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軍餉如何安撫士兵?這位將領有才,用謠言消除即將發生的兵變
咸豐十年(1860年),太平軍日盛,清末將領馮子材守衛的鎮江(今屬江蘇)卻固若金湯。清朝各路被擊敗的殘兵敗將一波波湧入鎮江這個避難所,合起來有1.7萬人。
這些人來源複雜,大都是綠營兵,處於協助地位,清廷只提供兵器和軍餉,裝備和軍服則需要綠營兵自己籌備。
按綠營兵的常規待遇,每人每月可領白銀四兩。往常,軍隊的軍餉都是由文官就地徵收,就地解決。而鎮江被圍困已經五年,民不聊生,老糠再也榨不出油了。馮子材只好走裁軍這一步,將三千多名非戰鬥的兵員裁撤。為了讓裁撤順利進行,他把僅有的一點軍餉都用盡了。
當時正逢農曆十二月,鎮江風大、濕冷。寒風吹過,留下來的兵勇們冷得直打哆嗦。有的光著雙腳守城牆,雙腳生滿凍瘡,哀號聲此起彼伏。如果軍餉仍無法解決,嘩變馬上就要發生。苦悶的馮子材走投無路,召集總兵、記名總兵、鎮江知府一起商討對策。
鎮江知府為了活躍氣氛,故意哭喪著臉說:「既然大家都想不出什麼良策,我今晚回到府上,就對外公布,衙門的地下藏有很多金子,是長毛(太平軍)當初撤離時埋下的,讓兵勇天天去挖,有點事做。要不兵勇天天到我府上討軍餉,我已經受不了了。」鎮江知府本是說笑,誰知馮子材卻聽了進去。會議結束時,他已經想好了解決兵勇嘩變的良策。
第二天,街上到處盛傳,長毛在北固山留下了大量金子。餓得發瘋的兵勇聽到這個消息,恨不得立馬就開拔到北固山掘金。
過了幾天,看傳言越來越神,馮子材便坐堂升帳,對諸位總兵、副將說:「朝廷已經派人運送軍餉救急,大家要安撫好兵勇,這段時間不能出亂子。聽說北固山藏有金銀,從今天起,我們派人守好北固山,非兵勇不得靠近北固山。明天開始,每日派出一營兵力上山挖寶,凡挖到的按50%獎勵。」眾將領一聽,面面相覷,不知馮子材葫蘆里賣的什麼葯,有人甚至懷疑馮子材為籌措軍餉日夜操勞,腦子出問題了。不過,誰也沒提出異議。於是,值日官排好輪班表,安排部隊上山挖寶。
清兵第一天上北固山掘金,一營就是500人。這麼多人漫山遍野散開,拼了命亂挖。大家一邊挖,一邊眼睛不停地巡睃周圍,只要有一點響動,就停下來看看是不是有人挖到金銀了。突然「哐啷」一聲,有人欣喜若狂地高聲大喊:「我挖到銀子了,好大的銀錠。」大家一聽,都像餓虎撲食一樣撲向那銀子。只見那人雙手死死抱著一隻大銀錠,高高舉在頭頂上,焦急地說:「這銀錠是我的,誰也不能搶。」帶隊的軍官看見有人挖得銀子,立即對銀錠進行稱重,立馬兌現獎勵。過了不久,又有人挖到。一個上午下來,已經有八九個人挖到大大小小的銀錠。
這下北固山有寶之言得到坐實,兵勇們人人引頸盼望早日輪到自己上山。十幾天下來,人人都上了一次北固山。有的有收穫,有的空手而歸。但不管怎樣,大家有了奔頭,有了念想,一門心思盼望自己能掘到寶。十多天下來,北固山被翻了個底朝天。兵勇一心只想掘到金元寶,反而將討軍餉之事拋到了九天之外。
馮子材爭得寶貴的十多天時間,清廷陸陸續續籌集到的部分軍餉已經解到,暫時緩解了因缺餉造成的動蕩局面。馮子材用謠言和幾千兩銀子打發了這群隨時可能鬧事的飢兵,化解危機,讓整個鎮江的秩序恢復正常。
※巡撫問此人為何做官,此人回答為了賺錢,巡撫:很好,去上任吧
※他幹了八年言官,卻未發一言,氣得韓愈大罵,柳宗元為他點贊
TAG:淘歷史0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