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腦血管被堵塞後,身體可能會有七表現,謹記:5多3少,防腦栓塞

腦血管被堵塞後,身體可能會有七表現,謹記:5多3少,防腦栓塞

腦部血管堵塞,俗稱腦栓塞。腦栓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血液中的膽固醇、甘油三酯、血糖等含量偏高,導致動脈呈粥樣硬化,而患者若患有高血壓、高血脂、高血糖、糖尿病等疾病,還會加重腦栓塞。腦栓塞好發於五十歲之後的老人,這是由於長年累月形成的生活習慣、飲食習慣影響了腦部的血管,若一個人腦部血管發生堵塞,身體也會出現一些明顯的變化。

第一,走路出現異常。腦栓塞患者會出現步履蹣跚,走路感覺雙腿無力,但是並未出現疼痛而肢體還感覺麻木,若老年人的走路姿勢突然發生變化、肢體麻木無力,就需要考慮是否為腦部血管發生堵塞。

第二,哈欠連天,疲倦想睡覺。腦部血管堵塞會壓迫周圍的神經,還會讓腦部呈現缺血缺氧狀態,所以會讓患者哈欠連天,出現疲倦想睡覺的狀態,很多腦血栓患者也是因為睡覺而一睡不起的。

第三,血壓驟然升高和降低。由於腦部血管形成堵塞,使血管壓力增大,使得血壓突然上升至200/120mmHg以上,而由於某種原因還會使血壓突然驟降至80/50mmHg,這說明腦血栓越來越嚴重了。

第四,突發性頭痛。腦血栓患者在夜間經常發生頭痛,有時會被痛醒,平常咳嗽時也會發生頭痛的情況,或者突然發生劇烈運動並伴有抽搐,說明腦血栓已經發生,需要及時就醫治療。

第五,晨起時暈眩。一般人在清晨起床時大多是神清氣爽,但是腦血栓患者在早晨起床時,由於夜間血液粘稠、血流緩慢,會使栓塞更嚴重,所以會導致暈眩。

第六,流鼻血。由於腦部血管被堵塞,有時血流量增加,腦部血管無法承受時,就會讓血液流向鼻孔,且較普通上火流鼻血時間長、血量多,而且有時還會發生缺血性休克。

第七,吞咽困難,容易被嗆到咳嗽。由於腦血栓壓迫到了各類神經,從而影響各個生理行為,其中也包括進食,腦血栓患者容易出現吞咽困難,而經常容易被嗆到咳嗽。

腦栓塞若發現的及時,並且就醫後竟遵醫囑,還是可以治療好的。但是凡是發現後進行就醫總沒有預防不發病來得好,對於想對腦部血管堵塞進行預防和改善的人來說,食物是最好也是最方便的,接下來我們就來說一說那些可以預防腦栓塞的的食物。(5多)

第一,烏龍茶。烏龍茶含有維生素k,能夠降低毛細血管的脆性,降低血液粘稠度、改善血液微循環,防止血栓的形成,從而降低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病率、改善心腦血管疾病;烏龍茶含有的茶多糖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脂質沉積,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烏龍茶直接用沸水沖泡即可,但第一泡不宜飲用,需要倒掉。

第二,柚子。柚子中含有一種生理活性物質皮苷,能夠有效降低血液的黏滯度,減少血栓的形成,對腦血栓有著非常好的預防作用;柚子中含有的揮髮油成分可以改善人的心情,緩解壓力,讓大腦放鬆休息;腦栓塞患者不宜食用酒類食物,但有時不可避免,而柚子中的果酸成分能夠加速酒精分解,使酒精快速排出體外。柚子肉可以直接剝皮生吃,還可以煮成水果茶。

第三,白果。白果中含有多種營養成分,其含有的白果酚和甘類成分,可以改善血液循環,修復人受損的血管,防止血栓的發生;白果中的營養成分還可以降低血液中的膽固醇,擴張動脈;除此之外白果還能增強老年人的記憶力,預防老年痴呆症,提高身體免疫力,減少疾病的發生。白果的吃法很簡單,將白果洗乾淨後放入微波爐中轉熟即可食用,香甜軟糯。

第四,葡萄。葡萄中的有效成分可以抑制血栓形成,較阿司匹林更安全有效,還可以降低人體血液中的膽固醇,降低血小板的凝聚力,可以有效預防腦血栓;葡萄還可以緩解疲勞,使人充滿精力。葡萄是水果,直接洗凈生吃即可,但吃完葡萄後不可以立即喝水,否則會引起腹瀉。

第五,兔肉。兔肉中含有的卵磷脂具有抑制血小板黏聚的作用,可以保護血管壁,防止血栓形成、動脈粥樣硬化;兔肉中還有的各類營養成分可以有效降低人體內有害物質的產生,讓老年人延年益壽!兔肉吃法眾多,可以紅燒、可以煮湯,不過營養最佳的食用方法就是煮湯。

不管是需要預防還是改善腦部血管堵塞,平時的飲食都需要注意這幾點:(3少)

第一,少吃油膩的食物,因為這些食物中含有非常高的油脂,容易增加血管中甘油三酯的含量。

第二,少吃蛋糕。因為蛋糕中不光含有較高的動物脂肪,還含有大量的糖分,也會讓血管中的血糖、油脂增高。

第三,少鹽調味。高鹽分進入血管後,會增加血管壓力,加重血管壓力,導致血管損傷。

想要預防腦栓塞,在平常就需要多做運動,而對於已經發生腦栓塞的人需要進行溫和的運動、避免劇烈運動導致血管爆裂。得了腦栓塞並不可怕,只需要多多注意,積極就醫,其實並沒有什麼可怕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季節養生小常識 的精彩文章:

早起床時,身體若出現這3種情況,可能尿酸「超標」了

TAG:季節養生小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