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解開太極圖千古之謎

解開太極圖千古之謎

天外飛碟

事實可以證明:太極圖存在原形,它來源於簡易的「繩圖」,它是自然之圖,是最古老之圖,也是歷史上最具生命力之圖。無論是遙遠的過去,還是現在或將來,太極圖永遠伴隨著人類。

太極圖與八卦圖二者之間存在著必然聯繫。太極圖是八卦圖形成的起點和基礎,八卦圖是太極圖所表達的陰陽之道或一分為二觀點的繼續和深化。太極圖表達了陰陽觀念,八卦圖構築了陰陽變化的模式,它們是純粹的、樸素的、健全的圖式哲學,是原始古人對萬事萬物的一種看法。

太極圖是一幅古老的圖式,又名陰陽魚太極圖,如圖1所示。這是一幅看一眼就令人難以忘卻的圖,其布局結構黑白對分,合二為一,和諧流暢;其整體畫面猶如黑白兩魚環抱成圓,相映生輝,自然天成,它在「中華第一圖」之稱。

太極圖從古到今一路走來,廣為人知。從算命先生的招牌、道家居士的袍服,到孔廟大成殿樑柱的標記物;從古代傳說、典籍記載,到眾多專著論文;人民間飾物、中國傳統文化的會徽會標,到韓國國旗……隨處可見它的影跡。

太極圖是東方文化的經典之作,它函蓋八卦陰陽變化之理,集合易經大義要旨之精,表達萬物變化之道,從而成為易學研究的最大熱點之一。它那深遠的影響力,歷經千年風塵,始終激勵、推動著熱衷於易學的無數人們去探賾索隱,尋根求源。

然而,多少年代、多少春秋過去了,當又一個世紀之門、千年輪迴迎面而來之時,太極圖依然披著神密面紗。太級圖到底是 怎麼回事?

一、太極圖的形成原理歷代關於太極圖的說法很多。現在,不妨先拋開一切固有的觀點,揭開太極圖形成之謎,尋找太極圖原形,就從一個簡單的物理實驗開始吧。

這個實驗取名為繩圖實驗。實驗材料,任意取一根繩子(或一條皮帶)。整個實驗操作分為二個過程--繩圖成圖和繩圖退圖。

繩圖成圖過程。實驗開始,取一繩,把繩的兩端並齊,構成U形複線。接著,以封閉端為內始點,在U形複線同一平面內,旋轉卷繩數圈 ,形成一個盤曲圓狀圖,把它稱為「繩圖」,如圖2所示;把形成繩圖的過程稱為繩的複式旋轉運行。 觀察該圖,則會發現下列現象:

1、由於圓圈的向心壓力和繩的彈性拱力的合力作用,繩圖中央的一小段繩(非圓部分)形成一個扭曲的線條。實驗中,當逆時針卷繩時,它呈S形;當順時針卷繩時,它呈反S形。其實,不管順向卷繩,還是逆向卷繩,其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正視S形,反視即為反S形,這就是說繩圖的平面效果圖有兩個,而其立體效果圖只有一個。(以下論述,均以圖2所示繩圖為參照,另一 種情況略)

2、一小段扭曲的反S形繩,把繩圖中央內圈一分為二,並形成二個類似魚狀區域。(卷繩操作時,盡量控制使二個魚狀區大小對等)魚狀區域的大小與繩的直徑、彈性有關,與卷繩操作手法有關。

3、除反S形線段外,繩圖可以看作是由兩條起點反相而旋轉方向相同、曲率對稱的螺旋線構成。

實驗分析。把繩圖中所有的外圈去掉,僅存下內圈--稱之為單圈繩圖,如圖3所示。直接比較單圈繩圖與太極圖,不言而喻,就會發現兩者如同一轍,大同小異。只要把單圈繩圖粗略的、近似的看成為一個圓,或者說,當繩的直徑趨向於無窮小,即成為一條線時,單圈繩圖與太極圖的線條輪廓完全一致,兩者差別僅在於有無黑白兩種顏色及兩個魚眼標記。

