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癌症死亡率連續下降25年,累計下降27%,咋做到的
較真要點(趕時間?看要點就夠了):
1、中美癌譜差異明顯,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分別是美國男女性第一大癌,肺癌和乳腺癌則分別是中國男女性第一大癌。
2、美國控煙政策有效,大幅降低了國民的肺癌死亡率;中國政府應加強控煙執行力度,個人應拒絕在公共場所吸煙,無論主動被動。
3、癌症治療水平的提高對於美國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功不可沒,尤其是靶向藥物的使用。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除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政策上鼓勵葯企研發外,還應加強進口抗癌藥的引進和優惠政策的落實。
4、無論中美,數據都顯示癌症有窮富之分,所以消除貧富差距應是中國癌症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另外,即便是發達國家,疾病預防知識和體檢仍需要普及和提高,對於我國那就更需要了。
查證者:陳萬青 | 國家癌症中心癌症早診早治辦公室主任
1月8日,全球著名頂級期刊 《CA: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在線發布了美國2019年最新的腫瘤數據預測報告[1]。該報告從發病率、死亡率等方面系統地分析了美國當前的癌症負擔及下降的原因。綜合曆年美國癌症數據,可以發現從1991年到2016年,美國癌症的死亡率已經連續25年下降,累計下降幅度達27%。這其中對於我國的癌症防控有哪些值得借鑒的地方呢?
(1930-2016年間美國所有癌症分性別死亡率)
一、前列腺癌和乳腺癌分別是美國男女性第一大癌,肺癌和乳腺癌則分別是中國男女性第一大癌
報告顯示,2019年美國預計新發癌症1762450例,死亡606880例。男性中仍以前列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最為常見,這三類癌症占男性總體新發病例的42%,其中前列腺癌佔比20%。乳腺癌、肺癌和結直腸癌則是女性中最主要的惡性腫瘤,其中乳腺癌獨佔30%。男女發病情況不同除與性別本身的差異有關之外,基因、營養等因素也與之有關。與美國略有不同,我國男性女性最常見的癌症分別為肺癌和乳腺癌[2]。
(2019年美國主要癌症的新發與死亡病例)
二、美國控煙政策有效,大幅降低了肺癌死亡率;中國政府應加強控煙執行力度,個人也應拒絕在公共場所吸煙,無論主動被動
美國1991年後惡性腫瘤發病率和死亡率的持續下降主要歸因於肺癌、前列腺癌、結直腸癌和乳腺癌等癌種的有效防控。
以全球範圍內致死率最高的肺癌為例。煙草使用是肺癌發生的最主要病因之一。美國通過嚴格執行《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公共場合全面禁煙、提高煙草稅收等措施,有效地降低了美國的吸煙人數[3]。從1990年到2016年,美國男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48%。2002年至2016年間,女性肺癌死亡率下降了23%。
(1930-2016年間美國分性別分癌種死亡率)
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的顯示,中國到目前為止仍是不折不扣的「煙草大國」。至2015年,中國至少有3.15 億煙民。15歲及以上人群中28%為吸煙者。煙草消耗量居全球首位[4]。而且我國從個人到機構的煙草防護意識都比較差。比如,最近在北京市王府井商業街出現的大型公共場所露天吸煙區,佔地面積超過78平方米,極大地增加了周圍人群二手煙的暴露水平,嚴重違反了《北京市控制吸煙條例》[5]。
美國控煙獲得的收益已經給予我們非常明確的警示,政府方面必須加快落實控煙行動,加強執行力度。同時個人也需遵守相關法律法規,拒絕在公共場所吸煙,無論主動被動;積極倡導無煙環境,降低煙草危害。
三、癌症治療水平的提高對於美國癌症死亡率的下降功不可沒,中國在該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間
