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清朝的春節和現在不一樣?有三項傳統一樣,還有一樣現代體驗不到

清朝的春節和現在不一樣?有三項傳統一樣,還有一樣現代體驗不到

西方人以聖誕節慶祝跨年,而咱們中國人則以春節慶祝跨年,擁有著數千年不斷層文明歷史的一個古國,春節也伴隨著咱們歷經了數千年的歲月。

早在虞舜時期就已經有了過春節的說法,此後歷朝歷代卻在具體時日上有些許區別,比如夏朝以春季一月為正月,而到了商朝卻是以冬季十二月為正月,再至周朝又提前了一個月,成了十一月為正月,再到大秦帝國崛起,秦始皇將之改為以冬季十月為正月,一直到漢武帝時期,才又再度恢復到一月一日為歲首。

(舜帝像)

縱然歷朝歷代過春節的日子不一樣,人們慶祝節日的歡樂卻是一脈相承,春節那一天,人人臉上都掛著笑容,口裡都說著吉祥如意,那麼古時候的春節具體與現代有何不同呢?不聊遠了,就說說清朝人是如何慶祝春節的吧。

(春節像)

不少步入社會參加工作的朋友會抱怨:「如今這年味是越來越不濃了。」其實這是個老生常談的問題,並非年味不濃,而是咱們不容易滿足了,究其根本原因,那是因為咱們從收紅包的小屁孩兒成了發紅包的叔叔阿姨。

所以收紅包這事就是古今春節都流行的一大環節了。在《宣和博古圖錄》有提到春節發壓歲錢這事,說是為了幫孩子辟邪,所以長輩們要給小輩發紅包,雖然現如今有各種軟體發紅包,但其本質上與紙質的紅包沒有太大的區別,不過軟體上發紅包倒是讓原本該有的儀式感少了幾分,清朝人在這一點上就做得更好,他們會用紅繩串著錢物,亦或是將那紅繩編製成一些特殊的形狀,而現如今的做法則相對更「快餐」一些,儀式感自然也就蕩然無存了。

(宣和博古圖錄)

古人愛對對聯,清朝人亦是如此,到了春節時那些文人墨客們又怎耐得住寂寞呢?不都得出來賣弄賣弄文采寫些春聯么,所以清朝人在春節時也會貼春聯,比起現代人僅僅只是貼春聯外,他們甚至會在一些器皿上也貼上「福」或其他喜慶的字,這年味,可夠足?

現代的一些大城市發展的步伐的確是日新月異,高樓林立,人們的住宅空間變大,換來的卻是鄰里之間的疏遠,以前老衚衕、老巷裡鄰里坐一起曬太陽的日子一去不復返,只有少數相對落後一些的地方的人民有機會享受這種「福利」,而自然也只有這些人才有機會體驗春節時鄰里互相送年盤的習俗了。

清朝人自然沒有這等「幸福的煩惱」,百姓們也許一輩子都和那些個熟悉的鄰居住在一起,於是春節期間互送一些肉食菜類果品糕點便能拉近鄰里關係,一來二去,喜慶的氣氛就傳遍了大街小巷,如今過年雖然也有人送禮,包裝是更加精緻了,人與人之間的距離卻是疏遠了不少。

但前三項習俗甭管保留得如何,至少還有機會體驗,而清朝還有一項習俗卻是現代人無法體驗的,不過即便是清朝人,也只有少數大臣有機會體驗,那便是「賜鹿肉」。

(清朝皇帝劇照)

既然是賜,這鹿肉自然是來自皇帝那兒,沒錯,這是皇帝發給大臣們的一項福利。清朝的皇帝喜歡吃鹿肉應該不算是個秘密,再加上鹿與「祿」同音,於是在春節時發鹿肉給大臣便意味著皇帝十分看好那位大臣,等於是皇宮版的「優秀員工評選」,你可以這麼理解,現代人自然是沒有機會享受這個福利了。

有人說,幾千年的春節似乎也沒怎麼變過,在筆者看來,有些文化咱們接著傳承即可,至少能保留兒時記憶中的那種年味,如今的電子紅包,精緻禮盒之類的東西確實是讓「人情文化」變得更容易打理,卻也讓年味變得十分稀薄,如果往年咱都錯過了與朋友、家人相聚一堂的機會,今年不如放下手機,面對面找回曾經的那份歡樂,而不是感慨「每逢佳節倍思親」的惆悵,啥春運票難搶、車太擠都是借口,如果有心,搶票擠火車時你應該已經聞到那熟悉的年味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蠢哥哥 的精彩文章:

劉邦奪得天下,項羽卻也不虧,你看看他們的墓就知道項羽才是贏家
水滸傳中最諷刺一戰,2個愛吹牛的好漢出陣,被更會吹牛的人所殺

TAG:蠢哥哥 |