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拳推手的和諧思想
文|張紹義編輯|禪音
太極
純音樂
00:00/04:57
太極拳以靜心養性,動中求靜的運動方式,最適應作為一種與社會變革相平衡的高感情活動。
老子在《道德經》中提出的「至虛極,守靜篤";莊子提出"抱神以靜","必靜心清",以及道教內丹學說的精要在「養氣守靜",主張"守靜去燥","忘形靜寂",都強調"心靜"在人際交往中的重要作用,實際上"靜心」指的不僅是一種長生之法,更是一種人生修為和智慧的境界。
老子提出了希望愎復一種符合人道的人際社會;所以《道德經》無論從思維方式還是養生思想,都極其重視道德修養,企求由人的內心清靜達到社會的安寧,由個人的修養去化解社會的紛爭。不僅是中國的傳統哲學,就連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都在《教育:財富孕育其中》提到要「學會知識,學會做事,學會生活,學會生存"。這其中隱含的就是人和外界需要和諧生存的哲學思想。
天下萬物,雖然形各異,但內在卻有著共同遵守的規律和原則一一太極陰陽學說。
陰陽化生萬物,陰陽的相互轉化和消長,維持了世間萬物的平衡與發展。太極拳就是以和諧對待為特點而形成了各種技術要領。如「立身中正,不偏不倚",是太極拳對自身平衡與和諧的要求;「捨己從人,隨曲就伸",動急則急應,動緩則緩隨"是太極拳雙人推手對抗中對自身的要求。武式太極拳創始人武禹襄在《太極拳解》中講到:"須要從人,不要由已,從人則活,由己則滯"。其根本就是一種以和諧為基礎的攻防練習。
可是太極拳推手對抗性怎能體現和諧呢?從哲學角度講,"和諧不是否認矛盾,拒絕矛盾,消除矛盾,而是要化解矛盾,協調矛盾,解決矛盾。矛盾的不可消除性決定了和諧的相對性。和諧是一個不斷消除失衡,無序,不合規律的現象,不斷由不和諧到和諧,由低級和諧到高級和諧發展變化的過程。"
太極拳推手正是一個不斷產生矛盾,又不斷化解矛盾的過程。推手是一種在雙人使用勁力對抗過程中運用陰陽轉換特點,在保證自身平衡基礎上讓對方不和諧而失敗的技術。在推手中每個動作的範圍都有一個度,超過必要的度,就會導致自己失去重心。必須精神高度集中,以摸索對方的勁,在根據對方勁的變化而即時轉換動作,調整重心,以保持自身的平衡。
所以太極拳以《周易》為理論之關健是強調了"易","易"乃「變"側重於粘連性的技法的太極最能體現技擊招法的變化無窮。初學者動作僵硬很容易身體失衡而被對方甩出或被置於死角而被擒住,致使自身難以和諧。而接下來繼續學習的過程,則是一個不斷培養和諧發展變化的過程。完整的太極拳訓練是一個「德藝雙馨"的過程,在技藝提高的同時而不斷完善自己的人格,所以太極拳高手的較量絕非將對方置於死地,而是點到為止。
太極拳推手也不是一味蠻力相拼,而是在交流中感觸對方技藝的深淺,並始終保持好身體重心的平衡與穩定,也就是和諧。
太極拳無論是自身修鍊還是對抗外來侵擾,都主張以和諧應之。只有和諧,才能在不斷化解矛盾,協調矛盾,解決矛盾的過程中,達到融洽的氛圍。可見作為武術的太極拳,不是以"克敵制勝"為修鍊最離追求,"而懸修養一種沖淡平和的人生境界",這在道德層面上追求的也是人與人之間的和諧,圓滿與統一。這種"君子之爭」實為人際交往樹立了典範。
如今,經過數年的發展,太極拳推廣已不僅僅局限於強身健體了,在這種強身健體的過程中如何體現和諧,並將其逐步提升到情感的高度,以追求和諧的自然精神作為傳播太極拳的主導精神,喚醒人的本性中所存留的和諧意識,實現自身「小我"與社會"大我"的融合,營造社會中人與人之間的整體和諧,將成為太極拳思想發展的最終目標。!
(廣告)
溫馨提示:《太極》微信公眾號部分內容文章通過網路整理,如有侵權請您聯繫我們會在第一時間處理或刪除;貴在分享,感恩支持!
其他平台轉載請註明:(來源:《太極》微信公眾號 微信:taijichanyi )。
※史上最全:一篇文章了解太極拳的拜師禮儀!
※太極站樁百病消,其中方法最重要,一篇感悟以資探討
TAG:太極taich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