繩圖退圖過程。繼續實驗,如圖示所示,把繩圖外圈兩個端點定為A或B,兩個魚狀區設為「1」或「2」。當以A端為起始點,由A到B依次逐圈退盡,則最終留下「1」魚狀區域,而「2」魚狀區域散去 ;反之,當以B端為起始點,由B到A依次逐圈退盡,則最終留下「散 」魚狀區域,而「1」魚狀區域散去。

實驗分析。繩圖退圖時,當以不同的起始點,分別退圖時,對應的最終結果截然不同。即同一繩圖退圖時有正反兩種終極狀態,這是繩圖的顯著特點。對照太極圖,把其圓周和S曲線看作是一條連續的曲線線段,也模擬進行退圖實驗,可以得出同樣的結論。而太極圖中的黑白兩個魚眼恰好是正反兩種狀態的標記,即退圖時的終極標記。因此,可以說,繩圖這個統一物包含著正反相互對立的一對矛盾,與太極圖表達的事物陰陽法則是完全一致的。

2 解開太極圖千古之謎

綜合實驗、觀察和分析三步曲,可以清楚地發現:其一,繩的複式旋轉運動所產生的繩圖,可以直接演變出太極圖,太極圖可以看作是簡化的、標上黑白兩種顏色及魚眼標記的繩圖;其二,繩圖本身包含著一分為二、正反相互對立的矛盾,自然地體現了事物的陰陽法則,同時也耦合了事物的矛盾法則,即對立統一法則。而這種哲理更能在經過加工過的繩圖--太極圖中以直接、清晰、完美的形象表達出來。總之,無論是從形象上,還是從思想淵源上,繩圖與太極圖是一致的,繩圖是太極圖的原形,也可以看作是「自然太極圖。」

二、太極圖產生的歷史原因業已發現的考古實物證明了太極圖起源於原始社會的基本事實。據《揚子晚報》1997年上半年報道,在江蘇吳縣境內發現了良渚文化時期的眾多文物,其中有一物為「盤曲蟠龍圖」,並猜測其是太極圖的原形。台灣陳立夫先生在《關於太極圖的一 些問題》一文中說:「大陸先後所出土之古太極圖,較《周易》及《乾鑿度》之成書,尚早三、四千年。諸如陝西永靖所出土六千五百年前( 伏羲時代)雙耳彩陶壺上之雙龍古太極圖藏瑞典遠東博物館),及使用毛筆中鋒所畫,竟早於孔子四千年。又出土商代及西周之多件青銅器上 ,亦契有雌雄雙龍相互纏繞之太極圖。」還有人認為「早在新石器時代 ,我國長江中游的屈家嶺文化中,就出現太極圖雛形。」(蘇開華《遠古太極圖揭秘》)。

以上所提及的,無論是盤曲蟠龍圖,還是雙龍太極圖等,從刊載的相片或圖案看,均類似於蠅圖。也就是說,事實能初步證明繩圖是古太極圖,或者是古太極圖的原形。

太極圖的古老和繩圖使人自然地聯想起繩的歷史軌跡,回憶起中國原始社會經歷過一段結繩記事年代。大約在二三百萬年前,繩充當了記數或記事的工具。不難發現,在以漁獵、耕作和放牧為主要生產活動的原始社會勞動過程中,原始古人離不開繩,繩是原始古人最簡單、最常用、最熟悉的勞動產品和勞動工具。再且,從普通的草繩,到最早產生遮羞防寒的布匹和服裝所用的紗線--本質上也為繩,要經歷過多少技術進步和漫長歲月。可以想像,沒有繩,就沒有紗線,也就沒有服裝,更談不上人類文明。總而言之,繩在原始古人的生活、實踐和思維活動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作用,繩的發展從一個側面反映了原始社會特定時期的生產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同時,原始古人對繩必定傾注了無限想像和寄託,傾注了無窮智慧和精力。因此可以講,在原始社會發展的歷史中,存在著一個繩文 化時代。

