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育兒 > 孩子,你逃避的姿態,一點也不帥

孩子,你逃避的姿態,一點也不帥

文:vipJr

1

同事大磊,一大早就大倒苦水,直言被兒子氣傷了。

昨天剛吃罷早點,小正興沖沖地去找同學浩浩玩了。但沒過多久,小正就默不作聲地回來了。

感覺不太像兒子風格,擔心出岔子的大磊,剛上前詢問幾句,就被一陣「咚咚咚」的敲門聲打斷。

「叔叔,小正把我的玩具玩壞了一條腿,趁我不備,塞在沙發坐墊下面就跑回來了。」浩浩指著「殘廢」的變形金剛道。

「用膠水粘下不就行了,這麼點事,至於跑來嘛,還好哥們呢!」小正很是輕描淡寫。

「我是生氣你玩壞了不給我說一聲,而是把它藏起來。」浩浩很是坦誠。

大磊代兒子跟浩浩道了歉,又拿來水果,儘力安撫著小朋友的情緒。

「這傢伙,就知道小題大做」!浩浩剛走,小正就冒了一句。

「你今天犯了兩條大忌:一,犯了錯不想著解決,一心逃避;二,不懂反省,認錯態度大有問題。你都七歲了,該懂事了……」大磊盡量控制著沒對兒子「動武」。

最終,大磊苦口婆心地給兒子上了一小時的教育課,小正真正認識到錯誤,主動登門致歉了。

其實,孩子成長過程中,有瑕疵,犯錯誤無可厚非,也並不可怕!怕的是遮遮掩掩,借口開脫。

洛克菲勒曾告誡兒子:「我鄙視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為那是懦弱者的行為;我也同情那些善找借口的人,因為借口是製造失敗的病源。」

孩子,如果你想成為懦夫,儘管去敷衍自己,借口逃避。但你要明白:不敢坦然正視自己的過失和不足,就好比一頭扎進沙子的鴕鳥,姿態醜陋不說,還毫無意義。

2

我們很多人,在遭遇尷尬、困難、問題,手足無措時,往往會選擇逃避。

那麼,逃避的根源又是什麼呢?

從心理學角度分析,其中涉及歸因問題。

歸因理論,由奧地利社會心理學家海德最早提出。在他看來,行為的原因或者在於環境或者在於個人。

如果在於環境,則行動者對其行為不負什麼責任;如果在於個人,則行動者就要對其行為結果負責。

前段時間回老家,鄰家的嫂嫂說起兒子大旭的學習情況,愁眉不展。

原來,剛升入初二的大旭,由於自控能力不強,老是被幾個玩心較重的同學拉著去打籃球,成績下滑較為明顯。

學習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儘管哥哥嫂嫂他們儘力補救,加強了對大旭的看管,但成績依舊進步緩慢。

更讓他們傷腦筋的是,近來問起成績,大旭居然開始學會了推脫、逃避。

嫂嫂說,這連續幾次考試後,他們的聊天內容基本是這樣的循環模式:

「這次考試考得咋樣?」

「我們班上的小凱,這次數學只考了70多分,以前他成績和我差不多的。」

「我問你考得咋樣?」

「李莉這次也沒考好,她以前都是班級前三名,這次都快退到第十名了。」

「你自己考得咋樣……」

不反省自己,而是一味推卸、躲閃,顯然,大旭行為的原因在於個人,須自己對其行為結果負責。

其實,考得如何,父母察言觀色,早已心知肚明。

只是,兒子如此這般躲閃逃避,讓他們倍感焦慮,甚至絕望。

劉同在《你的孤獨,雖敗猶榮》中有言:「逃避,就一直是輸家。唯有面對,才是要贏的第一步。」

孩子,遭遇困難、挫折是人生常態。咱能不能不要稍感情況不妙,便立馬切換為逃避模式,而是留點時間給自己去認知和反思,學著一點點堅強呢?

