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不是禍害,只是第一次學習愛你」
作者:木棉姐姐
來源 :悅讀(yuedu58)
前幾天,某大V發了一篇文章《「我曾想過,讓父母去死」》。
標題引人不適,大家都忍不住點了舉報。
果不其然,這篇文章也在14小時內被作者自己刪除了,因為讀者怒火滔天。
那這篇文章究竟說了什麼,標題如此嚇人,還引發了眾怒?
其實簡單概括一下,說的是我們的父母,常常傷人而不自知,平日里說的話,總是會刺痛孩子。
文中列舉了 4 句父母很愛說又很傷人的話:
1、「你年齡大,要讓著弟弟妹妹。」2、「有啥好怕的,你咋這麼膽小?」3、「你再這樣,我就不喜歡你了!」4、「你成績這麼差,真給我丟人!」
耳熟嗎?或許很多人在年少時都親耳聽過。
但這遠遠不到,想要父母去死的地步啊。
01
豆瓣有個很著名的小組,叫做「父母皆禍害」。
組裡的成員,已經超過了10萬。
他們用帖子寫盡了自己的恨意,訴說著為人子女的悲哀。
他們不願被父母「操縱」,認為父母沒把自己當人看,甚至因為惡劣的家庭關係,想過自殺。
一開始,是這個小組出現,讓大家意識到,原來不合格的父母這麼多。
但是不合格的父母雖多,也不代表全天下的父母都很差勁。受過委屈的孩子雖多,也不代表我們就一定會懷恨在心。
就像我,小時候也沒少受委屈。
常被弟弟妹妹搶玩具,還不能表現出不開心,否則會被父母說成小氣。數學考試沒考好,就被關在家裡練了一個暑假的算術題。如果出去玩回來晚了,就被怒斥:以後再也別回家了,就在外面鬼混吧。
還有一次鬧得很厲害,直接被爸爸吼:我不認你了,你滾吧!
這樣的事情,不只是童年的我,有多少人都經歷過?
遠比你想像中的多。
著名演員兼導演姜文,曾經被問過一個問題。
——「你人生有什麼失敗嗎?」
姜文立刻回答:「有啊,我和我媽的關係。」
直到他 55 歲,直到母親去世,他還是得不到母親的歡心。
做演員,他可以拿到金雞獎、百花獎雙料影帝,做導演,他可以奪得金馬獎最佳導演。但是作為兒子,他卻從未成功地「討好」過母親。
他永遠都記得,當年他考上中戲的時候,興沖沖回家告訴母親這個消息,結果母親看了眼錄取通知書,笑都沒笑一下,直接叫他洗衣服去。
提到這段過往時,姜文直愣愣地望著前方,好像在回想母親當時的表情。
也許,也許是遺漏了什麼?
可是沒有,真的沒有。從小到大,他都不知道怎麼能讓母親為他做的事高興。
冷暴力也是暴力,對孩子的漠視,有時候比打罵還要可怕。可一輩子活在這樣陰影之下的姜文,尚且沒有說出想讓母親去死的話。
他期盼母親長命百歲,他為母親的離世傷心,因為母親再也沒時間去了解他的愛和苦心了。
02
李宗盛在公開場合很少說起父親。因為他與父親的關係,也僵持了大半輩子。
中國的父親們總是不善表達,李宗盛的父親也一樣,從來沒有給兒子一個正面的肯定。
當年李宗盛中考落榜,人家讀 5 年就畢業的工專,他卻留級 2 次,花了 7 年還是畢不了業。在這個時候,他提出要去做音樂,父親自然不同意。
原本家裡就是開瓦斯行的,做生意穩穩噹噹,做音樂卻前途未卜。父子倆意見不合,漸漸地,關係降至冰點,直到父親離世,都從未得到緩和。
寫歌無數的李宗盛,直到 60 歲,才為父親寫了第一首歌,名為《新寫的舊歌》。
那時候,父親已經去世多年。他說,這首歌早該寫了,寫一個兒子和逝去的父親講和。
做了半世的父親,他才明白父親二字的重量和背後的心酸。
李宗盛在歌詞里寫,
「兩個男人,極有可能終其一生只是長得像而已。有幸運的,成為知己,有不幸的,只能是甲乙。」
父親是缺位多年的父親,兒子,又何嘗不是缺位多年的兒子呢?
雖然父子不幸成為「甲乙」,但是有幸,他最後選擇了和解,放下怨念,坦誠地說出自己的思念。正如他在歌的末尾,唱的那一句——
「爸,我想你了。」
受到父母的傷害,不代表我們要把這份傷害所帶來的恨意傳遞下去。
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人何其多,但他們照樣可以化怨氣為動力,支撐自己成為更好的人。
我們都可以抱怨童年的不幸、委屈,但是在抱怨之後,還是要學會成長,給自己一個諒解父母的機會。
03
事實上,很多父母自己也清楚,為人父母,他們不夠完美,但又不知如何改變,只能默默地心懷愧意。
正如,我們樹洞里的問題:「為人父母,你有沒有懊悔自己做得不夠好的時候?」(點擊藍字查看)
大家都在為人父母之後,體會到了父母的不易。
@青青:怪我學歷不高,輔導不了兒子的學習。
@小茹:孩子剛滿兩周歲,身為一個母親,我卻只有周末能回家看看他。
@安娜:離婚後,讓孩子成了單親家庭。覺得很對不起孩子,但平時還是會因為他考試沒考好,忍不住打罵他,事後都很內疚。
@shero:看到孩子羨慕的盯著他人擁有的東西,又忍著不說的樣子,心裡就酸酸的。
(以上皆為化名)
沒有辦法陪伴、壓不住自己的火氣、讓孩子缺失父愛、給不了孩子想要的東西……
這些都是平凡父母們,平凡的哀愁。
只是這些缺點在孩子眼裡,可能就成了天大的事。
為什麼媽媽從小不陪我,是不是不愛我?為什麼就我沒有爸爸,別人都笑話我?為什麼她老是打我呢?我就是學不好啊!……
家庭間的誤解和傷害越攢越多,但最後的傷痛,並不是孩子獨自在承受。
從那些讀者的匿名留言中,我發現,其實身為父母,也好想當個完美的父母啊。
回想小時候的自己,每次考砸了試、摔碎了東西、說錯話惹父母生氣,都希望他們能夠原諒我們,給我們一次重新證明自己的機會。
殊不知,父母也等這個機會等了好久。
每一次苛責,每一次打罵,每一次僵持,或許他們都在心裡默默地說著:
「爸爸媽媽第一次當父母,有做得不對的地方,我們也覺得很對不起你。」
正如李宗盛在《新寫的舊歌》里唱的,
若是你同意,天下父親多數都平凡得可以,也許你就會捨不得再追根究底。
希望每一個受過原生家庭傷害的孩子,都不要繼承這份痛苦。
學會從那種緊張的關係中走出來,真正地了解自己,完善自己,停止原生家庭的負面循環。
既然我們的父母們沒成為最好的父母,那我們就要變成比他們更好、更博大的人,不是嗎?
*註:本文部分圖片來自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
*部分讀者故事來自小程序「木棉解憂信箱」,名字為化名,想要傾訴的可以過來全匿名隱私。
-END-
※成年人才懂的26張圖片,看到第8張就受不了了!
※2019 來了,比賺錢更重要的是……
TAG:悅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