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從醫20年,我看到了比治癒更重要的東西

從醫20年,我看到了比治癒更重要的東西

一段文字,詮釋一種生命的定義;

一種聲音,承載一個獨特的靈魂;

一次聆聽,傳遞一種溫暖的能量。

《生命時報》與你相約「生命悅讀」欄目,邀請嘉賓用聲音給文字帶上溫度,輕叩你的心門。願你聽見其中生命的力量,以及蘊含在其中的智慧。

本期,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毅做客「生命悅讀」,與你分享他在工作中的感悟——《讓患者告別僵直和顫抖》。

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毅

讓患者告別僵直和顫抖

大家好,我是北京協和醫院神經外科副主任醫師郭毅,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我從醫20年來的經歷和感悟。

1998年,我考入北京協和醫科大學臨床醫學專業。最初選擇醫學,是為了完成家中長輩的願望。但在學醫過程中,我真正愛上了醫學,並決定把做一名臨床醫生變成我一生的職業。

2006年,我選擇進入近乎空白的神經調控領域,主治帕金森等疾病。帕金森病是一種老年退行性疾病,我們無法阻止衰老,直到現在,帕金森病都無法被攻克。當時,科里一位老同事說:「放著強勢項目不選,卻選擇一個空白領域來挑戰,你的想法太天真了,要慎重啊。」

做這個決定,與我遇到的一個病人有關。當時,這位患者因帕金森病的僵直癥狀來做神經調控手術,儘管當時的手術尚不完善,但效果卻直觀可見。他說:「手術後的幾個小時,是我人生中最舒服的一刻。」

北京協和醫院作為全國知名度最高的醫院之一,每天都會湧入上萬患者,其中不乏罹患帕金森病的病人,這裡常常是他們最後的盼望。我接診過最年輕的帕金森病患者,只有二十多歲,然而我們能做的只是延緩癥狀,無法治癒,當然,大多數來看病的帕金森患者也是抱著緩解癥狀的訴求而來。

曾經有一位來自黑龍江的帕金森病患者,千里迢迢來到北京協和醫院,要求做手術。病人同時還患有乳腺癌,我對她說,一般情況下會建議她先把抗癌的療程做完再治療帕金森病,畢竟前者是致命的。但她並不這麼認為,她堅定地對我說:「醫生,只有把帕金森癥狀調理好了,我才有信心和狀態去抗癌。如果我一直是這種狀態,治好癌症對我也沒有什麼意義。」

她的態度和話語最終說服了我,每個人都有權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站在年輕的她的角度,和正常人一般的生活對她來說或許更重要。於是,我慎重地給她制定了帕金森病緩解癥狀的手術方案,手術很成功。一年後,我得知,她的乳腺癌治療也取得了不不錯的療效,如今已經與正常人一樣,重新開始工作,開始了新的生活。

這件事給我的觸動很大,讓我逐漸意識到,醫學是有限的,但關懷是無限的,我們應該將心比心地為患者考慮。我們所做的每一個方案和建議,放在自己或家人身上都會去做。

每次術前,我都會和患者聊很長時間,推心置腹,將各種風險、受益充分溝通好。從疾病的進展,到患者的期望,再到家庭條件,所有細枝末節都要問到。

患者來看病,並不是簡簡單單地看病,要摸底患者的家庭,才真正了解他們的想法,才能給一個科學合理的建議。不是每個患者都會成為醫生,但每個醫生都能成為患者或患者家屬。把自己擺到患者的位置去,就能體會到比醫學治癒更重要的東西。

End

音頻錄製:羅榕 本文記者:董長喜

版權聲明:本文為《生命時報》(微信號:LT0385)原創,未經授權謝絕轉載。

我們不傳小道消息和謠言

我們不取吸引眼球的聳人標題

我們不做只為轉發量而存在的媒體

請你相信原創的力量

健康路上,我們願意陪你一起認真走下去

人民日報主管 環球時報主辦

微信ID:LT0385

合作垂詢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命時報 的精彩文章:

「人工肺」 ECMO的對手是「死神」
一杯「奶蓋」喝下去,要跑6公里才能抵消掉熱量……

TAG:生命時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