爸爸媽媽更願意看到敢於正視問題的勇敢、上進的孩子。

3

中國古代,有這樣一個故事:

黃河岸邊的一片村莊,經常遭遇洪澇災害,農民絕產絕收,頭疼不已。

為了徹底杜絕水患,農民們紛紛出資出力,築起了巍峨的長堤。

一天,有個老農偶爾發現螞蟻窩一下子猛增了許多。因為擔心這些螞蟻窩,影響到長堤的安全,老農準備回村報告。

途中,老農恰巧遇到前來找他下地勞作的兒子。

聽了父親的擔憂,兒子並不以為意:「那麼堅固的長堤,還害怕幾隻小小的螞蟻不成?」

兒子說完,隨即拉著老農一起下田了。

天有不測風雲,當天晚上,雷電交加,風雨大作,水位直線飆升。

都說水火無情,半點不假!咆哮的河水從螞蟻窩始而滲透,繼而噴射,終於沖毀堤壩,淹沒了沿岸的大片村莊和田野。

不錯,這就是「千里之堤,潰於蟻穴」這個成語的由來。比喻小事情不去注意,往往會引發大問題。

其實,心理問題,更是如此。

當我們遭遇一些小困難、小尷尬時,若不去正視、嘗試解決,一味開脫、逃避,很可能演變成更大的不幸。

家長朋友,倘若對咱們孩子身上存在的一些小問題視而不見,不去及時糾正,很可能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比如,強迫症、社交焦慮症、多重人格,甚至精神分裂症等等心理疾病。

當然了,孩子,切莫焦慮,也告訴你爸媽不必過分擔憂。

但有個前提:心中有不快與鬱結時,一定多與爸媽溝通,也請他們切勿缺席你的心理健康成長。

4

傅雷說過:「老是蒙著自己,不正視現實,不正視自己的病根,而拖泥帶水,不晴不雨地糊下去,只會給你精神上更大的害處。該拿出勇氣來,徹底清算一下。」

那麼,孩子,你認為爸媽該如何清算,如何教育你,不去挖空心思找借口麻痹自己、逃避問題,避免出現更大的問題呢?

我這裡,有幾方面的建議,分享給大夥:

一、培養責任意識

既然很多時候,我們都避無可避,何不勇於面對,主動承擔起肩上的責任與使命?

李榕在《塔羅牌的冒險遊戲》中告訴我們:「當我們意識到自己肩負的責任,也許會更堅強。」

對我們孩子而言,做好如收拾自己房間之類的力所能及的家務,如實告知家長自己的在學校的表現,就是現階段我們身上的責任與義務。

不妨建議爸媽,有意識地去培養我們的責任意識,讓自己變得更為堅強。

二、找到問題所在

劉慈欣說過:「他知道要想逃避現實,最好的方式就是深深介入現實之中。」

我們必須直面問題,對症下藥,才能從根本上解決。

比如,大旭因為考試成績不理想,面對家長詢問,顧左右而言他。

這時候,我們孩子就要和家長一起,找到成績下降,沒有考好的根源所在,及時查缺補漏。

三、戰勝內心恐懼

心理學研究發現:一些人們十分厭惡的本質是在於自身對於實際的無法接受,恐懼發生是因為隱含期待。

我們小朋友,不妨將所擔憂懼怕之事,全寫在小紙條上,隔一段時間再打開。

當我們發現,起初擔憂恐懼的事情,大多並沒有發生時,恐懼感自然褪去,自信也會隨之建立。

四、傾聽孩子內心

著名學者顧振飈說過:「懂得尊重自己的人,也會懂得尊重別人,這包括尊重自己的孩子在內。」

我們不妨建議爸媽,多多傾聽我們內心的聲音。

比如,新買的大房子,兒童房乃至整個房間的裝飾風格,就可以多多聽取我們小朋友的意見建議嘛。

如此,不但可以消除我們的戒備心理,更有助於了解和解決我們更為關心的問題,一舉兩得,何樂而不為?

很多人都在苦苦探索如何改善親子關係,其實,何必捨近求遠?

先朋友,後親人,就是改善的最佳開端。

5

人生路漫漫,孩子們在這個多姿多彩的世界前行、探索時,自然有鮮花相伴,幸福環繞,但同時,也難免遭遇荊棘、坎坷。

順境時坦然,逆境中堅強,才是立於不敗之地的根本。

所以,孩子,艱難困苦來臨時,請試著堅強,勇敢面對,而不是退縮、逃避。要知道,雖然每個人都有可能逃避掉別人的眼神,但永遠都不可能逃避掉自己的內心。

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雲帆濟滄海。孩子,勇敢一點吧,你逃避的姿態,可一點都不帥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名校家長 的精彩文章:

「隱形貧困媽媽」標準出爐,看看你有幾條?
優秀的家長,都懂得跟老師統一戰線!

TAG:名校家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