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從辛德貝格的記述中,我們能發現怎樣複雜的日本人性?

從辛德貝格的記述中,我們能發現怎樣複雜的日本人性?

辛德貝格對日本人的文字描述前後發生在三個時間點的三個地方,一是1937年7月的日本;二是1937年7月——11月底的中國上海,三是1937年12月——1938年3月的中國南京。在這三段描述中,辛德貝格對日本人的描述,透露出的情感是不一致。

第一段:日本是個狂熱的戰爭民族

辛德貝格

1937年7月,辛德貝格坐船從美國返回上海的途中曾短時間滯留日本。船行至日本橫濱,受日方禁行,乘客被迫下船。辛德貝格不惜向日本橫濱當地的警察局長撒謊,以獲取前往長崎的通行證,以期在長崎搭乘前往上海的輪船。在前往長崎的火車上,他忍受著日本人敵視的目光,「兩次被強行帶離火車」,甚至被日本人脫光衣服搜身。即便遭遇到日方的此種對待,辛德貝格並沒有憤恨,而是表示理解,「日本人特別提防那些有可能被證明是間諜的外國人」。每到一個車站,都有大量的女孩揮舞著旗子高呼「萬歲」,但同行的一個乘客告訴他,這些女孩都是被僱傭來的。後來辛德貝格一回想起火車上仇視他的「一整車廂的日本兵,我就能準確無誤地描繪出他們把玩槍支和祖輩遺傳的武士刀的樣子,想見得到他們一邊尋思要為宣傳中的在中國被強姦的日本婦女報仇, 一邊渴望幸福的笑靨」。抵達長崎後,辛德貝格看到兩艘搭載日本人、來自中國上海的輪船,「目睹了眾多親人團聚的幸福場面」 ,以及日本醫生護士安慰日本傷員的場景。從長崎前往上海的船上,他看到了一個古怪的日本老太太。日本老太太帶著幾個裝滿食品、小塊肥皂、廁紙、廉價香煙等的大筐。老太太自己住三等艙,卻要把這些超出她經濟能力範圍的小商品「免費發放給在戰壕里的日本士兵」。據船上的乘務員說,老太太已經多次進行過這樣的旅行了。

在日本,辛德貝格見到了一個狂熱的支持戰爭的民族。並在這個國度內,辛德貝格遭到了他們「仇視的目光」、多次被「脫光衣服搜身」。但辛德貝格卻依舊從這些日本人身上看到了 「親人團聚的幸福」、想像到他們「渴望幸福的笑靨」。事實上,這既是辛德貝格實際在日本國看到的,但更是他內心深處對人性善良的堅持。

第二段:愚蠢而暴虐的日本人

從1937年7月——11月底,辛德貝格從日本長崎坐船來到上海,並在上海留下了對日本人、日軍行為唯二較為激烈的形容詞。短短的兩個形容詞,卻是辛德貝格在初次遭遇中日戰爭時,內心對這場戰爭最真實的自我定位之詞,也成為他初到南京時,處理對日事宜的行為準繩。

一是「愚蠢、倔強的」。在上海,辛德貝格參加「萬國商團」僱傭軍時,被派去保護公共租界中看護日本紡織機器的幾個日本平民。中國警察要對他們進行搜身看是否攜帶武器,結果日本人當場用手槍槍殺了一名中國警察,隨後遭到警察的槍擊。辛德貝格形容這幾個日本人是「愚蠢、倔強的」。面對受了傷的「愚蠢、倔強的」日本人,辛德貝格仍開車送他去醫院。當日本人強烈要求去虹橋的日本醫院救治而拒絕去更近的中國醫院時,辛德貝格選擇了尊重。 可令人玩味的是1937年12月後,辛德貝格卻走上了這幾個日本人的老路,給自己國家的企業看護在華機器,以避免本國公司的資產損失。表面上唯一的區別可能只在於,辛德貝格的實際月薪發放者是中國人,而非本國公司。但顯然他自認為自己和這幾個「愚蠢、倔強的」日本平民是不同。在這場與他無關的中日戰爭中,他不會對力量占絕對優勢的日軍怒顏相向、甚至武力反擊,而是要和這些日軍官兵搞好關係。在南京的辛德貝格也確是這麼做的。

屠殺中國人的日本士兵

二是「令人毛骨悚然」。1937年7月,搭乘日本輪船剛入上海楊樹浦碼頭時,辛德貝格看到了一場日軍虐殺9名受雇於日本郵船公司碼頭的中國碼頭工人的場景。辛德貝格寫道「實施這一令人毛骨悚然行為的日本劊子手們, 被旁觀的日本人看作英雄, 並受到這些旁觀者由衷的讚揚。」 (此點第四章詳述)

來到上海,日本人、日本軍人給辛德貝格留下了愚蠢而暴虐的印象。這些與辛德貝格心中對善良的堅守背道而馳。這是辛德貝格在文本中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寫下了對日軍的不滿。

第三段:樂於助人的朋友

1937年12月5日,辛德貝格來到南京,他筆下的日軍形象頓時一變,變得友好起來,彼此還交了朋友,而辛德貝格也多次求助於日軍幫忙。當時的南京被炸得千瘡百孔的道路讓辛德貝格的汽車多次被陷,有時辛德貝格「不得不叫來十幾名士兵幫我將陷在溝里的車抬出來」;有時日本兵還會到江南水泥廠找辛德貝格,讓他當回司機,送他們進城。辛德貝格也將駐紮在棲霞火車站的一名日本少尉稱為「我的好朋友」。

南京城裡的日本兵

所以在辛德貝格的眼中,這些日本人並不是完全沒有人類情感的妖魔鬼怪,他們能交朋友,會被小恩小惠所打動、收買(此點下文詳述);但同時作為士兵,他們能舉起步槍、刺刀殺人。這些日本軍人和他一樣,和中國人也一樣,都是普通人,有著人性的弱點,也有著人性的複雜,友善與殘暴。

從以上論述我們也能看出,只要自身利益不受侵害,辛德貝格從不主動與中國人、日本人結怨,甚至還願意主動為他們提供幫助。並且對於善良的人、對他散發善意的人,無論他是中國人,還是日本人,他均友好待之。事實上,辛德貝格在對中國人、日本人的態度,是由他所持的對中日戰爭的自我定位決定的。

來源:《南京大屠殺與西方國際友人》

本文作者:顧碧

編輯:浙江大學中國近現代史研究所研究生 蕭宸軒

季我努學社青年會會員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康狄的朋友圈 的精彩文章:

學術界和思想界的大地震:杜威、泰戈爾來華講學
為什麼辛德貝格稱自己是戰爭的「局外人」?

TAG:康狄的朋友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