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娛樂 >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撰文丨鹿卡卡

編輯丨奈 奈

文娛價值官解讀:


中國的豬年是以一隻豬的甚囂塵上開始的。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打開今日頭條,查看更多圖片

就在上周,一部名為《啥是佩奇》的短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地在整個網路迅速流行起來,這隻在過去數年已經成為當下最流行中國文化留行符號之一的粉色小豬完滿地迎合了大眾的想像和期望。

對過去一年一直在各種不順和下行風口中的中國觀眾來說,沒有什麼能比在年關將近時一份含情脈脈的雞湯更能激發大家的感慨和幸福感的了。

然而,當我們繼續深究那隻粉色鼓風機為什麼能讓已經浸淫製造販賣焦慮或虛幻幸福感的中國觀眾依然不可自拔的話,便會發現這是一場充滿了黑色幽默的格外弔詭的諷刺劇。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在這部短片里,我們可以看到整個故事其實是由若干對立矛盾推動發生的。故事最主要的情節就是農村裡的各色人等如何向老爺爺提供失真的信息來幫助他尋找佩奇,老爺爺在誤會和摸索中不斷接近孫子口中的那個「佩奇」,而這一切的起因則在於他與兒子一家人分居城鄉。

於是,我們看到有在手機上看直播並將女主播稱為佩奇的老漢,有拿著洗髮液將其當作佩奇的中年婦女,有被父母起名叫做佩奇的,有以為佩奇就是和跳棋一樣的玩意。最終,老爺爺的困境只能靠著在北京當過保姆的老三媳婦幫忙解決。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很少有作品以如此粗野而又毫不掩飾的方式來展示中國城鄉隔閡和對立現狀的,鄉下人不僅信息不暢對外界一無所知,最後還是靠從大城市回來的人解惑,儘管她給出的答案並不完全符合真相。

在這裡,短片的製作者們有意無意展示了他們的偏見,短片有超過三分之一的部分都在集中展現鄉下人給出的錯誤的「佩奇」答案,這是該短片喜劇效果最突出的。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然而,這種「笑果」是不平等關係老樹上結出的流溢著毒汁的惡果,大多數觀眾在這裡領會到製作者有意設置的喜劇性,是因為他們自認處於信息階層鏈條比這些片中及現實中的鄉下人更高端的位置。

只有陰差陽錯的雙方之間的關係是平等及相互制衡的,這樣的喜劇效果才是理所應當。然而,在《啥是佩奇》中,我們看到的完全單純城市一方對農村一方的完全碾壓,兩個群體之間不僅在關係上處於相互隔離的狀態,在信息和地位鏈條上也儼然有高下之分。

老三媳婦在大城市背景也僅僅是一名保姆而已,短片創作者顯然劃分出了一條異常清晰而又有序的信息乃至階層鏈條,大城市的孫子對佩奇耳熟能詳,為大城市裡這些家庭服務的「DIDUAN人口」張三媳婦則知曉片鱗半爪,但這便也足夠讓她成為鄉里解疑答惑的角色。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無怪乎托馬斯·霍布斯說 scientia potentia estknowledge is power),在今時今日,在知識果然成了一種權力,一種誰擁有信息誰就掌握話語的權力,一種握有話語權的群體可以肆無忌憚心安理得嘲諷沒有這些權利的群體。

這種優越感甚至從短片裡面滿溢到現實中,自以為熟稔現代文明規範的觀眾自然不會放過在電影院里打電話的老爺爺,對片中這一舉動訾議再三,中國城市裡的中產階級群體再一次用道德上莫須有的優越感確認了這個共同體。

笑人無永遠是中國人最大的愛好。

然而,這些中產階級自己究竟有些什麼呢?

故事真正的結尾實際上發生在孫子看到爺爺拿出來的「佩奇」時露出的瞠目結舌的表情,對大多數觀眾而言,他們的情感共鳴也止於此。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但是,對在歷史上就天生熱衷喜劇的中國人而言,他們或許刻意迴避了故事本來的發展方向。在送了孫子禮物並與兒孫一家看過電影之後,老爺爺依然要一個人回到鄉下,依然要承受雙重世界之間的隔閡。

最弔詭的地方在於,在整部短片中,老爺爺對佩奇本身是什麼或者意味著什麼根本一無所知也沒有興趣,他只是按照自己接受到的信息憑空造出了一個名為「佩奇」的工具。

然而,在故事高潮的地方,靠著這個其間充滿了誤差和誤會的產品,一家人達成了前所未有的共識,成為了歡快祥和的大家庭共享天倫之樂。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也就是說,佩奇自始至終在故事都是一個已經在所有人的現實和意識里已經死掉的形象,它幾乎從來沒有以自己應有形象展現人們面前,到最後,連父母和孫子事實上接受了那個在高度抽象化和概念化中完全失真扭曲的新年禮物。

這意味著,佩奇這個已經高度商品化的符號在大肆傳播中已經被徹底忽視了它的本質所在,這隻粉色的小豬是一個叫佩奇的4歲女孩,它和爸爸媽媽以及弟弟喬治生活在一起,她最好的朋友是小羊蘇西。

不,這些佩奇之所以為佩奇、佩奇之所以流行被大眾喜歡追捧的最重要因素都已經消失甚至被忽視掉了。人們現在追求的只是一個名為佩奇的產品和商品而已,至於叫這個名字的究竟是一隻粉色的豬還是藍色的豬,究竟是豬還是貓或狗,這些都已經不再重要。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換言之,商品化讓「佩奇」在全世界大行其道,這也同時謀殺了那隻叫佩奇的小豬。

在互聯網和消費主義浪潮以前所未有姿態孽生媾和的今天,資本家無所不用其極向大眾洗腦,前者所灌輸的不過是一種觀念,即消費本身就是一種生活方式,進而將消費等同於商品宣傳鼓吹的觀念、價值觀、共同體意識等等。

這種等價掛鉤方式的隱含之意在於誘使消費者相信,他們消費了什麼,也就隨之擁有了怎樣的生活,他們就能具備商品的內涵和訴求。耐克的 Believe in something, even if it means sacrificing everything 營銷活動如是,吉列如今備受抨擊的 Is this the best a man can get? 如是,華為的民主主義宣傳策略亦如是。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然而,已經在消費主義浪潮中逐浪多年的中國中產階級對這樣的事實或者沒有意識到或者拒絕承認,這麼多來,他們唯一念茲在茲並一心嚮往的只是在消費水平和意識形態上趕超歐美髮達國家。

而對他們來說,這個國家的另一個龐大群體不過就像「佩奇」一樣只成為空泛而蒼白的概念,在他們需要的時候拿出來撫慰滿足自己的階層意識或同情。

結語:

對有些人而言,「謀殺」一群人,並不比「謀殺」一隻豬更難更冷血。

誰殺死了那隻佩奇:審慎的獵奇與傲慢

【原創聲明】

1.本文為文娛價值官原創作品,歡迎轉載。

2.轉載開白請在後台回復「轉載」查看轉載要求。

3.商業合作加微信:shenduo5546 或致電:18610155546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TA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