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有這樣一個神秘組織,見到外國列強從不手軟,外國人躲得很遠
清朝有這樣一個神秘組織,見到外國列強從不手軟,外國人躲得很遠。在我中華上下五千年的傳承歷史中,最不乏的就是政治動蕩、朝代更迭,而推動時局變遷最主要的,大概可以概括為兩種勢力,一種是鄰國或者皇親國戚的虎視眈眈,還有一種是統治者過於殘暴,民不聊生,備受壓迫的百姓集結成浩大的民間勢力進行反抗。
對於後者,歷史上也有幾個很典型的例子,比如在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這是我國歷史上最早的農民起義;三國演義開始的背景,黃巾軍起義;還有義和團和太平天國運動,都曾經轟轟烈烈的在歷史上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其中,影響比較大的,可以說是義和團了,這個運動覆蓋面極廣,也在國內掀起了一場風雨。下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場運動吧。
義和團運動在十九世紀的中國社會爆發的,吸納了大部分勞動人民,雖然文化水平不高,但是都堅定「扶清滅洋」的出發點,從某一方面來看,給予了外國列強一定的打擊,也彰顯了我們國家勞動人民的部分力量,也是國人覺醒過程中的重要一環。
當然,全面來看待這個組織的話,義和團也有它自身很大的局限性。比如,其中最主要的就是它的迷信思想,相傳,在他們練拳期間,拳師甚至有一段請神儀式,隨後還有咒語、神靈附體等等,可能因為這種迷信思想,才使得義和團運動擁有了更大的號召力和更強大的精神寄託。
但是這樣的做法,也深刻影響著文化程度不高的民眾,義和團民堅信自己的身體不懼刀槍,每次戰爭的時候甚至爭先恐後的衝鋒陷陣,無懼流血死亡。其實這也深刻體現著一個人的思想控制和行為方面的矛盾。
其實如果僅僅依靠著虛無縹緲的鼓吹,義和團也很難取得那麼大的影響力,其實從拳師的分布和本身這個組織的發展歷程來看,還具有一套行之有效的宣傳途徑,和一套根據我國的地方性特色的而形成的一套組織系統,其中最有代表性的就是以市場圈為範圍的壇口的設置。
如果曾經了解過義和團的話,就會知道,天津的楊柳青鎮是義和團總壇的所在地,但是並不是周圍的每一個村鎮都會設置壇口,那麼壇口的設置是根據怎樣的標準呢?而義和團又是通過怎樣的系統讓各方人員都能參加訓練並且在需要的時候集中的呢?其實,各個壇口是根據市場的圈的不同層次,分設在各個村落的,而且各個村落之間也會形成結盟,方便溝通。
沒有壇口的村民需要就近前往附近壇口進行演練拳術,而只有在作戰的時候,才會通過村的形式集結村民。
根據這個體系,我們可以看出,其實每個壇口都有其相對的獨立性,而且作為一個相對自由的民間組織,即使是朝廷中人,也不為之所動,所以正是這個特殊的組織形式,和這個組織所特有的性質,才奠定了它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所有的不同於朝廷機構的自主。
這個組織看到當時對待外強的態度很堅定,「扶清滅洋」這是基本的方針。外國列強見了他們都躲避的很遠。
※4歲父母雙亡,14歲獨自闖上海,算命先生:此人將黑白兩界通吃
※從街頭流浪到軍統特務,此人是真正的老江湖,兒子如今成國際巨星
TAG:幽默歷史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