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支刻度是一把度量太陽系相對位置的尺子
對申子源的文章有所了解的讀者朋友會發現,申子源的文章思想性是貫徹上下的,邏輯的一致性保持的比較好,比如天人合一論,比如銀河系的璇璣,太陽系的璇璣,人體生命的璇璣的同一性,全息理論,量子力學和中國古科學古中醫的結合等等。
在天人合一論的影響下,人體和天地的信息是統一的,全息對應的,互為鏡像的。
說銀河系,太遙遠,太龐大,說人體本身,乃至器官細胞以下,人們又覺得在自己身邊,太稀疏平常了。
我們就取中間來論,談談我們生活的星球,生活的這個太陽,到底是怎麼樣的一個運行機制的。
整個太陽系是以太陽為核心,太陽系中的各個星體,全部物質和能量場,圍繞著太陽做各種運動,而且整體還處於銀河系的一條璇臂上,整個太陽系圍繞著銀河系中心在做運動,所以整個太陽系的運動,在超出太陽系的觀察角度來看,好像一個複雜的原子核一樣,混沌而有序的做各種各樣的運動。
我們稱這種運動叫做:璇璣。
太陽系有自己的璇璣,人體有自己的璇璣,銀河系有自己的璇璣。
而這種璇璣是互相全息對應的,並且這種璇璣是有尺度的,這就是本文所要重點講述的內容,太陽系的璇璣尺度。
人們生活的空間,就是地球的表面,我們不妨想想,地球在太陽系中什麼樣的一種情景,什麼樣的一種觀察點?
可以這樣說,古代的人畫出來的星空全景圖是非常有智慧的,那是偉大的科學成就。
我們說回太陽系的璇璣尺度,按照現在的宇宙科學,叫做天文尺度;
那麼古代的時候,古人的科學體系中,有沒有自己的天文尺度呢?
肯定有!
那麼他們的天文尺度,是不是失傳了呢?是不是這些尺度體系就不實用了呢?
肯定不是!
直到今天一樣很實用,而且我們把這把古代天文科學的量天尺拿出來,很多人估計會啞然失笑。
那就是干支尺度。
干支尺度就是這樣,如下圖:
其實就是十天乾和十二地支組合而成的次序表,俗稱:六十甲子。
年也可以按照六十甲子排序,日也可以按照六十甲子排序,時辰也可以,更大的更小的時間尺度都可以用干支尺度來標識。
這把時間尺度很巧妙,可以把太陽系的璇璣一一記錄了下來。
從天文學的觀察,整個太陽系,在六十年,九十年,一百八十年,三百六十年等時間周期,都會作一定的回歸,就是整個太陽系中的各個主要星體的相對位置,六十年一個輪迴,回歸原點。
節氣曆法中的玄機
我們用一個很直接的例子來說明這把量天尺是如何起作用的,是如何度量天地運轉的。
日,太陽,日子,一天時間,地球自轉一周,所以看起來太陽繞地球一周,這個日(一天)的單位就很奇妙了,是一個基準天文單位。
就是一年之中,大年383天(對標384爻),小年不足360天,這是陰曆年的長度;
而太陽年一般都在365天左右,對應太陽年,冬至節氣交日到下一個冬至節氣交日,為一年。
年有大小年,2017年丁酉年就是383天,月也有大小月,節氣曆法中的月份最長可達31天,陰曆月份也在28天到30天不等。
其實每天也是有大小天,日子也是分大小的,比如冬至北半球的光照最短,夏至日北半球的光照最長。
超神、接氣和正授
日子的刻度是按照干支紀法,一天走一個刻度,而陰陽合曆中,我們現在論太陽曆(節氣曆法)部分。
每個節氣的交接,和干支紀法是不完全重疊的,但是周期性震蕩的,就先一年之中有些日子長,有些日子短,但是二至二分日是基本恆定的。
節氣交接和干支紀日,也存在這樣的波動。
所以出現超神、接氣和正授的情形。
有時候,未至而至,有時候,至而不至,就是這樣的情形,干支紀日的上元符頭日和節氣交日的相對位置,古代的人把這三種情況分別對應:超神、接氣和正授。
聽起來很玄的名稱概念,其實就是干支紀日和節氣交日的時間相對概念。
不要小看這個概念,正是這個時間刻度,恰好可以衡量太陽系形象的在某一個時間(某一日(其實是年月日))的相對位置。
這點弄清楚了,太陽系各天體的相對位置,互相影響,能量場,信息場的互相作用,就一目了然了。
在太陽系這個大的實驗室裡面,這就是天體粒子的觀察刻度和記錄方法,其實就是這麼簡單。
關注太陽系的璇璣和量天尺的應用,關注隱士申子源的更多文章!
※在謙濟堂康養小鎮度過小雪節氣,溫習古代的諺語
※2019年己亥年,八龍治水,五牛耕地
TAG:隱士申子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