客觀上講,只要有繩,就具備繩圖產生的條件和可能性。基於在原始社會結繩記事年代繩與原始古人的非同一般的密切關係的事實,有理由推斷,繩圖在結繩記事的遠古原始社會就已經產生。

但是,繩圖的最終形成還有賴於繪畫載體和技術等因素。最早的繩圖可以用實物演示,可以畫在地面上,也可以用原始顏料作畫,但它們不可能被長久地保留下來。事實上,即使現代人利用簡單的工具在紙上畫好繩圖也不是一件十分容易的事,而原始古人要在石頭、甲骨等剛性材料上刻劃繩圖則有相當難度。只有在結繩記事年代之後,當原始社會發展到加工石器、製造陶器和繪畫技術比較成熟的石器時代,及後來的青銅器時代,繩圖才有可能被最早記錄並永久保留下來。這也是繩圖本身的特點所決定的。

從自然的繩圖,到形成表達陰陽觀念的太極圖,還具有深刻的社會歷史背景和原因。社會發展史和歷史唯物主義告訴我們,人類的認識水平是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事物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的,認識是對客觀事物的不斷總結過程。原始古人,在從事生產活動也必然會認識到生死、晝夜、男女、大小、多少、高低、冷熱、難易、有無、好壞、美醜......等等相互對立、相互依存的事物現象,歸納總結出古老原始的事物陰陽觀念。與此同時,他們也必定會尋找恰當的表達方式,由於那個時代文字還沒有系統形成,或難以用初始的文字表達,於是那就通過尋找合適的圖形來表達事物的陰陽屬性。中國文字的起源表明中國原始古人貫於用圖表達事物,當我們的先祖發現繩圖本身包含著一分為二、相互對立的辨證關係恰好能反映事物的陰陽變化屬性,於是就用繩圖來類比概括事物一分為二、陰陽對立的普遍現象,太極圖就這樣產生了。太極圖體現著中國原始古 人對事物、對社會的一種看法,是一種樸素的辨證法想。

3 解開太極圖千古之謎

這裡需要加以說明的是,太極圖可以泛指繩圖、古及極圖和陰陽魚太極圖。其中,繩圖、古太極圖產生於原始社會,這一點已得到證明。但是現在公認的陰陽魚太極圖是否也產生於原始社會,還不能定論。儘管陰陽魚太極圖與繩圖十分接近,但畢竟還存著是否有黑白顏色和魚眼標記的差異。有二種可能:一是陰陽魚太極圖產生於原始社會,需有待於考古成果的直接證明;二是陰陽魚太極圖為後人所作,是繩圖或古太極圖的簡化和提煉。不過,所有這些都不影響太極圖產生於原始社會的基本觀點。

從繩圖可以演變出太極圖,同樣,從繩圖還可以推衍出八卦圖。這是一個對具體的繩圖進行加工、抽象和提煉的結果,是一個認識逐步深化的過程。

《易傳》中記道:「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對這句話,可作以下分析。太極生兩儀,可表述為一變二,是一分為二的過程;兩儀生四象,二變四,繼續是一分為二的過程;四象生八卦,四變八,還是一分為二的過程。也就是說,太極最終演變出八卦,經過三次連續的一分為二階段。這個過程在繩圖上,完全可以重現而得以證明。

現在,結合繩圖和陰陽魚太極圖,推演八卦圖的形成過程。

整個過程如圖4.太極、八卦合璧圖所示。

圖4.太極、八卦合璧圖

第一步,先將繩圖與陰陽魚太極圖合二為一,即把繩圖中的無繩處--兩個魚狀區域分別標上黑白兩色(為區別繩和將要產生的卦象,黑色部分用剖麵線表示),並加上兩魚眼標記。

第二步,接著逐圈逐段標定顏色。第一圈(內圈)標上對應魚狀區域顏色,形成黑白兩半圈。從第二圈開始,各圈對應上一圈黑處或白處的部位,按相對應的魚狀區域顏色為先和魚頭至魚尾方向為順序,一分為二,逐段分割(即黑與白各半,或白與黑各半)。

