂爪:這個鼻子,好像雙垂的兩隻爪。浮根四塵,流逸奔香:在浮塵根上,這色、香、味、觸「流逸奔香」,它是趨向香塵的,和香塵結成一起,所以這個鼻聞就貪香味。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嘗精映味,絞味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浮根四塵,流逸奔味。

由恬變等二種相參:什麼叫「恬」呢?就是恬淡沒有味。舌平常什麼滋味也沒有的,因為遇著味了,它就會知道是什麼味道。所以由這個「恬」而變成知道味。恬變這兩種的關係相摻雜著,於妙圓中,粘湛發嘗:在這妙圓心裡邊,黏這圓湛的覺性,就發生一種作用,就是嘗覺。

嘗精映味,絞味成根:嘗覺和味相掩映,和味道絞和到一起,好像絞成一條繩一樣,分不開,所以就有一個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這個根本來的名字,就叫「清凈四大」。因名舌體,如初偃月:這個叫「舌體」,這舌頭好像偃月似的。「偃月」,空中的月亮在月初沒有圓滿的樣子。浮根四塵,流逸奔味:這浮根四塵是趨向味道。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於妙圓中,粘湛發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浮根四塵,流逸奔觸。

由離合等二種相摩:由「離」和「合」這兩種相摩擦。於妙圓中,粘湛發覺:在這個妙圓心裡邊,發生一種的感覺。覺精映觸,摶觸成根:這種覺精的作用和觸相掩映,和觸摶到一起,成了一個身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這個身根本來的名目,就是「清凈四大」。因名身體,如腰鼓顙:並給它起個名,就叫「身的體」。人的身體,就像有一種叫「腰鼓顙」的鼓。浮根四塵,流逸奔觸:這個浮根四塵,都趨向到觸塵這個地方。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於妙圓中,粘湛發知,知精映法,攬法成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因名意思,如幽室見,浮根四塵,流逸奔法。

由生滅等二種相續:這是講意根了,意根就是第六意識。第六意識有生、有滅。前念滅,後念就生了;後念生、前念滅。生滅這兩種,好像水波浪似的,一個跟著一個跑,相續不斷地。於妙圓中,粘湛發知:在你這妙圓的心裡邊,和這湛圓覺性黏到一起,發出一種知精。

知精映法,攬法成根:這個「知」,是個「意」,意有知的功能。這知的功能,和這個法塵相掩映,和法就攪到一起,攬這個法,就成為意根。根元目為清凈四大:意根本來的名目,也就叫「清凈四大」。

因名意思:給它又起個名字,就叫「意思」。為什麼不說「意體」呢?因為這意沒有體,所以就不說「意體」,而說「意思」。如幽室見:這就好像在一個幽暗的房子裡邊,有一種見一樣。浮根四塵,流逸奔法:意這個浮根四塵,就是趨向法塵這一方面。

阿難!如是六根,由彼覺明,有明明覺,失彼精了,粘妄發光。

阿難哪!如是六根:像上邊所說的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由彼覺明:「由彼」,由這個妙圓的真心。這個「覺明」,也就是妙圓真心,也就是如來藏。它本來就是如來藏性,有明明覺:本來「覺明」這個「覺」,本體就是明的,不須要再加上一個「明」。

前邊不講就好像如意珠?如意珠本來是有光的,並不須要再給它加上一種光。可是因為在「覺」上又加上一個「明」,就成了妄明、妄覺,明也不是究竟真實的,覺也不是究竟真實的。

失彼精了:把它本有那種的精──見精、聞精、嗅精、嘗精、觸精,和知法這種的「知」,都失去本來的樣子,失去本來的功能了。粘妄發光:因為和妄明、妄覺相混合,相黏到一起了,所以發生了一種妄的光。這種光,並不是說有什麼光,不過就是發生它一種作用。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離動離靜,元無聽質;無通無塞,嗅性不生;非變非恬,嘗無所出;不離不合,覺觸本無;無滅無生,了知安寄?

