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旅遊 >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長城附近的冰棍攤販】萬里長城八達嶺段建於1505年(明朝弘治十八年),東窄西寬,有東西二門,南北兩面各開一豁口,接連關城城牆,台上四周有磚砌垛口。城牆頂部地面鋪縵方磚,嵌縫密實。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長城上的女軍人】內側為宇牆,外側為垛牆,垛牆上方有垛口,下方有射洞。城牆高低寬窄不一,平均高7米多,有些地段高達14米。牆基平均寬6.5米,頂寬5米多,可容五馬並馳或十人並進。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北冰洋汽水】北冰洋食品公司的前身是建於1936年的北平製冰廠。1949年收歸國有,改名為北京新建製冰廠。1950年改名為北京市食品廠,並正式註冊「北冰洋」商標以及雪山白熊的商標圖案。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街景】自元大都以來形成的老北京衚衕成棋盤式格局。衚衕的形成和發展,在其名稱上也留下了歷史變遷的痕迹,並反映出社會風情。由於衚衕名稱從元朝開始形成衚衕起,一直都只是靠人們口頭相傳,至於用文字寫在標牌上掛在衚衕口上,只是民國後才有的。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民居】北京四合院,即合院建築之一種,所謂合院,即是一個院子四面都建有房屋,四合房屋,中心為院,這就是合院。一戶一宅,一宅有幾個院。有錢的人家擺闊氣,可以建設三個或四個合院,亦為前後相連。在合院中植花果樹木,以供觀賞。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街景】清朝定都北京後,完全沿用了明北京城,就是後來也只是對紫禁城和皇城進行了一下小的改建、重修。定都後實行了空前絕後的旗、民分城居住制度,令內城居住的漢人全部遷到外城,這樣就促進了原來較為冷清的外城的發展。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新居民區】筒子樓面積狹小,每個單間大約有十幾個平方米的面積。它是頗具中國特色的一種住房樣式,是七八十年代中國企事業單位住房分配製度緊張的產物。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新居民區工地】這種有著長長的走廊、衛生間和廁所都是公用的房子,其前身不過是各個單位的辦公室或者是單身職工宿舍。曾經有無數的中國人在筒子樓里結婚生子,奏鳴著鍋碗瓢盆交響曲。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報社鉛字排版印刷】相比國外,中國的鉛字印刷有很大的難度——漢字太多,印刷廠先要高溫鑄出一粒粒的鉛字,放在架子上擺好,再由揀字工一粒粒挑揀需要的鉛字,做出清樣。他們在清樣上改一個字問題不大,但如果刪掉一個或是幾個字,就麻煩了,揀字工會因此又忙活好上幾天。

西方遊客北京紀行,七十年代的風景

【長城下的停車場】在七十年代,我國的汽車工業正式開始發展起來。在六十年代到八十年代間,北京吉普(BJ212)遍布全國,幾乎是無人不曉。這是一款完全有國人自己設計和製造的汽車,有著很長的歷史。【北京,1972年。攝影:約瑟夫】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