美國所有癌症的5年相對生存率自20世紀60年代明顯增加。這主要是因為癌症的早期診斷、治療以及醫療質量的改善。
從整體上看,前列腺癌、黑色素皮膚瘤、女性乳腺癌的相對生存率最高,而胰腺癌、肝癌、食管癌、肺癌的相對生存率最低。相對生存率變化較為明顯的有白血病和淋巴癌。對比1970s中期和2008~2014年期間,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5年相對生存率從22%增加至69%[6]。而且患者通過服用針對性的靶向藥物(酪氨酸酶抑製劑)可以有效改善生活質量,其期望壽命可以與常人無異。
(1975-2014年間美國慢性粒細胞性白血病5年相對生存率變化趨勢)
近年來,以靶向藥物為代表的藥物治療,極大地改善了癌症的治療水平。中國在這方面起步較晚,與美國還有較大差距。至2015年,中國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靶向抗癌藥物僅有6個,但絕大多數中國靶向抗癌藥物市場已被跨國葯企所佔據。國家葯監局為改善此局面,已決定實施藥品專利鏈接和專利期限補償制度,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讓創新者具有合理的預期獲益,以促進我國靶向藥物和創新藥物的研發。相信在此政策的引導下,我國的葯企格局會有較大改觀。
此外,由於藥物研發周期漫長難以滿足廣大群眾迫切的用藥需求,我國從去年起加速了抗癌藥物的上市審批,降低了進口抗癌藥的稅率,並且還增加了納入醫保目錄的抗癌藥範圍。接下來,我們還可以期待有關部門在引進抗癌藥方面和落實優惠政策上,有更多作為。
四、無論中美,數據都顯示癌症有窮富之分,所以消除貧富差距應是中國癌症防控的重要策略之一
腫瘤發生率因貧富差距而有所不同,研究表明,在美國25~74歲的病人中,如果消除貧富差距,則34%的死亡病例是完全可以避免的[7]。貧富差距在較可能預防的癌種中更為明顯。比如,貧困地區女性宮頸癌死亡率是富裕地區的2倍,男性肺癌和肝癌死亡率超過40%以上。變化令人驚訝的是結直腸癌,1970年早期,最貧窮地區的男性結直腸癌的死亡率比富裕地區低20%,但是現在卻高了35%[1]。這不僅反映出結直腸癌相關危險因素的變化,如貧困地區居民的吸煙率和肥胖率是富裕地區的2倍,同樣也體現了貧困地區基本醫療設施的缺乏、篩查率低,居民防癌、控癌的意識還有待加強。
我國癌種分布呈現城鄉差異,農村地區胃癌、食管癌、肝癌等上消化道癌發病率較城市地區高,而結直腸癌發病率顯著低於城市[8]。原因上首先,農村地區對癌症認知水平較低,缺乏防護觀念[9],因此胃癌、肝癌等癌種素有「窮癌」之稱;其次,農村地區的篩查手段較差,醫療技術落後和醫療設備不完善,導致農村篩查率低,早診率低;再者,即使經過篩查發現病變,昂貴的醫療費用也迫使很多人不能去治療。所以,未來癌症防控政策的制定應著眼於城鄉癌種的差異,優化資源配置,縮小貧富差距,才有望降低我國農村的癌症負擔。
五、即便是發達國家,疾病預防知識和體檢仍需要普及和提高,我國就更需要了
肝癌是美國男女性發病率增加速度最快的惡性腫瘤,男性大於女性。但通過降低肝癌危險因素(肥胖、酗酒、吸煙和乙/丙肝病毒感染)的暴露水平,71%的新發病例是可以提前預防的。此外,大約24%肝癌病例是由慢性丙肝病毒(HCV)感染引起,而新型抗病毒療法對丙肝的治癒率能夠達到90%以上。但根據2015年HCV檢測報告,在嬰兒潮的7600多萬人群中,只有14%進行過HCV病毒檢測,這說明即便是發達國家,疾病預防知識和體檢仍需要普及和提高。對於我國,那就更需要了。
總之,美國自1971年通過「國家癌症行動計劃」後,經過幾十年的努力,癌症發病率、死亡率自上世紀開始下降,生存率也得到明顯改善,這得力於有效的綜合防控措施的開展和在基礎、臨床研究上的投入。信息監測、危險因素干預、癌症早期篩查、循證醫學指導下的優化診療在降低癌症危害均發揮了重要作用。
而我國隨著人口老齡化率的提高,癌症發病率很可能會進一步提升。癌症防控任重道遠。政府方面,應逐步推進農村癌症防控網路建設,提高貧困地區醫療質量和衛生資源的投入,加強控煙工作和疫苗普及,鼓勵社會積極研發新型抗病毒、抗癌藥物,以及加大在相關科研領域的投入等等。個人層面,要增加對癌症的認識水平,減輕恐懼心理;加強個人防護,減少危險因素的暴露水平;定期參加防癌體檢,盡量做到早期診斷、早期治療。
本文編輯:zolazhang
版權聲明:本文系騰訊較真獨家稿件,未經授權,禁止媒體轉載。歡迎個人轉發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