分割後,第一圈形成一黑一白兩象;

第二圈形成二黑二白四象;

第三圈形成四黑四白八象;

……以此類推

第三步,取八象,按第三圈分割形成的八象自然段,八等分繩圖,就形成了八個組合,其中每個組合包含三個線段即三象。這八個三象組合構成一個整體系統,每一個三象組合就是一卦,各象為陰爻或陽爻,與先天八卦圖完全一致。

據考古發現,最早在陶器和青銅器上用來記卦的陰爻和陽爻符號分別為「^」和「-」,其實,這很可能是一小段繩有結和無結的形態。隨手做個實驗,取一小段繩,打上一個結,就是這種「^」形態;無結形態為「-」形態表示各象形成陰爻和陽爻,組合構成各卦,這是自然而然的。這個過程中,八卦圖、八個卦和陰陽爻是同時產生的,是一個相互聯繫、有機統一的系統。

綜合八卦產生的全過程,可以歸納總結為:由繩圖(或太極圖)生成兩儀(魚);兩儀對應兩象;兩象一分為二成四象;四象一分為二成八象;最後,以八象自然段為單位等分繩圖及各象,形成八個三象組合,產生了八卦並構成先天八卦圖。

至此,我們可以清楚地知道,太極圖與八卦存在著必然聯繫,太極圖的內涵等同於「易有太極」之太極概念。太極概念,發端於客觀事物的陰陽屬性,啟示於實物繩圖,表現於太極圖,發展於八卦圖。太極,即陰陽變化之道,是事物一分為二、陰陽屬性矛盾的統一。通常後世人們把太極圖內置於八卦圖,也許是有一種天然的親和力的緣故。

《周易.繫辭傳》還有二處論及八卦之緣起,下面略作分析。一日:「河出圖,洛出書,聖人則之。」試問,河中有何之圖?河中最常見的圖除波浪之外,還有漩渦。而繩圖或太極圖,粗看上去形似漩渦;再則,圖中有陰陽兩魚,魚兒離不開水,只能河中有。因此,原始人把繩圖或太極圖形象地稱為河圖是很有可能的。「洛出書」是指洛書或九宮。據考證,洛書在原始社會就已存在,不妨假定洛書在八卦產生之前就已出現,那麼,在當時,洛書亦應被捧為神明吉祥之物。洛書的八個方向有可能啟示古人選擇採用八卦,以示神明或吉利。因此,這名話可理解為,聖人根據形象如河中漩渦的繩圖(或太極圖)和受洛書八個方向啟發,創作了八卦。

4 解開太極圖千古之謎

二日:「古者包犧氏之王天下也,仰則觀象於天,俯則觀法於地,觀鳥獸之文與地之宜,近取諸身,遠取諸物,於是始作余卦。以通神明之德,以類萬物之情。」這段話認為太古時代,包犧氏為王統治天下的時候,向天觀察日月星辰和氣象運行的變化,向地觀察江河山谷等地理變化特點,又看了鳥獸斑紋變化以知曉它們成長的特點(註:鳥獸斑紋變化能反映其生長年齡)和植物生長在地上各得其宜的情況,近取材於人的身體,遠取材於別的物體,於是開始製作八卦,以此來通曉只有神才能明白的造化德行,以此來類比自然界萬物變化的情況。

其實這段話並不是通常認為的「觀物取象說」,而是交代了包犧氏製作八卦始於自然界萬物變化現象觀察的背景情況,最後點明了製作八卦的目的是為了掌握自然界萬物變化法則。

進一步分析,我們還可以知道,八卦的形成與漢字的形成有著一定的、內在的邏輯聯繫。從繩圖到太極圖,再到八卦是從「實物到圖到卦(筆劃結構)」的演變過程。這與漢字從「實物到畫到漢字(筆劃結構)」的形成過程,是異曲同工、基本一致的。因此可以說,由繩圖、太極圖到八卦的產生是客觀而又必然的,同時也反映著中國傳統文化的思維方式和認識方法,這種東方式思維特點決定了太極圖、八卦就象漢字一樣只能在中國產生。

總的看來,太極圖和八卦圖的起源是簡單而又真實的!