在前邊所說的道理,「覺」上不必加「明」,因為生了一種妄念,加明在覺的上邊,所以就變成妄明和妄覺了,這種「明」和「覺」都不是真的了。失彼精了,就把它本來那種精神都失去了。所以就「黏妄」,發出一種見分的光,這就是屬於第八識見分的光。

是以汝今離暗離明,無有見體:因為這個,所以阿難,現在你離開暗、離開明,明、暗二相都離開了,見體就不存在了。為什麼你有個「見」呢?就因為有明、暗這種的因緣幫助你,你才可以見;你若沒有明、暗了,見體就也沒有了。離動離靜,元無聽質:你離開動、離開靜的景象,聽的體質也沒有了。「質」,也就是體質,也就是它(聽)的「體」。

無通無塞,嗅性不生:沒有通達和壅塞,嗅性也不生,也沒有嗅覺了,你也不會知道是香、是臭。非變非恬,嘗無所出:若沒有變、沒有恬,在不變、不恬這期間,嘗覺也沒有了。不離不合,覺觸本無:若也不用離開、也不用合起來,你覺觸就沒有了。無滅無生,了知安寄:你若沒有生、也沒有滅,你了知性又存在什麼地方呢?了知性也沒有了。了知性,你把它放到什麼地方?根本就沒有了!

汝但不循,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隨拔一根,脫粘內伏,伏歸元真,發本明耀。耀性發明,諸餘五粘應拔圓脫。

汝但不循:這一句經文很重要的。我們人為什麼沒有開悟?也就因為順著生死流去跑,不能逆這個流;也就是順著妄塵去跑,跟著妄塵轉,沒有把妄塵轉過來。

這一段經文上說:「汝但不循」,你只要不順著這六塵的境界去轉,不順著這有為的相去轉,你就可以逆流了。不順著什麼呢?不順著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如是十二諸有為相:像動靜、合離、恬變、通塞、生滅、明暗這十二種的有為相,你不要隨著它轉,不要隨著這有為法轉!

隨拔一根,脫粘內伏:在眼、耳、鼻、舌、身、意這六根裡邊這種的粘湛的情形,隨你若能解脫一根,把這一根拔除和粘湛這種的情形脫離了;內伏,自己裡邊的無明也降伏了,這種的妄想也降伏了。伏歸元真,發本明耀:妄想無明既然降伏了,又返本還原到本來妙圓、圓湛的真心那種程度,就發揮出本有覺明的那種明耀。

耀性發明:這種明耀的性一經發出光明來,諸餘五粘應拔圓脫:你在一根得到解脫了,那其餘的這五粘也就同時會得到解脫了,也就都離開這種「粘湛發見」、「粘湛發覺」的功能,得到解脫了。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明不循根,寄根明發,由是六根互相為用。

在前幾天我講的六根互用的基本條件,現在這一段文就講沒有眼睛也能看見;沒有耳朵,眼睛也能聽見;沒有舌頭也可以嘗;沒有鼻子也可以嗅香;這六根互用的一種作用。

不由前塵所起知見:不要隨著前塵──面前這一種六塵的境界所轉,也就是「不循」。你不隨著六塵這種境界所起的知見,你就見如不見、聞如不聞,不跟著六塵境界跑。明不循根:這個「明」不是因為見著塵了,就有了明、有了知覺。

這個「明」,是自己這種覺明,不順著這個根,這就不是妄了!寄根明發:我們本有的覺明,也可以寄存到六根的門頭上。這種自己本有的「明」發出來,由是六根互相為用:不用妄明、妄覺,而用真明、真覺,因此眼、耳、鼻、舌、身、意六根就可以有互相通用的功能。眼睛也可以說話,耳朵也可以看東西,這是六根互用的境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正法明 的精彩文章:

女人難產時要念觀世音菩薩
為什麼「眼、耳、鼻、舌、身、意」這六入,本來都是如來藏妙真如性呢?

TAG:正法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