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史上最值錢的寶貝,被裝進麻袋後賤賣出去,一高官做一件偉大的事

史上最值錢的寶貝,被裝進麻袋後賤賣出去,一高官做一件偉大的事

中華文化綿延了上千年,在四大文明古國中,中國是唯一一個歷史不曾中斷過的國家。究其原因,就是因為中國有史以來就有史官記載歷史。在夏商周時期,巫就是史,巫承擔了記史的功能。春秋戰國時期,便出現了專門的史官。所謂「左史記言,右史記事,言為《尚書》,事為《春秋》」,說的就是那個時期史官內部的詳細分工。在這個過程中,史官們為我們留下了很多豐富的史料,讓我們在千百年後還能了解到以前的故事。但是,有很多的史料因為沒有得到後人的重視和保護,被當做廢紙而毀滅,成了我們整個民族的遺憾。

歷史上,這樣的事情還不少。比如說,敦煌藏經洞里的很多珍貴文物,曾經就是因為得不到政府的重視,所以被道士王圓籙以低價賣給了斯坦因。這些文物再也沒有能回國,最後形成了「敦煌在中國,敦煌學在德國」的局面。這是我們國家和民族的重大損失,成了永遠的傷痛。還比如說,殷墟甲骨文的發掘,最早也不是中國人開始重視起來的,而是在外國人動手之後才有一些人開始覺醒,開始奮力保護這些文化遺產。我們今天所說的也是這樣一件事情,所損失的是明清內閣大庫檔案中關於中央政治制度和歷史事件的資料,堪稱是史上最值錢的寶貝。

那是在民國時期,到處都是兵荒馬亂,這些珍貴資料有一部分在當時已經被摧毀,所剩下的只是關於清代的資料了。剩下的資料被北洋政府保存下來了,雖然北洋政府也提倡教育,花重金從國外請了很多大家回國教書,如胡適、蔡元培等人都是這一時期回國的。但是這些大家只願意在高校裡面任教,而不願意進政府任職,所以這些資料的價值還是沒有被發掘。後來,北洋政府遇到了經濟方面的困難,便想將庫房裡的資料賣了。因為他們不知道這些史料的價值,所以當時這批資料被裝進麻袋後賤賣出去,賣給了一個書商。書商也沒有多少文化,不能將這些史料利用起來,他當時打算將這批史料全部粉碎,用來造紙。

這樣的行為真可謂是暴殄天物啊!還好這個消息最後被羅振玉這位國學大師知道了,他找到那個書商,花了更多的錢買下這批史料。他是一個歷史學家,所以很明白其背後的價值。不過,很可惜,那些史料也僅僅是在羅振玉那裡堆放著,他一直都沒有時間整理和利用這些史料。放了一段時間後,他手頭很緊,遭遇了經濟危機,只得將這堆史料暫時先賣出去。他找到了一位不一般的買主,買主的名字叫做李勝鐸。李勝鐸曾經可是清政府的陝西巡撫,還擔任過翰林院編修。進入民國以後,他還擔任過參議院的議長等職位。

李勝鐸知道這些史料的價值,他買來之後,高官李勝鐸做一件偉大的事,他向歷史學界和北洋政府推薦這些史料。最終,北洋政府也意識到了它們的價值,並命令中央研究院出錢把它買回來。果然,最終中央研究院又以高價買回來了,這些史料最終還成為了撰寫清史的重要參考資料,從一堆廢紙變為了片紙片金的國寶。筆者認為,當年那些人真的太沒有眼光了,差點把一堆重要資料給毀了。如果沒有這些資料,中國的歷史可能就會缺失,中華文化也可能會斷層。因此,我們都要樹立一種保護本民族文化的意識,好好地保護我們國家的寶藏,不要像王圓籙一樣,將重要文物拱手送人!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讀史閑談 的精彩文章:

少女本是兩廣總督之女,18歲時被65歲的乾隆看中,成為其嬪妃
一姓氏人口接近1億,2000年里未出現過一位皇帝,名人卻數不勝數

TAG:讀史閑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