繩圖不過是用一條普通的繩,拿在手上,簡單的撥弄一下,就唾手可得,其實無論是過去--哪怕是遙遠的古代,還是現代或將來,它始終伴隨著人們生活的周圍。隨便用一條繩、一根帶、一串珠、一條席、一張紙 .....等等,對摺旋而曲之,太極即會凸現。這種操作過程,人人會做,不知不覺地常常在做,現代人、古代人都是如此。在民間有很多人做繩圖遊戲,它是以一個小魔術面目出現的。用一根繩或帶,先套住紅綠兩筆其中的一支,然後纏繞另一支筆,捆兩筆在一起,繞畢後叫人猜:當繩展開松解後,繩將套住哪一支筆?是綠筆還是紅筆?一些心術不正的不法之徒,利用這遊戲誘人押賭注,騙取他人錢財。但恰巧就是這個簡單毫不起眼的東西,直接導致太極圖的產生,蘊含著古老而又辯證的陰陽法則。

八卦的產生也不十分複雜。用陰陽的觀念看待繩圖,概括總結出了太極圖為標誌的一分為二、陰陽對立的事物觀;再以這種觀點或原則作用於繩圖,以一分為二為規則,不斷分解出新的次一級的陰陽,經過分解、等分、組合,終於創造演變出八卦。六十四卦的形成原理也是如此。總之,八卦的形成以陰陽觀念、繩圖和太極圖為前提基礎,始終貫穿了一分為二的辯證法則。

近代和現代易學研究證明:八卦包含二進位數學規律;與中醫辯證觀點相符;與生命遺傳規律相巧合;與對立統一哲學原理相吻合,等等。所有這一切表明了八卦與現代自然科學和哲學有相通之處,事實上,這種相通是真實而又必然的,這種相通就在於陰陽合一的觀點合掌於一分為二的辯證法的最好證物,八卦是中國古人通過對自然界觀察所揭示的萬物變化法則,因而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自然辯證法哲學思想的表現形式。就象哲學與具體科學是相互聯繫的一樣,八卦能與一些現代科學相通也就毫不 奇怪。

對於八卦與《易經》的關係,通過進一步研究分析,我們可以作出如下假說或推斷:

八卦先於《易經》產生,《易經》並不等同於八卦。當八卦產生以後,原始巫術運用八卦推究人事,探索人道。當時的巫術根據自身的特點和需要,重新設計了揲蓍生卦的方法,形成了別具一格的筮術。隨著時間的推移,社會事務的增多,筮術逐漸發展成熟起來,經過長期積累和整理,至周代最終形成了卦與辭相結合的占卜辭書《易經》。正如中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的指南針(羅盤)被用於看陰陽風水,而陰陽風水術並不會導致指南針的發明一樣,具有辯證哲理的八卦被用於巫術,而筮術決不會導致八卦的產生。八卦和指南針都被用於巫術或迷信,這是中國古代文明的不幸歸宿和莫大遺憾。

總之,《易經》是理性與迷霧的共生礦,精華與糟粕的聚合物。《易經》首先起源於古代原始巫術,巫術是其本源。《易經》與八卦是形式的聯繫,八卦作為一種理論或依據為巫術所應用,形成了自成體系、包羅萬象的筮術。在八卦的影響下,《易經》對於人生和社會的看法,明顯帶有辯證思維的印記。所以,《易經》產生的基礎前提是巫術和八卦這兩個必備因素,缺一不可。這樣也就表明了,通說「伏羲制卦」和「易生筮、筮源數」的觀點兩者並不矛盾,可以同時成立。只要我們能夠全面地、深入地、徹底地認清這些問題,《易經》起源之謎,也就豁然開朗、迎刃而解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天一堂堂主 的精彩文章:

國學典籍:道德真經

TAG:天一堂堂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